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傳統文化>

布朗族宗教信仰 布朗族的小乘佛教

傳統文化 閲讀(1.38W)

小乘佛教傳入滇西南和滇西的時間大約是在15世紀中葉。

布朗族宗教信仰 布朗族的小乘佛教

最初曾遭到抵制和排斥,後幾經發展,布朗族開始信仰小乘佛教,逐漸接受了佛教教義,以至形成全民性的宗教。

布朗族地區小乘佛教的制度(教階、戒律)、建築、設備等都仿效傣族。

教階的升遷由低至高分為八級,即“帕囡”(小和尚)、“帕朗”(又稱“都”,即佛爺中最低一級)、“帕聽”或“沙的聽”、“帕沙彌”、“帕桑”(全稱是“沙的桑卡納甲”)、“鬆列”、“帕召苦”、“阿戛木裏”。其中,升“帕囡”和“帕朗”較容易一些,只要本人願意,父母支持即可請佛爺舉行儀式。

戒律有“十戒”和“五戒”。

“十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竊;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酗酒;六不食過時午餐和晚餐;七不準在節日舞棍弄棒;八不準同長輩平起平坐;九不準帶刀、戴花和銀飾物;十不準穿戴有銀飾物的服裝。

“五戒”實指前五條戒律。“十戒”要求和尚和佛爺做到,“五戒”則要求羣眾遵守。

布朗族男孩到了十二三歲,要入寺為僧學習佛教經典和傣文,時間可長可短。布朗族俗人佛教徒特別熱衷於“賧”(施捨),一年中以“賧”為中心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分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