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生活百科>家庭生活>

婚姻其實就是一種交易?

家庭生活 閲讀(1.17W)

愛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每朝每代人都對愛情歌頌不已。有的人為了它獻出了一生,有的人為了它失去了很多。

婚姻其實就是一種交易?

用庸俗的眼光來觀察崇高的愛情,確實讓人不習慣和難於接受。但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事實上,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問題,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婚姻的性質: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婚姻愛情是一種交易

上帝從生理上安排了男女之間的需求。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費品和客户;女人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費品和客户。男女雙方在婚姻中是單個的經濟自由體,擁有自身的完全產權。婚姻是對耐用消費品的購買,跟一般商品交易不同的是,所付出的不是貨幣,而是他(她)們自己。每個男女都是一個製造愛情的個體企業,交易的內容是對方的性別差異、物質金錢、權力名聲、容貌才氣等等。

人人心中一杆秤,愛不會平白無故地產生。人們在尋找對象之前,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形成一種擇偶標準,如果我們把擇偶標準中各因素適當歸類,會發現有三個主要條件:身體條件,主要包括年齡、身高、容貌、健康等;社會條件,主要包括學歷、地位、家庭背景等;物質條件,主要包括收入、財產、職業等因素。

一般來説,男人對女人的選擇較為看重容貌,因為男人自信有能力養活對方,容貌能夠給自己帶來心理滿足,還具有正的外部性(別人看着順眼)。女人則更看重男方的社會條件和物質條件,女人因其先天的生理構造,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處於弱勢,比較重視婚後的物質支撐。

以上諸要素中,綜合得分最高的人,就成了搶手商品。但每一個要素都是可變量,有的人很有錢,他(她)可能就不是太在乎對方的物質條件,而會把對方的社會地位和年齡、美貌等當成重要的參數。有的人缺錢,就會把錢看得很重要,這就可以解釋一些年輕帥哥為何選擇年齡較大的富婆做老婆的現象了。

用經濟學眼光看,婚姻是一種交易。從找對象到結婚的過程就是尋找目標市場、考察雙方需求、認同商品交換條件直到簽訂交換契約的過程。

一般認為,愛情是一種只講奉獻的非功利現象,但在經濟學的視野裏,愛情不管是出於何種非理性動機,都會對經濟行為作出反應,沒有任何愛的付出是完全不需要回報的,表面上是我們愛對方,實際上是愛自己,因為所愛之人其實是自我的對象化。

只要稍作一些觀察,就會發現:一、愛情是男女之間的一種愉悦情愫,人們從愛情中獲得甜蜜與快樂;二、愛情的享受,是人們用約會時間、甜言蜜語等主要投入,輔以花前月下樓台館所等要素投入而生產出來的;三、生產愛情的收益,取決於當事人在這方面的天賦和人力資本投資,如語言天賦、愛情觀念等。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愛情是一種投入與產出的關係,是一種交易。

戀愛婚姻是需要支付成本的。你要與對方見面,得犧牲時間,還要請對方吃飯喝茶,為了給對方留個好印象,你還要修飾一番,買件體面的衣服等等,這些都是直接的成本。你為了追求對方,必然要放棄做別的事情,放棄對另一個目標的追逐,這是機會成本。從尋找目標到談戀愛到結婚,都是成本的耗費過程。

選擇結婚和選擇單身都是人們在成本與收益間權衡的一種理性的選擇。

結婚給人帶來的收益是十分明顯的,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一是獲得性的滿足和情感的寄託。婚姻使性伴侶長期化、穩定化,使性生活安全化。二是通過男女互補,促進資源的充分利用,實現規模經濟。最明顯的例子是,一個人和兩個人的生活開銷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比如住房和傢俱,一個人生活用一套,兩個人生活也是用一套。

三是互相提供信用,協調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比如一個人支持另一方做生意,實現總效用的增加。四是起到防災保險的作用,比如一方生病了,有人照顧,並且在因生病的失業狀態下有人支付醫藥費用。五是可以分享家庭商品增值。

婚姻作為耐用消費品,具有逐漸積累增值的特點,在規模效應的推動下,婚姻的某些獨特效用會逐步顯現出來,比如情感的寄託、家庭的福利、知識和智慧的交融、小孩帶來的樂趣等等。有了那麼多的好處,大多數人當然選擇結婚了。

但是也有不少人選擇獨身,尤其是女子單身現象有逐漸增長的趨勢。這些現象可以用成本分析模型加以解釋。我們常常看到那些女博士、高級白領及一些事業有成的人找不到對象,原因就在於她們進入愛情門坎的機會成本太大。

現代社會,一個優秀的職業女子面臨着許多選擇,她們有很好的工作機會,經濟獨立,前程美好,無須依賴男性,如果選擇婚姻要放棄的東西太多,投入的成本太大,她都會捨不得。相比之下,單身反而有更好的預期回報,她們自然選擇獨身。

社會提供給女性的工作和發展機會越多,單身女子的羣體就會越大。可是上天就是那樣吝嗇,不可能把好處全讓你佔了。單身女子事業心越強,越希望有美好的感情,但是在期望值較高的情況下,婚姻變得更加不易,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用經濟學的話説叫“路徑依賴”。

婚姻中的另一個現象是“紅顏薄命”。古代絕代佳人姑且不論,對於普通美人的命運多舛,我們可以利用博弈論原理,從兩方面來分析。

一般來説,美女是男人們追逐的熱點對象,假如最初有10個男人追,美女們總是在10個男人之間挑肥揀瘦,並從一些外在信息上對追求者做出判斷和選擇。隨着追逐者的增多,男人們也對美女的道德人品產生了懷疑,好男人們逐漸失去信心,紛紛退出角逐。在眾多男人的博弈中,“劣幣驅逐良幣”,有錢有權的花花公子成了最後的勝出者,女人的命運也就悲慘了。

婚姻的風險:任何交易都是存在風險的

在婚姻變故中,男方主動的較多,換句話説,花心的往往是男人。邊際效用遞減是經濟學的一條基本原理,説的是人們在消費同一種商品時,其效用隨着單位數量的增加而遞減。

一個飢餓的人吃包子,第一個很好吃,效用最高,越到最後,越沒有感覺,如果繼續吃下去,就會噁心嘔吐,產生負效用。如果我們把這條規律套用到愛情上,愛情的滿意度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降低,初嘗禁果的滋味一輩子不會忘記,年久月深,慢慢沒了感覺,就像“左手摸右手”,味同嚼蠟,各自另覓甘果就順理成章了。

婚姻變故的另一個原因,經濟學往往用信息不對稱來解釋。幾乎所有的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在談到信息不對稱時都會提到二手車市場這個經典模型。在二手車市場上,車主總是比買者更瞭解車況。

在對車況不太瞭解的情況下,吃虧的總是買主。男女戀愛過程中,雙方既是車主,又是買主,他們總是隱瞞那些對自己不利的信息,公開或放大對自己有利的信息,掩飾自己的缺點,張揚自己的優點。可一旦婚姻交易成功,進入了制度框架的約束內,雙方的缺點就會慢慢暴露出來。

由於女性的折舊率高於男性,因此女性的婚戀風險也較男性大得多。婚姻的風險來自多種複雜的因素,為了規避風險,人們在選擇對象時,總是陷入周密的計算與考慮之中,房子、票子、車子、對方的職業、健康等非純粹愛情因素成為婚姻是否安全的重要考量指標,婚前財產公證、家庭開支AA制等各種雜音乘虛而入,使原本應是兩情相悦的愛情婚姻蜕變成對數量的計算與追逐,使得愛情的領地越來越小,這種理性牢籠成為現代人婚戀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其實婚姻是一種合作行為,也可以理解為兩個人之間的交易,而任何形式的合作都是有風險的,只有我們各自獨立才不會在存在風險的愛情中輸的太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