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養生保健>

慈禧花甲滿頭秀髮之謎

養生保健 閲讀(2.87W)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舞台上的一位傳奇的女性,她的鐵血手腕令世人驚歎。據考證,慈禧太后相當注重養生,從而導致她在花甲之時仍然滿頭秀髮,那麼,古人的養生方法到底有哪些呢?請在下文中尋找答案吧。

慈禧花甲滿頭秀髮之謎

慈禧養生之道 慈禧花甲滿頭秀髮之謎

梳髮昇陽,百脈順暢

我國曆代養生學家大都推崇梳頭這一保健方法。古人常以指來梳頭,稱為“櫛發”。唐代醫家孫思邈善於養生,正因他堅持“發宜常梳”,榮邁百歲壽域。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以梳頭作為健身妙方,他常是“梳頭百餘下,散發卧,熟寢至天明。”在《酒醒步月理髮面寢》詩中説:“千梳冷快肌骨醒,風露氣人霜蓮根。”

享年86歲高齡的南宋詩人陸游,以梳理頭髮作為養生之道,到了晚年,他那稀落的白髮中竟長出許多黑髮來。高興得頓生靈感,吟道:“客稀門每閉,意悶發重梳”;

“破裘寒旋補,殘發短猶梳”;“醒來忽覺天窗白,短髮蕭蕭起自梳”。慈禧太后每天起牀後第一件事是讓太監為她邊梳髮邊按摩,使她到了花甲之年仍滿頭秀髮,老而不衰。

中醫認為,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發為血之餘,腎之華。人體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都匯聚於頭部,有百會、四神聰、上星、通天、眉衝、太陽、率谷、印堂、

玉枕、風池、啞門、醫明等近50個穴位;軀幹四肢在頭皮上的穴位分佈呈“大”字形的形態規律。梳頭時按摩這些穴位,加強頭皮經絡系統與全身各器官部位之間的溝通,

促使諸陽上升,百脈調順,陰陽和諧,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清心醒目,開竅寧神,平肝息風的功效。《諸病源候論·寄生方》説:“櫛頭理髮,欲得過多,通流血脈,散風濕,數易櫛,更番用之。”

可見,經常梳理頭髮具有升發陽氣、通暢百脈、卻病強身的作用。

祛風明目,健腦怡神

明代《攝生要錄》中説:“發多梳,去風明目,不死之道也。”《焦氏類林》中説,“冬至夜子時,梳頭一千二百次,以贊陽氣,經歲五臟流通。名為‘神仙洗頭法’。”

《聖濟總錄·神仙導引》説,梳欲得多,多則去風,血液不滯,髮根常堅。研究表明,梳頭時梳齒與頭髮的頻繁接觸摩擦,頭皮末梢神經受到刺激後可產生電感應,通過大腦皮層,

使頭部神經得到舒展和鬆弛,有利於中樞神經的調節,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和增強對頭皮及腦細胞的血氧供應,消除大腦疲勞,增強腦功能,使人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從而延緩了大腦的衰老。

點擊瞭解更多慈禧花甲滿頭秀髮之謎

堅持梳頭對預防感冒、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腦中風、老年性痴呆等病大有裨益。

疏通血脈,消除頭痛

中醫認為疼痛的機理是“不通則痛,通則不痛”,而梳頭能通絡活血。《攝生要錄》中説:“發是血之餘,一日一次,疏通血脈,散風濕。”

當頭皮受到梳摩的刺激後,產生的生物電流,可直透皮膚到達骨膜,解除血管痙攣,血流通暢而疼痛頓失。對肌肉緊張性頭痛、神經性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高血壓頭痛、神經衰弱頭痛,梳頭可起到良好療效。

日梳百遍,秀髮飄逸

《黃帝內經》中有“一日三篦,發須稠密”之名言;《養生方》中説,梳頭具有“發不落而生”和“頭不白”的奇效。研究表明,頭皮層下面有一個神奇的造發系統,每一層組織不斷地吸取營養和氧氣來支持頭髮的生長。

梳頭時的温和刺激,通過神經反射作用,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滿足頭皮及毛髮的血氧需求,加快細胞的新陳代謝,使頭髮變得烏黑光潤。

因此,我們都應養成天天梳頭的好習慣。以指梳髮時,十指微屈,從額前至枕後,從顳部至頭頂,每回100次。

用牛角或桃木梳子,由前額向後梳,用力適中,動作緩慢柔和,2分鐘內梳100次為一回,每天早晨梳2至5回,下午或傍晚再梳一次,以頭皮有熱、脹、麻感為佳。

慈禧的養生方法

慈禧太后(1835~1908年)姓葉赫那拉,小名蘭兒。她27歲死了丈夫,41歲死了獨子,外遭洋人的欺凌,內受義軍的威脅,還需要與那“不聽話”的侄皇及其“帝黨”周旋、鬥爭,

真可謂大小心事未曾斷,各類憂息無盡頭!然而,她年逾花甲仍“風韻不減當年,神采矍爍,肌膚如玉.青絲不落”,而且活了74歲,“垂簾聽政”了40多年!

一、食補和藥藥補

慈禧深知自己的艱難處境,惟恐自己不堪重負,所以非常重視食補和藥補。各種山珍海味幾乎沒有她沒吃過的。而且,每次進餐,還特設“看桌”,以增進食慾。

此外,她聽説經常噙化少量人蔘,便於吸收,作用持續,能補氣養血,輕身延年,且無副作用,便每日噙化3克左右。

同時,她還接受當年康熙帝曾因飲食過精而鬧病的教訓,所以,再對胃口的佳餚,她也絕不敢多吃。相反,她聽説玉米粥、茯苓餅有益於身體健康.便對它們產生了好感.並常食不厭。

在承德避暑山莊期間.又分外愛吃野兔肉。由於她在避亂期間急不擇食地吃了民間的窩窩頭.從此對窩頭也頗感興趣,只不過她後來吃的是粟子面的,與最初吃的大不一樣。

大家瞭解更多慈禧養生之道

慈禧還命人天天從京郊玉泉山運來礦泉水,供自己隨時飲用。

在《慈禧醫方選議》中,還可看出茲禧平時服用一些“益壽膏”、“菊花延齡膏”、“扶元益陰膏”以及“十全大補丸”、“長春益壽丹”等1 8種益壽補藥。

在這些藥方中,使用的藥物多達60多種,主要成分為當歸、白芍、茯芩、砂仁、白朮、香附等。這些藥物大多為性甘平、甘温,益肝益脾。

慈禧還常吃“雪梨膏”、“二冬膏”、“五味子膏”。其中,雪梨膏製備與服法是:鴨梨20個去核,榨取汁.兑煉蜜,收膏。每日2次,每服20毫升;

方義與功效為:清肺熱,潤肺燥,主治乾咳久咳。失音氣促,痰中帶血,並能生津降火。二冬膏是由天冬、麥冬製成的。

製法是:各取250克.水熬去渣;加川貝母粉60克,煉蜜收膏;服法為每日3次,每次10毫升。由於天冬性甘苦大寒,入肺腎二經,能潤肺滋。腎,清熱化痰;麥冬性甘微苦微寒,潤肺清心,

養胃生津,所以二藥相配.對肺腎陰虛有熱、肺胃陰傷所致之虛勞、咳嗽、咯血、潮熱等.均有明顯療效。而五味子膏.則是取五味子250克.水洗淨浸半日,煮爛濾去渣.濃縮,加適量蜂蜜,將膏貯瓶。

每日服2~3次,每次20毫升。因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入肺腎二經.能斂肺滋陰,生津止汗,益。腎澀精,腎虛患者要多吃。

事實證明,慈禧這番食補、藥補,對她祛病健身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書法和看戲

觀歷代大書法家的年譜,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規律:他們大都是些長壽者。如顏真卿76歲,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趙孟 68歲。現代書法家也多高壽,如劉海粟活了86歲,蘇局仙則過百歲。

為什麼書法能使人長壽7這是因為練書法首先要頭部端正,兩肩齊平,胸張背直,兩腳平放於地.然後用力提肘懸腕,揮毫潑墨。

這種姿勢與氣功療法所要求的姿勢相似,也與太極拳用力方法相通,都是柔中有剛,鬆中有緊。習練完書法,如打完一套太極拳,自然起到了健身的作用。

同時,練書法時必須全神貫注,排除雜念,這又與氣功療法或太極拳的要求不謀而合。其結果,能改善大腦皮質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進而提高大腦思維的敏捷性,對各種神經性疾病有療效。

此外,練書法還是一種美的享受.能調節人的神經,抒發人的情感,從而消除憂愁.治療抑鬱,達到靜心養性的目的。

慈禧正是一位書法愛好者。在光緒中葉後,又開始學繪花卉。時至今日,人們仍可以在頤和園仁壽殿的左右壁上,看到她所寫的高約一丈、寬近五尺的“壽”字大立軸;

在2001年1 1月24日的《北京日報》第3版,也轉載了她60歲時賜給兩廣水師提督鄭紹金的手書大“壽”字。客觀地説,她能寫出那樣的字,也確係功力不淺。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見,她是多年堅持習練書法的。

慈禧還特別愛看京戲。頤和園的仁壽殿之北,有一組戲園建築,即德和園、頤樂殿,此即慈禧看戲之處。戲樓翹角重檐三層,高達21米,雕樑畫棟,十分豪華。

三層舞台之間,均有天地井通連,底層又有水井、水池,可設置水法佈景,表演各種怪戲。據説,慈禧精通戲典,文字能力也不錯.親自改過的京戲唱本就有100多出。

當時,宮中太監多達5000來人.他們要想見到這位“老佛爺”也不易,想得到她的賞識則更難。而若他們會唱京戲,便具備了接觸慈禧的機會。

如果唱腔出眾,表演超羣,説不定有一日還會飛黃騰達。慈禧最喜歡的“小德張”張蘭德,便是靠着自己戲功出色而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太監.一躍而升為平署戲班總提調,後又升為總管太監的。

慈禧通過習練書法和觀賞京戲,從身體到精神不斷地加以調養,這自然有益於她的健康養生。

三、練功和按摩

慈禧深信呂不韋最先提出的“流水不腐,户樞不蠹”的保健名言,一向注意形體鍛鍊。她的鍛鍊方法,主要是八段錦,每天清晨起牀後,總要習煉一遍:其次是按摩,這也是她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項目。

所謂八段錦,是古人創制的一種健身術。它是在立位或屈膝成馬步姿態下進行操練的,以上肢運動為主,也有軀幹和頭頸運動。是一種綜合性、全身性的動作,能起到全面的健身作用。

慈禧每感到疲倦時,就分外喜歡按摩。而大太監李蓮英又正好是施行按摩的高手,所以,慈禧按摩起來既方便又愜意。

從中醫學角度看,按摩能宣通氣血,舒筋活絡,祛瘀化滯.促進血液循環暢通,調整人體肌能,改善新陳代謝,有益於健康長壽。

此外,慈禧還喜歡散步、栽植花草、從遊艇、下棋和裝扮觀音菩薩命人拍攝等等。這均屬娛樂性活動,也有益於她的健身。

再加上她格外重視養顏護髮,每天晚上臨睡前都以蛋清敷面,清早起來又用美容白雪膜,梳頭前後還施以特製的香發散,所以面部少皺、白皙,頭髮不白、不落。

中國古代流行的9大養生方法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佈人體全身的“網絡”系統,它控制着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説,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

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鍼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裏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裏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有效。

飲食養生

古人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古人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減毒養生

古人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於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

而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它措施,減少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進而延年益壽。

靜神養生

靜神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並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

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修身養生

古人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説好話、多行善事。

古醫家孟説雲:“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説:“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悦。

調氣養生

古人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温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滯、逆等症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較合適;如系温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中醫養生之道

1、飲食調養

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蔔、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蔘、平魚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2、慎防“久視傷血”

中醫認為“目得血而能視”,因此長時間看書、看報、看電視等,不僅會損傷眼睛的視物功能,還會使本來就不足的血更虛。

一般目視一個小時左右,應適當活動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鬆,以恢復目之疲勞。

3、不要勞心過度

人的血液循環與心有關,大腦的血液靠心臟源源不斷供給,若思慮過度,挖空心思,就會耗傷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虛體質的老年人不可用腦過度。

一旦感到大腦疲勞時,就要調節一下,或欣賞鳥語或觀賞風景,使人心情愉快起來,就能很快消除腦的疲勞。

4、保持樂觀情緒

血虛的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可以找朋友談談心,或聽聽音樂,或看看幽默劇等,爭取主動排解憂愁,使精神儘快振奮起來。

5、藥物治療

積極參加體育,:老年人經常感到這裏痛那裏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血不夠用,血虛老人更是如此。而時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加強氣血運行,這樣可減少或避免疼痛。

但運動量不宜太大,運動項目的選擇也應以傳統的健身運動為佳,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還可進行郊遊、踏青,這樣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活動筋骨。

女性中醫養生的飲食原則:

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纖麥片、低脂鮮乳,尤其是如果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草本曲纖等,

不但有助於消除脂肪的過量攝入,

而且可以消脂,同時也不會阻礙營養健康的攝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時間內瘦腰,至於肉類、海鮮則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點清淡的,蔬菜要佔大部分。

2、飯後站立半個小時

其實女人腰部發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於工作學習忙,根本沒有時間來合理調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飯後至少站立半小時,可以免去脂肪淤積在小肚子上的煩惱,還省去事後彌補。

3、睡前5小時禁食

減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覺前吃東西。睡眠的時候身體不需要運動,吃下的東西全部會被身體吸收變成脂肪囤積起來。

假如餓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男性中醫養生原則: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男性的根本在於肝和腎,其中腎為水肝為木,水能生木,因此中醫認為男性最根本的還是腎。中醫提倡養腎要側重在養精蓄鋭。

中醫養生學上的男性養精5法:

1、 寡慾

中醫裏有,情動則腎動,腎動則精動。為保證腎氣的充足,我們就要控制精動,這樣心就不動。所以寡慾是男人養腎的第一條大法。

2、節勞

人不可過度勞累。中醫認為,精成於血,精是血的變現。所以要保護好血。

3、 息怒

怒則傷肝,肝主藏血,人老生氣的話就會傷肝血,耗精。所以,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制怒,學會心平氣和地接人待物。

4、戒酒

酒能夠動血。酒有生髮之性的,少飲能調動身體的生髮之機,但飲酒過度就會造成氣血的紊亂,所以喝酒要有節制。

5、慎味

慎味就是不要暴飲暴食,要以五穀來養精。中醫裏有一句話:五穀最養精。

中醫養生常識

一、飯後五千步防治糖尿病

人在運動時,肌肉能量需求加大,糖分解代謝增強。餐後行走不僅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進入肌肉組織,加速糖的氧化利用,而且可以減輕或消除胰島素抵抗,

增強各組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肌肉利用胰島素的能力,使居高不下的餐後血糖很快下降。

二、鍛鍊預防老人胃腸道出血

一項以8250名65歲以上為調查對象的研究表明:鍛鍊身體不僅強健身體,還有助於減少胃腸道出血的發病率。

每週堅持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者與不參加體育鍛煉者相比,前者胃腸道出血的發生率可減少50%。爬樓梯或散步都是鍛鍊的良好方式。

三、常吃含錳食品可預防骨質疏鬆

美國生物學家索爾特曼教授研究發現,人體缺錳可造成骨化障礙,導致骨質疏鬆和骨折。

富含錳的食物有黃豆、扁豆、茄子、芋頭、蘿蔔、菠菜及綠葉蔬菜等。茶葉、堅果、穀類是錳的重要來源。肉類、蛋類、奶製品中含錳量雖不多,但其生物利用率高,也是錳的重要來源,堅果是很好的養生食品。

四、多食橙子可預防膽囊炎

美國調查發現,在美國1900萬膽囊炎患者中,有2/3是。因為雌激素會使膽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膽汁中,容易形成膽結石。

橙子中的維生素C可以抑制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形成膽結石的機會相應減少。

五、每天搓這八個部位

①搓腹部——防止便祕

先左手後右手,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地輪流搓腹部各50下,可促進消化,防止積食和便祕。

②搓額——延緩皺紋的產生

左右輪流上下搓額頭50下,經常搓額可以清醒大腦,還可以延緩皺紋的產生。

③搓足——加強人體的免疫和抗病的能力

先用左手搓右足底50下,再用右手搓左足底50下。足部是人的“第二心臟”,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激化和增強內分泌系統機能,加強人體的免疫和抗病的能力,並可增加足部的抗寒性。

④搓手——促進大腦和全身的興奮樞紐

雙手先對搓手背50下,然後再對搓手掌50下。經常搓手可以促進大腦和全身的興奮樞紐,增加雙手的靈活性、柔韌性和抗寒性,還可以延緩雙手的衰老。

⑤搓鼻——防治感冒和鼻炎

用雙手食指搓鼻樑的兩側。經常搓鼻可以使鼻腔暢通,並可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⑥搓耳——促進全身的健康

用手掌來回搓耳朵50下,通過刺激耳朵上的穴位來促進全身的健康,並可以增強聽力。

⑦搓胸——能安撫心臟

先左手後右手在兩肋中間“胸腺”穴位輪流各搓50下,經常搓胸能起到安撫心臟的作用。

⑧搓腰——可補腎壯陽和加固元氣

左右手掌在腰部搓50下,可補腎壯陽和加固元氣,還可以防止腰痠。

現代養生常識

飲食篇

1.吃紅色食物

英國醫學研究會人類營養研究所蘇珊·傑布博士研究發現,紅色食物保健效果加倍,比如紅辣椒的維生素C含量超過橙子,甜菜根中的硝酸鹽有助於擴張血管,防止癌症、心臟病等疾病。紅葡萄富含能抗炎抗癌降脂的白藜蘆醇。

2.每天1杯茶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茶葉中的多種抗氧化劑具有擴張血管作用,可使心臟病發作倖存率提高28%。

3.瘦肉取代肥肉

英國營養學家洛瑞恩·麥克裏博士最新研究發現,用瘦肉取代香腸等脂肪含量較高的肥肉,可減少飽和脂肪攝入量,降低患心臟病和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4.常吃洋葱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洋葱富含具有抗炎作用和促進免疫力的硫化物,有助降低結腸癌、喉癌和卵巢癌風險。

動篇

5.練習下蹲

下蹲有助於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靈活性,防止摔跌危險。

6.進行力量訓練

美國塔夫茨大學抗衰老專家米利安姆·尼爾森博士表示,舉重有助於抗衰老。絕經女性每週力量訓練30分鐘,身體可年輕15~20歲。

7.經常起身活動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專家約翰·拉特伊博士在一研究中發現,每1小時起身四處走動、伸展四肢或拉伸運動,有助於大腦釋放更多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防止認知障礙症。

8.快跑1英里

美國達拉斯庫帕研究所一項新研究發現,四五十歲時候,男性8分鐘跑完1英里(女性9分鐘)則説明心臟比較健康,三四十年後心臟病死亡危險較小。超過10分鐘,則日後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30%。

9.適當的球類運動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一項涉及60萬人的研究發現,常進行一些球類運動(如打高爾夫),平均壽命比其他人羣長5年。

10.練習瑜伽

印度一項研究顯示,練習瑜伽拉伸訓練,同時結合適度有氧運動和飲食控制,可使血脂及血管硬化逆轉20%,瑜伽可以減肥。

11使用公廁後徹底洗手

英國阿伯丁大學細菌學教授休·彭寧頓教授最新研究發現,使用公廁之後徹底洗手,有助於防止病菌交叉傳染。

12.早點上牀睡覺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早睡1小時,六週後血壓就會明顯降低。

13.每晚用牙線清潔牙齒

美國抗衰老專家邁克爾·羅澤博士表示,每晚用牙線清潔牙齒可年輕6.4歲。

14.用吸管做做深呼吸

美國抗衰老專家邁克·莫倫諾博士表示,用吸管做幾分鐘深呼吸可改善肺功能,擴大肺活量,降低心率和血壓。

15.水果不放進冰箱

美國農業部一項新研究顯示,室温保存水果可提高水果健康功效。與冷藏相比,室温下的西紅柿、西瓜等水果β胡蘿蔔素水平高兩倍,番茄紅素高20倍。

16.保持家中整潔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弗里曼博士發現,認真的人更長壽,原因可能與其擁有更多大腦化學物質血清素有關。

17.每週兩次性愛

美國研究者發現,每週兩次性愛,壽命延長2年。經常做愛可使早亡危險降低50%。

18.適當曬太陽

曬太陽可提高維生素D水平。60歲以上老人每天應曬太陽20~30分鐘。

19.少看電視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科學家發現,25歲之後,看電視時間每增加1小時,壽命會縮短22分鐘。

20.冬季晚點起牀

英國專家莎拉·布羅爾博士表示,冬季比夏季死亡風險高25%。其原因是人體生物鐘直接影響到血壓、心率和大腦活動。

心理篇

21.不為最糟糕的事擔心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遇事悲觀的人,更容易死於事故和暴力,生病時更不可能配合醫生治療。

22.選擇健康的朋友

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一項研究稱,朋友之間潛意識行為影響巨大,與健康朋友在一起生活習慣會更健康。

23.選擇忘記一些事

美國大腦研究專家約翰·梅迪娜博士認為,很多與年齡有關的記憶問題,病因不是大腦細胞枯萎,而是試圖記住的事情太多。應該竭力忘掉一些難以釋懷的信息。

結語:健康長壽從古至今都是人們追求的方向,無論種族、年齡、信仰。通過上文介紹的中外養生知識,我們家發現,良好的心態和健康又節制的飲食一直是健康的頭號冠軍,所以,養生就從平常的小習慣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