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常見疾病>

如何治療頻發室早

常見疾病 閲讀(2.41W)

隨着我們生活的改善,我們的飲食也發生了改變,所以導致很多的疾病也漸漸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患上頻發室早疾病會讓我們的身體存在痛苦的,所以大家都想盡快的治好這個疾病,但是由於對疾病的治療費用不是很清楚,所以都想要弄清楚後才會去採取治療的措施。

如何治療頻發室早

1 不同起源部位的頻發室早的心電圖特點

1.1 右室流出道起源

據統計,無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發生的頻發室早,約80%起源於右心室,另外20%起源於左心室。而在右心室起源的頻發室早中,絕大多數位於右室流出道(肺動脈瓣以下)。發生機制被認為是觸發活動。右室流出道起源的頻發室早在心電圖上呈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下壁導聯(II、III、aVF)QRS波羣呈R形且高大直立,aVL導聯以負向波為主,胸導聯移行一般在V3導聯或以後。I導聯的極性對於判斷起源點的前後有幫助:若I導聯以負向波為主,則起源點偏前壁,反之則偏後壁。右室流出道可進一步分為遊離壁和間隔部。遊離壁起源的VPB其S波在V3導聯較深(>3.0mV),胸導聯移行一般在V4或以後,並且部分患者下壁導聯QRS存在頓挫,這種“頓挫”的特異性較高,可能反映左室激動。間隔部起源的VPB其胸導聯移行稍早,一般在V3或V3與V4之間,下壁導聯無頓挫。

1.2 肺動脈起源

肺動脈起源的VPB少見,心電圖上與右室流出道(肺動脈瓣以下)起源的VPB特點相似。有學者統計發現,二者之間的區別是:肺動脈起源的VPB下壁導聯的R波比右室流出道起源的R波更高。在臨牀實際中,肺動脈起源的VPB並非靠12導聯心電圖診斷,而是根據消融成功的靶點位於肺動脈瓣以上而確定。

1.3 三尖瓣環起源

三尖瓣環起源的VPB並不多見,心電圖QRS波形特點類似B型預激,呈左束支阻滯圖形,胸導聯一般移行於V3或以後,但間隔部起源者可移行於V2和V3之間。下壁導聯極性根據起源點的前後可正可負,遊離壁起源的VPB在部分患者的下壁導聯亦存在頓挫。I導聯和aVL導聯絕大多數為正向,這一點可與右室流出道起源的VPB相鑑別,後者aVL均為負向。

1.4 主動脈根部(瓦氏竇)起源

瓦氏竇起源的VPB佔左心室起源的大多數,一般位於左冠竇或右冠竇,無冠竇起源則十分罕見。瓦氏竇起源的VPB在心電圖上也表現為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QRS寬度較右室流出道起源略窄,V1導聯呈rS型,胸導聯移行多位於V3以前, V6導聯多呈Rs型,這幾點是與RVOT起源的VPB的重要鑑別點。下壁導聯QRS波羣呈R形且高大直立。左冠竇起源的VPB其I導聯以負向波為主,且RIII>RII;而右冠竇的VPB其I導聯以正向波為主,且RIIIII。無冠竇起源的VPB極少,其特點與右冠竇起源相同。最近有學者報道一種特殊起源部位的VPB,位於主動脈根部左冠竇和右冠竇交界處,其心電圖特點是V1~V3至少有一個導聯QRS波羣呈qrS型。

1.5 左室流出道(主動脈瓣下)起源

主動脈瓣下起源的VPB不常見,其心電圖特點與瓦氏竇起源的VPB特點相同,缺乏特異性的鑑別點,診斷依據是消融成功的靶點位於主動脈瓣以下。

1.6 二尖瓣環起源

二尖瓣環起源的VPB其QRS波形特點類似A型預激,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型,V1導聯以R波為主,胸導聯移行早於V2導聯,V6導聯呈Rs或RS型。下壁導聯的極性根據起源點的前後而不同。部分遊離壁起源的患者,在下壁導聯可以觀察到頓挫。

1.7 傳導分支起源

傳導分支起源的VPB的心電圖QRS特點與左室特發性室速完全相同,表現為相對較窄的QRS,右束支傳導阻滯型,V1導聯以R波為主,V6導聯呈rS型。下壁導聯直立者起源於左前分支,下壁導聯倒置者起源於左後分支。

1.8 心外膜起源

大多數心外膜起源的VPB位於冠狀竇屬支附近,如心大靜脈和前室間靜脈(AIV),其特點與對應心內膜部位起源的VPB特點類似。但大多數心外膜起源的VPB其QRS起始部上升緩慢,亦即假delta波,有報道提示從QRS起始部到頂峯所需要的時間大於整個QRS時限的一半以上(>0.55)。

1.9 其他起源部位

其他起源部位的VPB更加罕見,如左室心尖部起源,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型,除V1外,所有其他胸導聯呈振幅較深的S波(rS型或QS型),下壁導聯QRS波羣倒置;右室心尖部起源,呈左束支傳導阻滯型,所有胸導聯呈rS或QS型,下壁導聯QRS波羣倒置。

2 射頻消融治療

射頻消融治療的適應徵包括:(1)頻發的單形性頻發室早,症狀明顯、經藥物治療無效或不願意接受長期藥物治療的患者(IIa類適應徵);(2)頻發的單形性頻發室早引起心功能障礙(IIa類適應徵);(3)形態相同的頻發室早誘發的室性心律失常風暴者(IIb類適應徵):(4)頻發的無症狀性頻發室早可以考慮進行消融以避免進展為心動過速依賴性心肌病(IIb類適應徵)。非頻發的無症狀性頻發室早不適合導管消融(III類適應徵)。

射頻消融的目的在於:(1)改善症狀;(2)避免藥物治療帶來的副作用;(3)降低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4)避免心臟擴大或心功能損害。

3 射頻消融治療的風險和併發症

頻發室早的射頻消融治療一般是安全的,但對於一些特殊起源部位的早搏存在風險。如主動脈根部起源的VPB可能存在損傷冠狀動脈口部的風險,在放電前需要評價靶點與冠狀動脈口部的相對距離。在消融無冠竇或三尖瓣環前壁起源的VPB時要十分警惕損傷His束。另外,消融心外膜起源的VPB時,大頭需要進入冠狀竇分支,應輕柔操作,最好應用冷鹽水灌注大頭並且降低消融的功率和温度,避免穿孔。

温馨提示:頻發室早的出現對於患者來説是苦不堪言的,患者可以説是飽受着疾病的折磨,對於那些沒有患上這個疾病的人來説是不會了解這其中的痛苦,很多人都不瞭解這個疾病的,更不知道該怎麼做是對我們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