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健康生活>

服用救心藥 你“守法”嗎

健康生活 閲讀(2.63W)

目錄:

服用救心藥 你“守法”嗎

第一章:服用救心藥 你“守法”嗎

第二章:穴位按摩助“消熱”

第三章:要長壽 向足三裏

一般患有冠心病,心絞痛的患者,在疾病發作時會服用一種藥物——速效救心丸。你知道如何正確科學的服用救心丸嗎?都有哪些法則需要遵守呢?

服用救心藥,你“守法”嗎

當冠心病、心絞痛等緊急發作時,患者可以嘗試服用救心藥,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消心痛(單硝酸異山梨醇酯)等,下面就請您看看服用救心藥,都有哪些“法”需要您來遵守。

1.藥物要新。要保證藥物在有效期之內,一般每2~3個月檢查1次,如發現藥物變黏、變軟、變色或破碎,應立即更換,不可再服,即使藥物看着正常,若含服時沒有麻辣、燒灼感,説明藥物已失效,也不可再服。

2.先嚼再含。冠心病、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起效快,效果好,但“舌下含化”並不只是簡單地將藥物含在舌頭下,在此之前,應先將其嚼碎,然後壓在舌下,這樣起效更快,對冠心病急性發作患者更有利。應注意的是,救心藥不可含在嘴裏其他部位(因為舌下含服相對起效最快),也不可用水送服,否則會減緩藥效甚至降低藥效。

3.講究姿勢。服用救心藥的正確姿勢為取坐位或蹲位,靠牆或靠牀,不可站立或平卧,因為站立時可能引發體位性低血壓,而平躺時心臟位置低,迴心血量增加,會加重心臟的負擔,降低藥效。

4.事不過三。心絞痛發作時,可每隔5分鐘試服1次救心藥,不過救心藥雖能應急,但未必一定奏效。如用藥兩次仍不見效,可適當喝少量(40毫升左右)温開水,以助血循環,並撥打120;如用藥3次,症狀仍不緩解,就要趕緊入院就診。

5.掌握劑量。救心藥能救命,但對服用劑量有一定的要求,不可盲目加量。不同救心藥的具體服用劑量是不同的,也是較複雜的,必須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開出醫囑,而這份醫囑也該得到嚴格執行。

6.防止依賴。長期服用同一種救心藥後突然停用或換用其他藥物,有的患者會出現小腿痠脹、抽動等不適症狀,這很可能是患者對所停用的藥物產生了依賴性。此時,停藥、換藥勢在必行,但停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7.快慢結合。各類救心藥起效時間不同,用途也不同。心絞痛發作時,可先服快速緩解心絞痛的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或亞硝酸異戊酯,待病情相對穩定後,再服用起效相對慢些的長效抗心絞痛發作藥物,如消心痛、心痛定(硝苯地平)等。

8.藥不離身。救心藥,特別是救急用的救心藥(如硝酸甘油),應該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都隨身攜帶,即使睡覺時也要將其放在牀邊觸手可及處,位置固定不變。另外,救心藥不僅要隨身攜帶,還要注意遮光、密封、保持陰涼,別放在貼身衣袋裏,因為人的體温會加快藥物揮發,長此以往,藥效會逐漸失去。

穴位按摩助“消熱”

中醫認為,肺、脾、肝、心四髒與水液代謝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這幾個臟腑的水液代謝一旦發生紊亂,身體就容易出現各種不適,表現為一派“熱象”。按摩以下幾個穴位,有助於“消熱”。

肺熱:按摩合谷穴

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乾等,肺有熱往往表現為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咽喉腫痛、便祕等。對策是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於手背虎口上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中醫認為,大腸與肺相表裏,臨牀上很多肺熱的患者,針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較明顯的效果。

脾熱:按摩內庭穴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液”,當飲入的水進入胃後,精華部分會輸入到脾,進而輸布到全身各處,使人體滋潤。脾有熱時,水液的輸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臭、便祕、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症狀。,對策是按摩內庭穴(足背當第二、三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中醫認為,脾與胃相表裏,因此,按摩此穴可以很好地消“脾熱”,該穴位還是上火的“剋星”,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可以祛火潤燥。

肝熱:按摩太沖穴

肝臟的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調暢氣機”,水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若肝有病變,則氣機不調,氣滯水停。肝火旺的人常表現為頭暈、易怒、口乾舌燥、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對策是按摩太沖穴。太沖穴在腳背上,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是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因此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

心熱:按摩心包經穴

水液經肺的肅降作用後,還須以心臟為動力,才能隨營氣循經脈而運行於體內。若心火過旺,常出現口乾舌燥、心情憂鬱、煩躁、失眠、舌尖發紅等一系列心火熾盛的表現。對策是按摩心包經。手厥陰心包經為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心包經。其走向是從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窩,再沿手臂內側中線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衝穴。在心包經走罐或刮痧(以皮膚潮紅或出現痧點為度),可以達到瀉心火的功效。

副標題#e#

要長壽 灸足三裏

在古代的日本東京(古稱江户),每建成一座新橋,都要邀請年齡最高的長者第一個踏橋渡河。有一年(德川幕府時代),江户的永代橋建成之後,依照習俗,三河國的 174 歲的萬兵衞第一個“初渡”。在舉行“初渡”的儀式上,德川將軍(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問萬兵衞有何長壽之術。萬兵衞答道:“這事不難,我家祖傳每月月初八天連續灸三裏穴,始終不渝,僅此而已。我虛度 174 歲,妻 173 歲,子 153 歲,孫 105 歲。”從此,三裏穴這個長壽穴也因之膾炙人口,日本人——“嬰兒灸身柱,促發育;十七八歲灸風門,預防感冒;二十四五歲灸三陰交,促生殖健康;三十以後灸足三裏,促長壽;老年時灸曲池,促耳聰目明,預防中風”的灸法保健之習俗也就形成了。其實,日本人善灸法的習俗來自於中國,特別是其中“灸足三裏,得長壽”的“養生祕決”,更是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足三裏”的特性

“足三裏”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屬土經土穴,“合治內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所以,胃為水穀之海,能包容五穀。

胃和脾相表裏,均為倉廩之官。主要職責是受納、運化水谷,輸布精氣、津液於全身。“足三裏”為胃經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調氣血、主消化、補虛弱之功效。

灸足三裏能調整消化系統使之功能旺盛,吸收營養增加能源,對全身各系統都有強壯作用。金元時代,四大醫學家之一的李東垣特別注重脾胃,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灸“足三裏”有温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宣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的作用。

灸足三裏的意義

1、養生保健。灸足三裏可以養生保健: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強壯神經,預防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裏之灸能卻病延年,所以古來把三裏灸叫做長壽灸。

2、防治腸胃病。足三裏是胃經的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於三裏”之説。對於腹部疾病,如胃腸虛弱、功能低下、食慾不振、贏瘦、腹膜炎、腸雷鳴、腹泄、便祕、消化吸收不良、肝臟疾患、胃痙攣、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潰瘍、急慢性腸炎、胰腺炎、腹水膨脹、腸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裏穴相當有產效。但胃酸過多空腹時燒心者,不宜灸足三裏,灸其鄰近處陽陵泉有良效。

3、健步。灸足三裏能加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痠痛,軟弱無力諸症。對脛腓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痺、腳氣、末稍神經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補益腎氣。灸足三裏對耳鳴、眩暈、腰痛、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萎、早泄、哮喘等有效。

5、治療一些疑難雜症。頭痛、失眠、貧血、神經衰弱、乳痛、氣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裏。

6、治療其它各種慢性病。如眼疾、視力減退,鼻病、耳病、過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穴。

灸“足三裏”穴的方法

灸足三裏的方法很多,普通人用灸“足三裏”的方法取養生保健之效,可用直接灸的方法。直接灸可以自己操作,不需要別人幫忙。

基本作法:端身正坐,取好穴位,用 75 %酒精棉球消毒,然後可以用紫藥水或紅藥水點個點,打各記號,取極細之艾絨,做成麥粒大小(比麥粒稍大也可)的圓錐形之艾柱,然後把它直立放置於穴位之上,再用線香從頂尖輕輕接觸點着,使之均勻向下燃燒。第一壯燃至一半,知熱即用手指掐滅,或快速捏起;第二壯仍在原處,燃至大半,知痛即去掉或按滅。每次一般灸 9 次(壯),至發紅或起小水泡即可。

如感覺疼痛,則可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按摩或輕釦“足三裏”穴的周圍,就可減輕痛苦(如果馬上掐滅,則不會太疼,會有輕微的熱感)。如此灸膿數次,再灸就不太痛了。就過十數次之後 ,就會感覺一熱即過,已無甚疼感了。如果灸的輕一些,一般不會化膿(此法日本目前比較流行);如果重一點,初灸之後,局部會變黑、變硬、結痂。如果化膿,可以按壓排出膿液後再灸。一般説灸化膿多屬於無菌性,勿須顧慮。化膿能改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自我灸“足三裏”,我提倡多采用非化膿法(有感覺就去掉或按滅);如果採取化膿法,最好在有經驗的中醫師指導下進行。

筆者多年來一直直接灸“足三裏”,親身體會到,灸法不僅沒有任何痛苦,而且温熱舒適,直達深部,有放散到遠方的感覺,好像刺入一根熱針,有非常美妙的傳感作用。灸“足三裏”後不曾感冒,自覺身心舒適,精力充沛。

陸游詩云:“書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總之,用灸法向“足三裏”要健康、要長壽,關鍵的關鍵是親身實踐。

結語:足三裏是五俞穴之一。普通人灸足三裏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只要你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就可以了。(文章原載於《養生閲刊》,刊期: 2012年第4期,作者:萬慎曜、相田、謝錫亮,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