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常見疾病>

腎病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常見疾病 閲讀(1.5W)

腎病的治療有多種方式,最主要的是按照患者所出現的症狀治療,同時還要使用保護腎功能的藥物,西藥治療見效快,但是不吃藥也會反彈發作,對腎的損害則會加大,因此很多醫生主張中醫治療,那麼腎病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呢?腎病的中醫治療也要按照類型劃分醫治,治療的進度及效果才會更明顯。

腎病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1)水腫期:①風水相搏:治法:宣肺利水。

方藥:越婢加術湯合五皮飲加減。藥用陳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生薑皮、牛膝、車前子、麻黃、石膏、白朮。外感風寒者和(或)素體陽虛者,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五皮飲,以温陽解表散寒。外感風熱者,加連翹、菊花、荊芥以清熱解表。此為急則治之法,表證去則應因證治之。

②脾虛濕困:治法:健脾利水。

方藥:防己黃芪湯合春澤湯加減。漢防己、生黃芪、白朮、茯苓、豬苓、澤瀉、黨蔘、桂枝、生薑、大棗。方中以黃芪益氣固表,防己利水濕,白朮、甘草培土勝濕,生薑、大棗調和營衞。通過臨牀觀察,慢性腎炎普通型和腎病綜合徵屬脾虛之證者較為多見,因而應用本方的機會也較多。據臨牀觀察,藥後患者不僅症狀改善,部分患者還可見尿蛋白逐漸減少。應用本方時,黃芪量一般小於30g,不宜大量。個別病例由於黃芪量大,反見尿量減少,水腫加重。對於腎炎水腫患者,由於肺脾氣虛,表氣不固常自汗出而易感風寒者,常以本方合玉屏風散,即本方加防風。為加強防己黃芪湯的利水消腫作用,常於本方加車前子、懷牛膝。春澤湯是在五苓散化氣利水的基礎上,再加人蔘以增益氣之力,本方氣味平淡,無壅中之弊,藥後常使尿量增加,而水腫消退。由於本方益氣活血、化氣利水並進,故可恢復正常的水液代謝。

③脾腎陽虛: 治法:温腎健脾,通陽利水。

方藥:偏脾陽虛者,用實脾飲。制附片、乾薑、茯苓、白朮、大腹皮、川樸、廣大香、大瓜、甘草、白蔻仁。偏腎陽虛者,用真武湯合五皮飲。制附片、乾薑、茯苓、白朮、白芍、桑白皮、陳皮、大腹皮、牛膝、車前子。實脾飲與武湯同為温陽利水之劑,二方相較,實脾飲重在温運脾陽,真武湯主要温補腎陽而利水,臨牀運用時當細為分辨,臨牀脾腎陽虛往往並存,再者,脾陽虛,腎陽虛,兩者相互影響。臨牀治脾不宜忘腎,温先天以暖後天,治腎不宜忘脾,温後天以暖先天。故兩方臨牀上需結合化裁,以治脾腎陽虛水腫症。兩方皆為辛温助陽散寒利水之劑,水腫消其大半,則應易真武湯為濟生腎氣丸法,以陰陽雙補,陰中求陽。化氣行水,勿致辛温劫傷真元。

④氣滯水停:治法:行氣利水。

方藥:導水茯苓湯加減。茯苓、澤瀉、麥冬、白朮、桑白皮、紫蘇葉(檳榔、木瓜、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燈芯草。本方是行氣利水的代表方劑,主要用於腎炎水腫證屬氣滯壅塞不通,水道因之不利。宗“氣行則水行”之旨,本方行氣與利水並進,行氣之中又重在宣降肺氣及疏理脾氣,俾肺得清肅,脾能健運,則水濕自去。方中桑白皮清肅肺氣,大腹皮、檳榔寬中導滯,陳皮、砂仁、木香、紫蘇葉,斡旋中焦氣機,茯苓、澤瀉、燈草淡滲利水,白朮、木瓜燥濕醒脾,麥冬清熱養陰,以防利水傷陰。氣滯水腫者運用本方後常使尿量驟增,水腫迅速退。

⑤濕熱藴結:治法:清熱利水。

方藥:三仁湯加減。淡竹葉、川樸、滑石、通草、法半夏、白蔻仁。苡仁、杏仁、車前子、白茅根。本方以杏仁升宣肺氣,蔻仁芳香化濕暢口,苡仁滲濕導下,配以半夏、川樸苦温除濕,通草、滑石、竹葉清利濕熱。共奏宣化暢中,清熱利濕之效。淡竹葉雖利尿作用弱,但增加尿中氯化物的作用較豬苓、黃芪、木通還強。滑石、通草有明顯的利水作用。此處不用疏鑿飲子,八正散清熱利水者,緣慢性腎炎,正氣多虛,不耐損害也,此處取三仁湯芳香清化、使氣清濕去,而無苦寒傷陰敗胃之弊。

⑥血瘀停滯:治法:活血利水。

方藥:當歸芍藥散加減。當歸、川芎、赤芍、茯苓、澤瀉、白朮、懷牛膝、車前子。當歸芍藥散出自《金匾要略》、是治療瘀血水腫的代表方劑。一是水腫患者有瘀血的指徵,如面脣發黯、舌暗或有瘀斑等,二是女性腎炎水腫者,常有痛經及月經不調史,如月經後期,量少色暗有塊等。且水腫常於經前加重。本方以當歸、赤芍、川芎養血調肝活血,以白朮健脾運濕,茯苓、澤瀉滲濕泄濁,如此肝脾兩調,活血利水並進,藥後常瘀血去,腫漸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當歸、川芎、赤芍具有擴張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而茯苓、澤瀉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腫作用。

腎病的中醫治療方法有上文介紹的這些,是根據患者的病情症狀劃分醫治的,中醫治療的療程多,所使用的藥物種類也多,患者在治療時就要結合飲食,吃中藥的人會覺得嘴沒有味道,但是飲食也不宜辛辣,患者的飲食多是清淡的菜餚,同時還要的營養,避免食用藥物過久引起飲食方面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