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心理健康>

出現這些反常快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健康 閲讀(2.28W)

出現這些反常快去看心理醫生!

出現這些反常快去看心理醫生!

許多現代人深受心理問題困擾,可大多數普通人面對精神心理問題卻好像“霧裏看花”,很難把握到底什麼樣的心理是正常的,什麼情況是異常的。其實,精神症狀並不玄妙,我們不妨瞭解以下幾種常見症狀,從而“順藤摸瓜”,儘早揪出疾病。

1、情緒異常。

情緒異常是非常普遍的精神心理症狀。有的人表現為成天悶悶不樂,不愛搭理人,對原來喜歡的事提不起興趣,覺得活着沒意思等;還有人情緒高漲,自我感覺特別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部分患者還可能無故發笑,但表情淡漠,或無緣無故緊張、害怕等。

2、性格改變。

“突然間像變了個人”,這是許多精神疾病患者家屬對患者的描述。如果一個人在某段時間性情大變,疑心重重,胡亂推理和判斷,認為身邊人都跟自己過不去,走在路上覺得被跟蹤,認為別人講話是在議論自己;或自作多情,認為不相干的異性喜歡自己等,要高度懷疑是否有被害妄想等思維障礙。

3、神經衰弱或軀體異常。

有的心理問題首先影響身體,出現頭痛、失眠、多夢易醒、月經紊亂、倦怠乏力等類似神經衰弱的表現;或者身體反覆出現不適卻查不出原因,比如腹痛、頭暈、胸痛、胸悶,甚至肢體無力等。

4、意志減退。

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問題困擾時,人的“生活熱情”可能被突然打斷。原來積極熱情的職場精英,可能變得工作馬虎、消極怠工、遲到早退;原來好學上進的孩子可能成績一落千丈、上課走神、作業一塌糊塗,甚至懶散、不修邊幅,成天躺在牀上不想動。

5、行為動作異常。

妄想、幻覺等症狀可能使患者出現一些令人費解的異常行為。比如對空叫罵、喃喃自語,做莫名其妙的動作;或者動作麻木遲緩、僵硬機械,無故呆立、呆坐,或長時間發呆等。

有什麼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呢

1、主動與人交往

人際關係是否和諧,自己能否為他人所接受,也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是個休適應環境與社會生活、擔當一定的社會角色、形成豐富人格的基本途徑,具有溝通信息、相互激勵、產生合力、形成互補、調節情感、保障身心健康等多種功能。所以,要鼓勵自己主動與他人交往,不逃避、不孤守,積極把自我融入羣體,在生活中學會處理人際衝突,學會寬容、體諒、尊重、以誠待人。如果能在廣泛交往的基礎上擁有幾位良知益友,無疑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是有裨益的。

2、正確認識自我

俗話説:“人貴有自知之明。”怎樣克服心理障礙,能否正確認識、評價和接受自己,是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前提。但“當局者迷”。並非人人都能真正做到自知,自我認知失調是導致心理失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應全面認識自己的心理特點,瞭解長處和短處,並對自己作出客觀的,恰如其分的評價,防止因評價過高而變得自負,或因評價過低而陷入自卑。要努力讓自己樹立“我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這一觀念,悦納自我,能以積極的狀態面對學習與生活。

3、理性控制情緒

生活不能萬事如意,挫折在所難免。一旦遇到挫折,很多人都會產手憤怒、焦慮、苦惱、悲傷、痛苦等消極的情緒,影響其正常工作、學習與生活。這時,應善於用理智控制強烈的感情,不要衝動,一方面要多側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不鑽牛角尖;另一方面要進行心理換位,想想:“我是對方會怎麼辦?”或“某某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辦?”在思考的過程中令自己冷靜下來,並按理智的判斷去採取行動,避免一時衝動後又產生後悔、自責等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