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常見疾病>

鼻炎咽鼓管阻塞的症狀及醫治方法有哪些

常見疾病 閲讀(2.84W)

鼻炎咽鼓管阻塞是鼻部疾病裏最易見的,早期的疾病症狀也非常明顯,只要患者留心觀察鼻部的異常就可發現不同,再到醫院檢查能準確的判斷病情,所以疾病的症狀瞭解很重要,而醫治方法也非常重要,那麼鼻炎咽鼓管阻塞的症狀及醫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分析疾病的症狀及醫治方法。

鼻炎咽鼓管阻塞的症狀及醫治方法有哪些

開始耳內發悶,有阻塞感,呈低音性持續耳鳴,有時鼓室內積液,可出現傳導性耳聾現象,類似分泌性中耳炎,易被誤診為咽鼓管炎性阻塞而進行鼓膜切開或插管術。耳鏡檢查鼓膜多混濁,內陷,有時鼓室內積液。

咽鼓管黏膜與鼻咽部鼓室黏膜相廷續,由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細胞組成,有相當多的分泌細胞。這些細胞分泌的液體,維持恰當的咽鼓管張力,使之既不完全開放,卻又能在適當的機會,如張口、吞嚥、打呵欠或咀嚼時偶爾開放一下,以此來調節鼓室內壓力,從而保持鼓室內外壓力的平衡。

咽鼓管是中耳通氣引流的惟一通道。主要功能是引導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以維持鼓膜兩側壓力平衡,從而保證鼓膜的正常振動。如果咽鼓管閉塞或鼻咽部炎症造成咽口閉合都可致鼓室壓力降低,外界壓力相對增高,從而使鼓膜內陷而影響聽力。此時,易行咽鼓管導管吹張術。

過去都採用中耳負壓治療法治之,如穿刺,插穿引流,僅能獲得短暫療效,不能達到長期治癒。Misurya於1976年首次採用齶帆張肌腱縮短術,即病人取父子卧垂頭位,在第三磨牙後內方翼鈎處,用1%利多卡因作粘膜下局部浸潤麻醉,於翼鈎端外側做2釐米弧形切口,暴露翼鈎,並沿翼鈎向深層內外兩側剝離出齶帆張肌腱,用3°尼龍線在翼鈎兩側穿過齶帆張肌腱,包繞翼鈎,予以縮短結紮,一般可縮短0.5釐米,症狀多能解除。

目前美國採用使用EARPOPPER咽鼓管吹張器,其採用無痛、無創、非藥物的方法來治療咽鼓管阻塞、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機能障礙和其他中耳壓相關耳病。避免了在治療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或鼓室置管術,EARPOPPER咽鼓管吹張器通過提供連續的、穩定的空氣流進入鼻腔。在患者吞嚥時,空氣被傳送到咽鼓管,從而使中耳通氣,可緩解負耳壓,並排盡積液和負壓,恢復聽力、解決咽鼓管阻塞問題。

鼻炎咽鼓管阻塞的症狀與很多鼻部疾病有相似,患者必須做詳細的檢查確診,而在治療時還要參考疾病的嚴重程度,由醫生制定最好的治療,而患者此時要選擇最好的醫院醫治,才能保證疾病的醫治進度及效果,治療後要護理好鼻部健康,避免恢復時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