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健康生活>

別把體重當成營養的主要評判標準

健康生活 閲讀(2.37W)

肥胖並不代表一定就是營養充足,肥胖也有可能是缺營養,體重並不是判斷營養的唯一指證,不可因為體重高,就盲目的減肥,忽視了營養。

別把體重當成營養的主要評判標準

臨牀上,營養不足有兩條胳膊,一條胳膊指向營養不足,另一條胳膊指向超重、肥胖,即營養過剩。其實,“不足”和“過剩”是可以在一個人身上並存的。有人的超重、肥胖,僅僅是脂肪、能量的超重、肥胖,但是他(她)可能鈣不足、維生素不足。所以,不要一想到營養不足就想到過瘦,一想到營養過剩就想到肥胖。肥胖和過瘦,都會導致比體重正常的人機率更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體重不是判斷營養不足的唯一指徵

在於康教授的門診病人中,胖、瘦這兩個極端都非常鮮明:約有1/4的病人是營養不足。“人們現在普遍追求骨感,意識到肥胖對身體的不利,但絲毫不覺得過瘦是問題,盲目、病態追求所謂的瘦。”於康説,這1/4的營養不足的病人中,有的是由於慢性腎病、惡性腫瘤、手術等疾病造成的;還有一些是由於盲目減肥而造成的,嚴重的,甚至造成了厭食症。

判斷營養不足在臨牀上有嚴格的診斷標準:首先,體重是直觀的判斷依據之一,但特別瘦、體重較低的人,首先只能定義為低體重。

不認同“有錢難買老來瘦”

“低體重如果再伴有疾病狀態,或有明顯的生活質量降低,如出現乏力、容易疲倦等狀況;另外,血化蛋白等生化指標出現異常時,才可以定義為營養不足。”於康説,有些人天生較瘦,但是查體方方面面都正常,只能定義為體重低。如果瘦伴有臨牀症狀和查體的異常發現,一般情況較差,則可以定義為營養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個人長期體重低,BMI指數(體重kg/身高m2)小於18.5,本身就是發生營養不足的危險因素。於康在紙上畫出一個類似大寫的、不規則的U字形曲線道:“BMI指數和死亡率的關係可以用這個U字曲線來表述。BMI指數低於18.5的,和大於24.0以上的,慢性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會提高。當BMI指數介於21-23這一正常範圍時,慢性病的方式風險和死亡率均相對低。所以,胖和瘦都不好。”

對於“有錢難買老來瘦”這樣的話,於康是全然不同意的。“老年人體重偏低、過輕,會導致感染性併發症發生和死亡率提高,一旦發生應激狀況如患病、創傷和手術治療時,死亡率比體重正常的人要高。”他舉例説,並且,很多老人的瘦是以肌肉下降為主的體重下降,主要表現在肌肉成分、受體組織的下降,但脂肪比例實際上是上升的,這就造成了老年性的肌營養不良。

“這種情況不僅會造成感染性併發症,還會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發病率的增高。”因為人體肌肉上有很多胰島素受體,當肌肉不斷喪失時,受體也會隨之丟失,胰島素分泌時不產生作用或作用下降,這樣會造成胰島素抵抗,導致糖尿病。

總結:肥胖也一樣會缺乏營養,不可因為體重高而瘋狂減肥,導致身體嚴重缺乏營養,造成營養不良,對身體造成二次傷害。(文章原載於《中外健康文摘》,刊期:2012.8A,作者:潘波,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