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心理健康>

性格決定心理壓力的敏感性

心理健康 閲讀(2.57W)

緩解壓力的專業方法則是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學會放鬆,接受認知輔導。因為心理壓力太大的人,其認知往往是消極的,非理性的成分比較多,因此要通過認知治療改變他的消極認知方式。

性格決定心理壓力的敏感性

36歲的何先生性格內向,在一家民營企業當財務主管,半年來他經常睡不好,幾乎每晚都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早上5點不到就會醒來。這種狀況讓他在工作中經常出錯,因為他總是沒精打采、注意力難以集中。日常生活中同樣也是無精打采的,以前還跟三五朋友偶爾一聚,可現在他連朋友也不想見了,總覺得“沒意思”。他知道自己狀態不好:“覺得自己快要瘋掉了,再這樣下去,遲早會丟掉工作、連朋友也沒有了!”

房貸讓他覺得壓力大

這一切,都要從何先生買房説起。半年前他按揭買了一套商品房,首期就把積蓄花得差不多了,勉強剩下的2萬多元僅夠簡單裝修。何先生和妻子的月收入加起來有8000多元,要支付日常生活開銷、贍養老人、撫養不到1歲的女兒,現在每月又要多支出1000多元的房貸,讓他頓時覺得生活的壓力好大!“一想到有這麼多事情要花錢,心裏就特別焦慮。”

更要命的是,他買房後不久,感覺原本一路上漲的房價開始下跌,剛開始只是微降,現在“似乎是要急轉直下”,自己千辛萬苦買到的房子,才半年就已經不值買進的價錢了,何先生感覺自己的壓力更大了,內心也越來越鬱悶。

人不順心,很多事情也跟着變得糟糕起來,何先生在單位是部門主管,但只有大專學歷,面對一羣不是本科就是碩士的下屬們,他感到工作的壓力也不小,加上近期的睡眠不足已嚴重影響到他的工作,甚至領導也開始找他談話。“我在這家公司幹了10年,也只對這個行業熟悉,如果這時被炒魷魚,很難再找到勝任得了的工作,而且就算有地方願意收留我,工資也很難比現在的高。”

心理重負之下,何先生莫名其妙地想,“能解脱就好了,也許死真的是一種解脱”。媒體中一些有關輕生的報道,他看了就放不下。他曾向妻子訴説過心中的苦惱,妻子很能理解他的苦處,對他説:“你的收入比我高那麼多,這個家幾乎全靠你養着,再大的困難,我都會和你一起挺的。”何先生對此也很感動,幾次覺得要挺不下去了,一想到妻子的支持、想到“如果我死了,老婆孩子就更加沒有依靠了”,才堅持着挺過來。

這兩晚何先生嘗試着沒有服用安眠藥,結果都是整夜無眠。他覺得自己實在忍受不下去了:“難道自己一輩子只能靠吃藥才睡得着嗎?!”

多看生活中好的層面

接聽來電的心理諮詢師小潘聆聽着何先生的傾訴,不時給予迴應,並表示理解。然後,小潘與何先生一起分析生活的壓力及應對。

在交談中瞭解到,何先生月薪6000多,妻子月薪2000多,房子月供1000多元;1歲的孩子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着,花費並不多。其實增加的只是房貸,對生活影響有限,要是把新房出租,一方面自己租房時可以不用再花費傢俬和電器等開支,租金還可以抵月供,所以生活上的壓力可以緩衝,與以前沒有多大變化。

“ 相比之下,你的情況算是好的了,花了錢,但有房子在,還有很多買不起房的,生活更緊張的,可他們也還是樂觀地生活、積極地應對。要多關注生活中好的方面。 ”聽小潘説到此處,何先生想起一個同事的生活境況:同事月收入5000多元,妻子沒有工作,租房居住,還要供小孩上學;工資一發下來,基本上就沒有餘錢了,可還是有説有笑、精神樂觀。何先生心情平和多了,他覺得自己要向同事學習,多看積極有益的方面。

其次,搞好家庭關係,感受親情。小潘告訴何先生,他有個很賢惠的妻子,能夠理解他的苦衷,給予很多安慰和支持。這對何先生的作用很大,讓他領悟到親情的可貴,

更加珍惜家庭幸福。

再則,放下包袱,努力工作。何先生的危機感是:生活壓力影響到了工作,讓他很害怕失去現在的工作。小潘建議他,真正失業了才是他無法面對的局面,如今不如放下包袱,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就能夠管理好下屬,公司也會滿意,這樣也就不用為怕失去現有的收入而擔心,一切就會慢慢好起來。對此,何先生表示贊同,感覺心裏好受多了。小潘還提醒何先生,必要時還需藥物幫助睡眠,同時增加交往和活動。何先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議。

心理分析

內向型性格對壓力敏感

買房雖增加了何先生的經濟壓力,但他還能應付得了,為何他卻有越來越大的壓力感?深圳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執行主任林雄標解釋,壓力客觀存在,每個人都有壓力,但每個人對壓力的感受以及對壓力的承受能力都不一樣,這與人的性格有關。內向型性格對壓力比較敏感,對自己感受比較在意,因為他的心理活動指向自己,不太把自己的情緒表述出來,而情緒是有能量的,這種能量想找渠道出來,但內向的人把這個渠道堵住了,能量在心中出不來,堵久了就讓人感到累。另外,社會支持系統比較少的人,承受壓力的能力也比較脆弱。

何先生是比較內向的人,朋友不多,所幸太太給了他很大的支持,如果何先生的太太不理解他,不支持他,他很可能會覺得承受不了而崩潰。

林雄標比喻,生活如流水,從上游朝下游不停地流,逆水行舟、逆流而上,總讓人感到累,因此有時對待生活要像流水般順勢而為。“何先生是比較容易過於擔心某事的人,即便事情還沒有發生,就開始擔心不已。他要讓自己走出來,更主要的,是説出自己的感受,雖然客觀現實沒有因此而出現改變,但緩解了自己。”

專家建議

要學會減壓 使用積極防禦機制

如何緩解壓力?林雄標介紹,非專業方法有很多,比如充足的睡眠、有營養的飲食、適當的運動、與信任的人傾訴等,都是生活中可以做到的。

一般人通過非專業的方法,或多或少能夠緩解一些壓力,不過內向的人應對壓力的態度與方式通常比較消極,比如不説話、自己悶在那裏、也不見人。“因此我們要能自我覺察,知道自己天生就是對壓力敏感的人,覺察出來後的事情就容易了,自我覺察過程是一個理性的過程,如果不能自我察覺,非理性就有可能走向極端。”

當然,內向的性格也有其優勢,比如自我體驗豐富、細膩,而藝術家也大都是敏感的、感情豐富並體驗深刻的人。“所以要使用積極的防禦機制,學會升華自己的能量,進行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