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成語故事>

發蒙振落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成語故事 閲讀(1.22W)

西漢時期,掌管封爵事務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慮個人安危,經常向年輕的漢武帝直言進諫。汲黯為政,以民為本,同情民眾的疾苦。一次河內失火,武帝派他去視察,他到河南,見正遭水災,饑民塞路,父子相食,餓死溝壑者不計其數,汲黯不畏矯制之罪,便以皇帝使臣的名義,持節開倉放糧賑濟貧民,人民大悦。

發蒙振落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後來,有個名叫董仲舒的讀書人向漢武帝提出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意思是,將諸子百家的學説作為邪説,予以禁止,獨尊孔子及其儒家經典,以通過文化上的統治,達到政治上的統一。後來武帝採納這個建議,到處表示要以仁義治天下。

汲黯覺得武帝言行不一。有一次,他當着許多儒生的面批評武帝説:“陛下內心的慾望很多,嘴上卻説要以仁義治天下。這哪裏像古代聖賢唐堯、虞舜的樣子呢?”武帝聽了無言以答,臉色很難看地離去。

有人對汲黯説,你這樣當面得罪皇帝,遲早會出事的,汲黯不以為然地説:“皇帝設置百官,難道是為了讓他們光説好話,而使皇帝陷入不義的泥潭裏去嗎?”

不久,淮南王劉安準備反叛。他對公孫弘並不放在眼裏,反而很懼怕汲黯。為此,特地告誡手下人千萬不要在汲黯那裏露了馬腳。他説,汲黯此人愛好直言進諫,能為節義而死,很難迷惑他。至於丞相公孫弘,對付他就像揭開蒙蓋在眼睛上的障礙,振落樹上的枯葉那樣容易。淮南王劉安評述丞相公孫弘的話,史料這樣記載:“至如説丞相弘,如發蒙振落耳。”這便是成語“發蒙振落”的來由。

汲黯為官清正,廉潔奉公,死後家中沒有什麼多餘的財產,在封建官吏“濁多清少”的環境中他可謂一佼佼者。然而他多次直諫,廷爭抗顏,又與權臣公孫弘、張湯不能相容,為此,公孫弘、張湯恨之入骨,常在武帝面前説他的壞話,武帝聽多了壞話後,就慢慢地疏遠了汲黯,後來還將他貶職,出任淮陽太守,最後死在任中。

——《史記·汲鄭列傳》

【求解驛站】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把將要落的樹葉摘下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蒙,遮蓋,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搖動。

【活學活用】那件事對小紅來説,難如登天;但對精通計算機技術的小趙,則【妙語點撥】敢於直言進諫的汲黯,不畏權勢,以至於準備反叛的淮南王劉安都忌諱他的剛正不阿。可惜的是,漢武帝不分忠奸良莠,沒能施予汲黯這個人才以更長時間的用武之地。至於為何敢犯龍顏進諫的汲黯沒有像魏徵那樣,一直紅到現在,估計還是壞在他信奉“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有悖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所以雖然他當年有過不俗政績,以民為本,卻依然被打入了歷史的冷宮,無法與魏徵比肩。

【近義】唾手可得

【反義】海底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