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常見疾病>

​纖維胃鏡檢查方法

常見疾病 閲讀(1.18W)

對身體疾病治療的時候,要先進行身體檢查,這樣對自身具體情況有一些瞭解,使得治療的時候,才能夠選擇到正確方法,纖維胃鏡檢查是很多人不陌生的,這樣的檢查方式,要根據自身疾病需求進行,不能盲目的選擇,否則會引發身體多種問題,那纖維胃鏡檢查方法如何呢?

​纖維胃鏡檢查方法

纖維胃鏡檢查方法:

1.觀察及操作

(1)幽門及胃竇部以幽門為中心,調節彎角旋鈕分別觀察胃竇四壁,如果小彎無法全部窺視,可將胃鏡沿大彎側做反轉觀察。正常幽門收縮時呈星芒狀,開放時為一圓形開口,經幽門腔可看到十二指腸的部分黏膜,甚至可觀察到球部的一些病變。胃竇部尤其是胃竇小彎側是胃癌的好發區域,胃鏡檢查中應在俯視全貌後做近距離仔細觀察,注意有無潰瘍、糜爛、結節、局部褪色、僵直變形等病灶,發現胃癌病灶後應仔細觀察幽門管開發是否正常、對稱,以瞭解胃癌是否已累及幽門管,一般而言,早期胃癌較少累計幽門管。

(2)胃角切跡胃角切跡是胃內觀察的難點之一,它由胃小彎黏膜轉折而成,從賁門側觀察呈拱門型,看到的是賁門側黏膜;在胃竇部可用低位反轉法(J形反轉法),即儘量使彎角旋鈕向上,推進胃鏡,胃鏡居高(可見幽門口),此時圖像上下顛倒。胃角及其附近兩側是早期胃癌最常見的部位,必須重點觀察。

(3)胃體胃體腔類似隧道,下方大彎側黏膜皺襞較粗,縱向行走如腦回狀,上方小彎為胃角延續部,左右分為胃體前後壁。胃體較大,分別稱為胃體上、中、下部,中部又稱垂直部,由於後壁與鏡軸面呈切線關係,因而易遺漏病變。胃體部的觀察一般採用U形倒鏡以及退鏡觀察相結合的方法,發現可疑病變時將鏡頭貼近病變部位作重點觀察,在疑及垂直部有病變時,可調彎角鈕向右作仔細觀察。

(4)賁門及胃底部此部位可採用高位或中位U形反轉法觀察,U形反轉是將胃鏡送入胃體中部,在看到胃腔彎向後壁側時,將內鏡角度旋鈕向上順時針旋轉90°-180°,邊觀察後壁黏膜邊將內鏡向前推進,此時內鏡則向賁門側前進,直至可以看到賁門及從賁門進入胃內的插入管,此時插入管已呈U形,故稱U形反轉。U形反轉時看到的內鏡插入管(鏡身)位於小彎側,內鏡的前端物鏡是從大彎側對向小彎側,插入管遮蓋的是小彎側的黏膜,旋轉操縱部即可將遮蓋的部分露出。要注意在反轉觀察時,胃鏡下方為小彎,上方為大彎,左側為後壁,右側為前壁。如需全棉觀察賁門及胃底部,檢查手法的關鍵是多方位轉動鏡身及提拉胃鏡,這種檢查手法也是當前提高早期賁門診斷水平中最重要的的內鏡操作環節。

(5)食管、賁門觀察結束胃部觀察後,應吸盡胃內氣體以減少術後腹脹,將胃鏡退至食管下方,正面觀察賁門口,除仔細觀察賁門黏膜和齒狀線外還應注意賁門啟閉運動情況。食管全長25cm左右,等分為上、中、下三段,食管中段有左心房壓跡,並可見搏動運動。由於食管為一直行的管道,因而食管壁定位與胃及十二指腸稍有不同,視野上方為右側壁,下方為左側壁,左右側扔分為前後壁。

2.活體組織檢查及細胞學檢查

(1)選擇活檢部位發現病灶後先做全面仔細的觀察,初步瞭解病變的性質,確定活檢部位,調節好胃鏡的方向,史病灶置於視野正中部位,並史活檢鉗儘可能垂直地指向活檢部位,胃鏡的頭端離病灶的距離適中(3~5cm)。隆起病灶應取其頂部(易於發現糜爛、惡變等)及其基底部的組織;糜爛、微凹或黏膜粗糙、色澤改變等平坦性病灶應在病灶周邊黏膜皺襞中斷處及中央處取活檢;胃癌時以潰瘍凹陷性病灶最常見,應在潰瘍隆起邊緣上特別是在結節性隆起及潰瘍邊緣內側交界處下鉗以提高陽性率,因為在胃癌的組織壞死處取材陽性率較低。

(2)活檢數量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用途時會有差別。早期胃癌的活檢次數與陽性率呈正比,在多塊活檢標本中只有一塊,甚至只有一塊中的小部分為胃癌組織的情況並不少見,一般活檢數為4~8塊;慢性胃炎在用於研究時活檢部位定位為5點,而用於臨牀時只需3點。不同部位的活檢標本應分裝在不同的試管中,標本應注意及時浸入甲醛固定液中。

在對纖維胃鏡檢查方法認識後,進行纖維胃鏡檢查的時候,患者都是要積極配合,而且檢查過程中,患者要對一些不懂的地方,都是可以進行諮詢,同時纖維胃鏡檢查後,如果有不良反應,要及時説明,避免對胃部造成更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