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心理健康>

孩子負擔過重與家長心理

心理健康 閲讀(2.45W)

家庭教育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作為家長,以下幾種不健康的心理易導致孩子負擔過重:

孩子負擔過重與家長心理

l.過高的期待心理。受幾千年的儒家文化影響,中國的傳統價值觀與人才觀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成為許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指導思想和出發點,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家長的最大心願,特別是獨生子女,更是全家關注的中心與希望所在。研究表明,超過半數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按大人的意願發展,應在各方面都比別的孩子強,孩子不成才是家庭的災難。而我國目前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與教育規模發展相對落後的矛盾比較突出,據1999年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城鄉少年兒童希望擁有博士學位的近41%,希望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佔76%;對1141户城市家庭1168名兒童家庭教育現狀調查也發現,71.23%的家庭希望孩子達到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國目前同齡人口的高等教育人學率為9%,即使到2010年也只有15%。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父母們即使節衣縮食,也要為孩子創造各種學習條件,讓孩子考上大學,走成才之路。於是,購買各種參考書和習題集、請家教、培優,成了家長們最熱衷採用的方式,也成為家庭的一項重要經濟支出,即使在實施減負、學校的課外輔導材料被限制訂購之後商店的教參書、輔導書也未見減少便是最好的説明。拳拳父母心,切切親子情,希望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期望孩子成才當然沒錯,而且,適當的期望不僅凝聚着父母對孩子的深情厚愛,也會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問題是不考慮孩子的基礎和智力,忽視孩子的願望和興趣,一味要求孩子超過別人,去擠高等教育這座獨木橋,既是不切實際的,也容易造成孩子學習壓力過大,導致厭學和情緒方面的問題,如考試焦慮症等,嚴重的還可能造成家庭悲劇,金華少年殺母案就是明證。

2、過分的擔憂心理。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競爭的加劇,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帶來了生產效率的提高,再加上我國人口多、歷史遺留問題多,又在進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和國家機關公務員制度的改革,使得大量勞動力資源尤其是低素質的勞動力資源過剩,城市下崗、失業人數劇憎,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就業緊張;這雖然是前進過程中的一種暫時現象,但卻造成了當前學歷過高、就業機會越多、待遇越好的事實,有的用人單位博士生搶着要,碩士生等着要,本科生挑着要,大中專生沒人要。就業的競爭引發了升學的競爭,由於我國當前教育評價體系的不十分健全,考試分數成為衡量學生一切發展水平的唯一標準,為了孩子將來的前途;家長們只有逼着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據統計,我國城市獨生子女每天在家的學習時間平均超過3小時,而睡眼時間不足8小時。所以,很多地方在減負之後,針對學校不準再辦補習班,首先站出來公開反對的就是學生家長,因為家長們擔心不辦班,孩子的分數上不去,影響孩子的升學與將來就業。

3.過深的關愛心理。隨着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特別在城市,很多父母以感情代替理智,對孩子管得太多,凡事都為孩子考慮得很周到很細緻,大到上什麼學校;報什麼志願,小到穿衣戴帽、吃飯喝水,而對孩子心裏想什麼、喜歡幹什麼卻不大關心。過分的關愛,挫傷了孩子的自主性,影響了他們獨立意識的發展,也影響了親子關係,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4.過度的補償心理。由於歷史的原因,當代中國小生的父母們,童年和學生時代大都是在政治運動中度過的,他們沒有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更談不上興趣愛好的滿足與理想的實現,因此,對於子女的學習機會

就特別珍惜,自己原來沒有實現的抱負和志願也希望通過孩子來實現,這種心理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與負擔。

5.過強的虛榮心理。現時的家長們,只要碰到一起,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好者,滿面春風,驕傲之情溢於言表,成績差者則唉聲歎氣;灰頭搭腦。父母對孩子成績不理想而焦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把孩子的考試成績作為和別人攀比的手段,更不能作為光宗耀祖的資本,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不要唯成績論英雄、以分數論成敗,否則會給本來就很沉重的學生負擔又加上一塊砝碼。

6、過多的從眾心理。一些家長看到別的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盲目地跟在別人和廣告後面瞎轉:別的孩子學書法、繪畫,他跟着買毛筆、顏料;別的孩子學彈琴,他急着買鋼琴;別的孩子學計算機,他忙着往家搬電腦;別人培優、補習,他也四處打聽請家教。結果孩子的星期六、星期天和假期比上學還累,都被彈琴、書法、舞蹈、繪畫、培優、做課外練習等佔滿了,根本沒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的負擔能不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