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中藥>

鉛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中藥 閲讀(2.71W)

中藥鉛,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人們使用。那麼,鉛究竟具有怎麼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鉛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黑鉛(《範子計然》),青金(《説文》),烏錫(孟詵《必效方》,黑錫(《本草拾遺》),鉛精、水錫、素金、黑金(《石藥爾雅》),水中金(《綱目》),青鉛(《要藥分劑》)。

【來源】為一種灰白色的金屬,主要由方鉛礦的礦石中煉出。

【原形態】方鉛礦:等軸晶系。晶體形狀常為立方體或八面體。在自然界常見的多為粒狀集合體。顏色鉛灰色。條痕淡黑灰色。金屬光澤。不透明。立方體解理完全。斷口呈平坦之半貝殼狀或參差狀。硬度2~3。比重7.4~7.6。性脆。產於熱液礦牀中,常與閃鋅礦共生。

【生境分佈】產湖南、四川、雲南、湖北、廣西、福建、貴州及東北等地。

【性狀】為灰白色的金屬物。切面有光澤,露置空氣中則生氧化物的薄膜。質柔軟,可以爪劃傷,劃於紙上則現黑色條痕,具展性,延性較小。比重11.34。熔點327.5℃。易熔融,火焰現淡藍色。易熔於硝酸,在稀鹽酸及硫酸中幾不溶解。

【化學成份】主要為金屬鉛,優良品中鉛可達99%;因礦石的質量、治煉與精製方法之不同,常夾雜其他金屬,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銀,其次是金。

【藥理作用】鉛在治療上很少應用,但在工業上用途很廣,慢性鉛中毒系重要職業病之一。鉛的吸收甚緩,主要經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吸收後絕大部分沉積於骨中。沉積骨中的鉛鹽並不危害身體,中毒的深淺主要決定於血液及組織中的含鉛量,血中鉛含量如超過0.05~0.1毫克%,即產生中毒症狀。鈣與鉛的代謝有平行關係,凡能影響體內鈣代謝的因素也能影響鉛的代謝。鉛主要由腸與腎排泄,腸排泄量一般較腎多。尿中鉛量超過0.05~0.08毫克/升時,應考慮有鉛中毒可能。慢性中毒症狀極為多樣化,特徵也多,主要有:腸胃道的紊亂如食慾不振、便祕(有時為腹瀉)、由於小腸痙攣而發生"鉛絞痛",齒齦及頰粘膜上由於硫化鉛的沉着而形成的灰藍色"沿線"等。神經系統受侵犯而發生頭痛、頭暈、疲乏、煩躁易怒、失眠,晚期可發展為"鉛腦病",引起幻覺、譫妄、驚厥等;外周可發生多發性神經炎,出現"鉛毒性癱瘓"。中毒早期,血液中出現大量含嗜鹼性物質的幼稚紅細胞,如點彩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多染色紅細胞等,一般認為這是骨髓中血細胞生長障礙的表現,晚期可抑制骨髓及破壞紅細胞而產生貧血。治療的特效藥為整合劑依地酸鈣鈉,或青黴胺。二巰基丙醇療效常不可靠。

【炮製】《綱目》:"凡用,以鐵銚鎔化瀉瓦上,濾去渣腳,如此數次收用。"

【性味】甘,寒,有毒。

【歸經】入肝、腎經。

【功能主治】鎮逆,墜痰,殺蟲,解毒。治痰氣塑逆,上盛下虛,氣短喘急,噎膈反胃,癭瘤,瘰癧,疔毒,惡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4錢;或煅透研末入丸、散。外用:煅末調敷。

【注意】不可久服。中氣虛寒者慎服。

【附方】①治脾元久冷,上實下虛,胸中痰飲,頭痛目眩,奔豚氣上衝,胸腹連兩脅膨脹刺痛;卒暴中風,痰潮上膈,言語艱澀,神昏氣亂,喉中痰響,狀似癱瘓:黑錫(去滓)、硫黃(透明者結砂子)各二兩,沉香,胡蘆巴(酒浸,炒)、附子(炮,去皮、臍)、陽起石(研細水飛)各一兩,肉桂(去皮)半兩,破故紙(酒浸,炒)、舶茴香(炒)、肉豆蔻(面裹,煨)、木香、金鈴子(蒸,去皮,核)各一兩。上用黑盞,或新鐵銚內,如常法結黑錫、硫黃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極細,餘藥並杵羅為細末,都一處和勻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為度,酒糊丸如梧桐子大,陰乾,入布袋擦令光瑩。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鹽薑湯或棗湯下,女人艾棗湯下。(《局方》黑錫丹)

【各家論述】《綱目》:"鉛體重實,共性濡滑,內通於腎,故《局方》黑錫丹、《宣明》補真丹皆用之。治一切陰陽混淆.上盛下虛,氣升不降,發為嘔吐眩暈,噎膈反胃,危篤諸疾。所謂鎮墜之劑,有反正之功,但性帶陰毒,不可多服,恐傷人心胃耳。鉛變化為胡粉、黃丹、密陀僧、鉛白霜,其功皆與鉛同;但胡粉入氣分,黃丹入血分,密陀僧鎮墜下行,鉛白霜專治上焦胸膈,此為異耳。"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 《日華子本草》。

其實只有在實踐後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鉛,原來鉛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