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情感>兩性>

無性婚姻能幸福嗎 無性婚姻存在的原因

兩性 閲讀(2.78W)

關於無性婚姻,從字面意思上來説,並不難理解。但讓很多人感到好奇的是,這種婚姻真的存在嗎?人都是有慾望的,尤其是最原始的性慾。若是將這個扼制,那麼這樣的婚姻的真的能夠存在下去嗎?無性婚姻能幸福嗎?性生活在婚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性不能決定婚姻,但婚姻卻離不開性,無性婚姻在現實社會中常常是不夠幸福的。跟着小編來看看。

無性婚姻能幸福嗎 無性婚姻存在的原因

專家講解:

米蘭·昆德拉説,性愛不只是一種肉體的慾望,從另外一個層次來看,它也是一種攸關各節的慾望。我們所擁有的那個依戀,我們愛我們的伴侶,成了我們的鏡子,在衡量我們所重視的形象以及我們的價值所在。

無性婚姻能幸福嗎?

性愛是婚姻幸福重要的基礎完美的性愛讓男人獲得性滿足的同時,也能讓女人體會到愉悦和滿足,這才是一次完整性愛。如果只有男人自己的滿足,那是一次殘缺性愛。這是西方性心理學的一個觀點。完美的性愛帶來的是彼此心情的愉悦,彼此更深切的內在聯結,讓男女能更加包容對方,體諒和接納對方的一切,提升彼此的感情層次。否則則會留下壞情緒的種子,容易變得暴躁、易怒、猜疑、嫉妒……這樣不利於兩人的婚姻關係,顯得無性婚姻是無法長久的。

完美的性愛不僅可以提高兩人的親密度和信任感,還是使身體變好的健身奇藥。完整性愛能促進彼此的身體健康,而殘缺性愛中未獲滿足的那一方則會因此導致健康負影響。因此無性婚姻不僅會危害到兩人的感情,還有可能危害到彼此的健康。

無性的婚姻的幸福需要雙方來努力因此性愛在婚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家陶思璇表示若不是自己選擇無性婚姻,而自己又對此還有期待和要求,如果不能通過溝通改變無性狀態,也許分手是對彼此的解放,彼此都可以重新尋找更合適的伴侶。如果已經被動無性、卻又要繼續維持這樣的婚姻,認真討論一下造成無性狀態的真正原因非常必要,找到原因再有的放矢協商討論改變方案,讓無性成為有性,提升婚姻質量,才是真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分牀睡由於工作時間不同,為不打擾對方休息,很多夫妻商量平時分牀睡,有“需要”再在一起睡。而今,大多數男性發現想要親熱時自己已無能為力了。無性夫妻約3成夫妻過上了“無性”婚姻生活,年齡集中在30~50歲之間。其主要原因是由心理障礙而導致了生理障礙,而最根本的因素則是缺少溝通和交流。

在對這3成“無性”性障礙者調查發現,他們大多有收入高、工作壓力大、應酬多的特點。而這部分夫妻經常每天很早出門,很晚才回家,互相很少説話。還有酗酒,沉綿賭博長此以往,夫妻缺少交流不僅會使雙方“性趣”大減,久之則易發生男方ED(勃起功能障礙)、早泄,女方性冷淡等性功能衰退現象,而類似的現象在都市生活中有增加的趨勢。

許多夫妻迷戀網絡,把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向虛擬世界的人宣泄,自然對夫妻感情的維繫不再用心。網絡就成為了造成夫妻缺少交流的重要原因!而婦女產後將大部分精力分給孩子而冷落了丈夫,也是造成“無性”婚姻的原因之一。

無性婚姻存在的幾個觀點

觀點1、無性時代來臨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潘綏銘教授帶領36名研究員,歷時一年,進行了一次全國範圍的隨機抽樣調查。在全國城鄉60個地方對3824位20歲到64歲的男女的性生活狀況進行了瞭解,結果發現在已婚或同居的男女中,每個月連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過1/4(28.7%);在最近的一年裏,連一次性生活都沒有的則佔6.2%。婚姻和性本是不可分割的事物,但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在堅持無性婚姻的日子。

潘綏銘教授認為:可以説有兩方面原因,婚內的無愛與性方面的無知。如果一個人覺得伴侶對自己非常體貼,那麼他們之間的性生活很多,體貼的程度越低,性生活就越少。

而中國性學會常務理事、性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性學會副會長朱嘉銘教授在性醫學專科門診的記錄也表明,在性功能障礙的患者中,男性的比例遠遠超過女性。

觀點2、探詢“無性”根底

“無性婚姻”並非僅僅是事關“身體的享受”問題。據性醫學專家朱嘉銘教授説,壓制人體自然的性需求,會導致當事人心理失衡,性格怪異,甚至會患上神經症。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身體其他功能的失調,影響身體健康。研究發現,出現“無性婚姻”有很多都是由於心理上的原因引起的。

觀點3、缺乏愛的藝術和知識的學習

性是愛的完全地、徹底地交流,是靈魂與肉體的結合。如果沒有愛,或者雖然有愛,但是缺乏愛的藝術,都不能成就完美的性愛。心理學家弗洛姆着有《愛的藝術》,他嚴肅地指出當今西方社會許多人把愛情看作是性滿足的產物,把愛情看作是結伴思想和防止孤獨的避風港,這兩種觀點是西方社會中愛情衰亡的兩種“正常”形式,是由社會決定並造成的愛情病理學。這種病理學有許多個性化的形式,其結局都是自覺地受苦。他提出愛是一門藝術,要求人們具有這方面的知識併為之努力。愛的藝術包括理論和實踐這兩個方面。愛就是關心、責任心、尊重和了解,只有在你充分了解對方的基礎之上,雙方之間產生相互的關心、尊重和對家庭的責任感才能產生愛情,而且在愛情的基礎之上才會有性的發生。

在我國的教育中,由於學校教育中書本知識多,而社會實踐方面的知識太少,如人際溝通與交往,未來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處理的方式和實踐,這方面的課程在我國的學校教育中是零。很多人對於兩性關係相處藝術的學習竟然來源於網站上的小笑話、非正規途徑的書本、或者是父母經驗的傳授、同事之間隨意的聊天和勸説。在美國的高中學校教育中有這樣一門課程,由一男一女兩個學生扮成父母,讓他們體驗養育孩子的部分過程,如讓他們帶一個布娃娃回家,體驗給孩子餵奶,給孩子洗澡等過程,當這些年輕的“父母”體驗了這樣的過程以後,他們都對未來的婚姻生活有了新的理解。這樣的課程實際上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愛情關係的依附風格理論認為,個體嬰兒時期與人建立的依附關係,會使個體形成一個持久且穩定的人格特質,這項特質對個體在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時自然流露出來。他們認為小時候的人際親密關係的形態對後來的愛情互動形態可能有因果的關係存在。

由此看出,愛情已經成為一門專業的科學知識。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已經進入到研究愛情的前沿,這些研究成果在今後也將不斷地服務於人類。

觀點4、缺乏愛的能力

無性婚姻中,配偶中有一方為精神病患者,或者是人格障礙患者,有的一方只是有幼稚、不成熟的人格。當不具備成熟的人格的人進入到婚姻中,他們對於很多的責任問題、兩性相處的藝術問題,都會覺得無從處理。

有的人是人格障礙的患者,他們通常有較強的自戀心理,不能夠理解別人的感受,他們的配偶也通常無法與他們相處,而在與他們談戀愛或新婚時,通常會比較熱烈,人格障礙者對性的態度是索取,而不是付出,他們通常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在這樣的性生活中,正常的一方通常會感受到性生活是一種單純地“做愛”,而不是一種兩性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久而久之,正常的一方對這種純粹的肉體交流會感到厭惡,進而出現性的冷淡。

有的配偶中的一方性格比較幼稚,平時在生活中不注意照顧對方的感受,在個性上比較自我中心。從而造成對方心理上的積怨,表現在性生活上則失去興趣。

所以在選擇配偶時,注重考察對方的精神衞生狀況和人格的成熟程度,將能預見到將來婚姻生活的“性福”程度。當然假如你發現自己的個性有不成熟的一面,在生活中注意學習、鍛鍊或是找心理醫生諮詢也是有必要的。只有有健全的人格,才能有健全的婚姻和和諧的性生活。

觀點5、童年時期性心理的創傷

在對一位性冷淡的女性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發現,她在童年時期曾經是一個活潑快樂的女孩,但是在她9歲那年,有一個男孩到她的家中玩,趁她的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將手伸進她的陰部進行撫摸。她在當時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當她漸漸地長大,她開始感覺到羞恥,她對這件事情一直忘不掉。當她結婚以後,在開始她和她的丈夫還曾經有過性方面和諧、幸福的時候,可是她漸漸地發現她對性生活的態度是拒絕的,並且對性她並沒有發自內心的興趣。漸漸地,她產生了性冷淡。

有一位女士性冷淡有多年,她後來才承認在童年時期曾經有過被強姦的經歷,所以她對性的態度是羞恥的,不能從性生活中感受到快樂,而且由於早年被強姦的事情是讓她本人感到羞辱的,所以她一直沒有勇氣將這樣的事情告訴她的丈夫。因而將對性的迴避作為一種解決內心痛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