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養生保健>

人體上的7大“黃金穴位”

養生保健 閲讀(2.9W)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小的毛病,問老人們,老人們都會説按按哪邊,揉揉哪邊就會好的。其實是按摩到我們身體的穴位了,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我們身體上的7大黃金穴位吧。

人體上的7大“黃金穴位”

中醫常識

人體上的7大"黃金穴位"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老話:按摩足三裏,勝吃老母雞。中醫認為,足三裏是強壯身心的重要大穴,時常按摩足三裏,可以起到調節免疫力、調理腸胃、痛經活絡等作用。但你知道嗎?除了足三裏,我們身體上還有很多其它的“黃金穴位”,一起來發現吧!

足三裏

按摩足三裏 勝吃老母雞

按摩足三裏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有些人吃東西就發脹、老是噯氣、胃痛,也可用來調理脾胃,達到一定的刺激量後,就能增加胃腸消化道動力。

專家建議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裏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可以增加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一般建議早上或者晚上,用大拇指按摩即可。

取穴與按摩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裏穴。足三裏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

除了足三裏外,身體上有着很多具有神奇保健作用的穴位。下面,愛美網小編帶你一起發現身上的那些“黃金穴位”。

合谷穴

鎮靜止痛、治療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證。由於大腸經從手走頭,凡是頭面上的病,如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和治療。

取穴與按摩

用拇指第一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在按摩時,兩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緊一鬆的按壓,頻率為每2秒鐘一次,即每分鐘30次左右。

合谷穴的生活妙用

治療感冒:如果有輕微感冒時,可以按合谷穴,左右各個各按摩十分鐘,按摩完後再喝一杯熱開水,出出汗,感冒就可以緩解。

鼻子過敏:平常有鼻子過敏的人,也可以常常按壓合谷,如果有耐心,持之以恆,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緩解黑眼圈:在牀上、書桌旁、沙發上,按壓合谷穴非常順手,隨時可按,治療黑眼圈有一定療效。

治療牙痛:按摩並經常艾灸合谷穴還能治療牙疼、牙齦炎、舌炎、腮腺炎等。比如,牙疼時,按壓合谷穴5分鐘後,疼痛會減輕,如果有牙齦炎,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反覆發作,經常按壓合谷穴能起到一定的養生療效。

氣海穴

促進腸道消化

氣海穴為任脈的首要穴道,為丹田之所在,稱為生氣之海。按摩氣海穴有強壯作用,還能促消化、益氣通陽。

前人有“氣海一穴暖全身”之譽稱,是説氣海穴有強壯全身的作用。臨牀驗證,氣海穴確有調整全身虛弱狀態,增強免疫及防衞功能的養生作用。對先天體質虛弱、後天勞損太過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按摩氣海穴的好處可以幫助解決大便不通、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取穴與按摩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氣海穴1次,每次按壓15分鐘,每分鐘按壓15次。

關元穴

調節內分泌 治痛經

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牀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常常按摩關元穴,可以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強身健體的功效。

取穴與按摩

在臍中下3寸,腹中線上,仰卧取穴(四指橫放即為三寸)。

可用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湧泉穴

改善體內循環 促進代謝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乃是腎經的首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説: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人類的足底部含有豐富的末梢神經網,以及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等器官,它與人體各個系統、組織、器官有着密切的聯繫。通過推搓可以加強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節律的運動性,從而促進了血液、淋巴液在體內的循環,調整人體的代謝過程。

取穴與按摩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養生手法: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在牀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作前後反覆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的拍打湧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膻中穴

活血通絡 治療“氣”病

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膻中穴的具體位置為人體前正中線與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治療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按摩膻中穴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刺激該穴可通過調節神經功能,鬆弛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及消化道內腔徑等養生作用,有效治療各類“氣”病,包括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病證,如哮喘、胸悶、心悸、心煩、心絞痛等。

取穴與按摩

仰卧,男性於胸骨中線兩乳頭連線之交點處定取,女性則於胸骨中線平第4肋間隙處定取。

按摩時一般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為宜。每次按摩10來秒即可,6次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

風池穴

緩解頭暈頭痛

風池穴是一個祛風散寒、疏解頭部經絡、治療頭暈頭痛的要穴,它在耳後稍下的位置(即頸後凹陷處)。其能治療揉眼、眨眼等由頸椎病引起的眼睛供血不足、減緩偏頭痛、治療鼻塞暈眩等症狀。

減緩偏頭痛:突發偏頭痛時,可以用自己的兩個中指重力按壓雙側風池穴,一邊按一邊揉,連續按壓3分鐘,再配合按壓患側的太陽穴3分鐘、合谷穴1分鐘,偏頭痛的症狀即可緩解。

治療眩暈:頸動脈供血不足常會導致頭暈頭漲、噁心欲吐、耳如蟬鳴、不敢睜眼等,頭部側轉活動時症狀更為嚴重。這種情況也可以用指壓自己治療。指壓雙側風池穴3分鐘,然後再按壓頭頂部的百會穴3分鐘,即可減輕頭暈症狀。

取穴與按摩

採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勢,以方便準確取穴並能順利實施相應的養生按摩手法。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或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如何做好中醫養生

注意一:節飲食

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內經》對飲食不節的危害,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多食鹽,則脈凝泣變色,多食苦,則皮枯而毛衰……”等多處論述。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更科學,除“食不可過飽,務令簡少”,“常宜温食”,“常宜輕清甜淡之物”等常識外,還對飲食方法、飲食衞生重筆描寫,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語”,“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注意二:常運動

人是有機的整體,常運動會使精力充沛,身體健壯。早在漢代,華佗就倡導鍛鍊強身以防病。他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孫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説:“養性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但勿多極”,提醒人們經常活動筋骨以祛病延年。

注意三:順性情

指要健康長壽,須按年齡規律自身頤養。孫思邈分析老年人説:“人年五十以上,陽年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與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性情變異。”這就告訴我們,人在進入老年期後,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和形態的變化,我們要愛護、體貼老人,順其性情以調之,以利他們盡享天年。

注意四:服藥餌

人生在世,享賦各異,況病魔無情,難免傷人。因此,服食藥餌也是養生學內容之一。古人重視服藥餌來防病治病,養生延年,並擬定了許多延年益壽的藥餌、藥方。但是,養生不可單靠服藥餌,否則,“雖常服藥餌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注意五:飲藥酒

《黃帝內經》上説:“夏三月,此謂蕃秀。”夏季三個月,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上下交合,植物開花結果。夏季屬火,五臟中對應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們可以適當地多吃些辛味的東西,少吃苦味的東西,有助於補益肺氣。夏季養生要保住好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夏季晝比較長,所以人們的睡眠質量要保持好,藥酒在幫助睡眠這方面是經過中藥研究所的研究進行研究的,他們研究方面認為藥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調節身體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藥酒的調節可以舒緩壓力,安神補血,在夏季藥酒可以減少煩躁,減少夏季帶來的不安,夏季氣候燥熱,以熱者涼之,燥者清之的原則,清燥解熱乃夏季之要道。現在藥酒在不同的方向進入脾胃幫助降火消炎。藥酒是傳承了不同的理論學説。現在的藥酒選擇要從客觀的方面進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養生選擇藥酒要多注意。現在市面上賣的藥酒例如“妙沁藥酒”“鴻毛藥酒”這兩種藥酒比較得到社會的信賴。

6箇中醫按摩保健穴位

小腹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臍是人體精氣比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醫裏的一個重要穴位“神闕”。周圍分別還有中脘、關元、氣海等穴,輕輕揉按,對調整人體氣血、改善體內臟腑功能都有好處。中醫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養生保健方法,講究的就是在醒後、睡前分別揉按小腹周圍,長期堅持,可增加腸胃蠕動、增強脾胃功能。對小腹進行適當的熱敷也能達到保健效果。可用略高於體温的熱水袋或熱毛巾,輕輕敷在肚臍上,數分鐘後取下,每天堅持敷1~2次。

腳底

捏腳底促進血循環腳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隔兩三天用熱水泡泡腳,每次半小時,可以起到温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如果能在泡腳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氣血運行的中藥,效果會更好。如將當歸、紅花、三七,川穹、丹蔘各少量包進紗布,做成中藥包,提前放入熱水浸泡,約半小時後即可泡出藥效,而後還可加點白酒或醋。常失眠的人,特別推薦一試。用一側手掌的大魚際(手掌上大拇指與手腕間的突起處)揉按對側腳底的湧泉穴,既有保健作用,還能活動手腳。

雙耳

搓雙耳全身都受益耳朵就像一個倒立在子宮中的胎兒,耳垂代表頭眼部,耳外緣為軀幹及四肢,內側是內臟器官。揉按耳朵的不同部位,就能對其所對應的軀體或內臟器官,起到保健作用。中醫講“腎開竅於耳”,因此,做好耳部保健,對強腎效果更好。按摩耳朵應用力輕柔,通常以揪、揉、拉為主,時間以5分鐘為好,不要超過10分鐘。

脊椎

推脊椎增強免疫力脊椎及其兩側,是人體兩條最大的經脈之一——督脈的行經之地,且有肝腧、腎腧等重要經絡通過,屬陽經彙集之處。護好後背,不受寒涼,身體則不易患病。平時可由家人幫助,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來回推拿脊柱及兩側,可邊捏邊向前推進,或拍打前進,每次5分鐘即有疏通經脈之效。

腋窩

按腋窩寧神寬心胸腋窩是人們平時很少觸及的部位。中醫認為腋窩處有一個重要養生穴位,名為極泉,鍼灸或按摩極泉有寬胸寧神的功效。西醫則發現,腋窩處不僅有動靜脈血管,還有大量的淋巴組織,因此,常按腋窩,可以改善血液供應、刺激淋巴,提高免疫力。按摩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按摩腋窩各15次,然後換左手按摩右側腋窩,每次持續3~5分鐘即可,手法必須輕柔,以免損傷局部的血管和神經;二是彈撥,抬高一側手臂,把另一隻手的拇指放在肩關節處,用中指輕彈腋窩底,可時快時慢變換節奏,並左右交替進行。

前胸

拍前胸提高肺功能前胸是人體陰氣所匯之處,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寬中理氣的作用,還對改善人體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可以採取虛掌輕叩輕拍的方法來保健。將五指併攏、掌心中空,對準胸部正中間的胸骨以適當力度拍擊,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鐘。但應當注意的是,胸腔下有心肺等臟器,要注意力道,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中醫六大穴位按摩解決痛經困擾

專家稱,按摩法緩解痛經,通常在經前5-7天進行為宜,月經來潮之後可停止,到下次月經來潮前可再次進行,有助於預防痛經的發生。

1、點揉子宮

按摩位置:在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距離處的正中,左右兩側旁距離四橫指處各有一個穴位。

按摩方法:將雙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壓在兩個子宮穴上,稍稍用力,緩緩地揉按,直到感覺酸脹為度,按摩5分鐘,若腹腔內有熱感效果最佳。這樣按摩可以刺激子宮穴,能夠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來調理身體,養生效果顯着,有助於活血化淤、調理氣息以止痛。

2、按揉三陰交

按摩位置:小腿內側位置,足內踝尖上3寸,即脛骨內側緣後方。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捻在對側三陰交穴上揉搓,若有酸脹感即為正確的位置。按摩1分鐘之後就換右手拇指指腹捻在左太沖穴1分鐘按摩,這樣交互按摩。按揉三陰交有助於交通心腎,引火下行,對於婦科疾病類疼痛都有非常有效的緩解作用。

3、斜擦小腹兩側

按摩位置:左右肋弓下緣到髂骨之間的部位,即側小腹。

按摩方法:先將雙手放在側小腹上,從其後向前斜着摩擦,方向要朝着外生殖器。注意,不需要往返着擦動,而且按摩的方向一致,直至摩擦至熱。一共要按摩5分鐘。這種按摩法具有疏肝理氣,止痛調經的作用。

4、按摩小腹

按摩位置:以左右髂前上棘為界限,在肚臍與到外生殖器之間的小腹部。

按摩方法:先將雙手交疊於小腹的中間,稍稍用力緊壓着腹部,緩緩地按摩腹部。記得要以10次/分鐘左右的頻率來按摩哦,一直等到小腹內有一股熱感最為合適。一共要按摩5分鐘。這樣做可以增加小腹腔內臟的血液運行,從而促進小腹內的微循環,有助於止痛調經。

5、點按足三裏

按摩位置:小腿前側,外膝眼下方3寸,脛骨前嵴的外側大約一橫指處。

按摩方法:找到了穴位之後,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三裏穴,稍稍用力,按摩以有酸脹感為度。用點按的方式按摩,左右腿分別按摩1分鐘左右。另外,若屬於宮寒痛經的話,也可用艾條懸灸的方式緩解痛經。

6、揉太沖

按摩位置:在腳的大趾到第二趾之間的位置。

按摩方法:左手拇指指腹捻在右太沖穴上按摩,感到酸脹為宜,按摩1分鐘之後可換右手拇指指腹來按摩左太沖穴1分鐘。按摩這個穴位可以有明顯的疏肝止痛的養生功效。另外,這樣做還可以治療痛經,同樣地,按摩太沖穴也可以治療其他一些婦科疾病。

穴位按摩治腳冷

治療腳冷,中醫介紹主要在於疏通經絡、活血化淤、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如果經常推拿按摩以下3個養生穴位,往往能有較好地療效。

揉搓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腳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揉搓湧泉穴100下,接着揉搓各腳趾100下。

按揉氣衝穴

氣衝穴位於大腿根裏側,此穴下邊有一根動脈。先按揉氣衝穴,後按揉動脈,一鬆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按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佳。

按揉、拍打腎俞穴

腎俞穴位於兩邊腰眼,輕輕用力,兩邊各拍打100餘次。

中醫提醒

刺激湧泉穴,有益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另外,人體諸多經脈都彙集於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係,堅持揉搓此穴會促使腳冷症狀減輕。

總結:上面的內容大家已經看了吧,瞭解了一些我們人體上的很重要的穴位了吧,大家可以多在平時試着按摩自己的一些穴位,會起到保健的作用哦,還有一些中醫保健的常識,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