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唐朝徐敬業想要推翻武則天為何會迅速失敗

風雲人物 閲讀(3.03W)

徐敬業,唐朝武則天專政時期,揚州叛亂的主謀,至於徐敬業為什麼造反,就要從徐敬業的生平軌跡來分析。

唐朝徐敬業想要推翻武則天為何會迅速失敗

徐敬業是唐朝開國將領李績的孫子,承襲祖父的英國公爵位,從小就聰明過人,善騎射,有膽識,在唐朝為官,歷任太僕少卿,眉州司馬,柳州司馬,還因為膽識過人而被祖父一言中的,“然而將來敗壞我們家的,一定是這個孩子”。

話説當年,徐敬業走馬上任地方司馬一職,聽聞地方有土匪為患,大家都很懼怕,而徐敬業一到地方,就自顧自的忙自己的公務,並沒有理會嚴陣以待的土匪,得忙完了,土匪已經回到自己的營地了,於是,徐敬業僅帶着兩名官員,敲開了土匪營地的大門,對他們首領説,我知道你們當土匪都是被貪官污史害的,現在給你們機會就都散了吧,最後不走的才是真土匪,於是土匪一聽,紛紛四散,徐敬業孤身入匪窩,傳到祖父李績的耳中,老人家對自己孫子的膽識是又喜又憂,感慨之下説出那句話來,這也直接印證也徐敬業為什麼造反的深層原因,在因事獲罪,被貶為柳州司馬後,徐敬業心生不滿,和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起兵反武,於是他們在揚州起事,迅速集聚人心。

徐敬業為什麼造反除了徐敬業自身性格關係,還與當時的武氏專權,朝廷昏聵有很大關係,內因加外因結合在一起,就促成了徐敬業的叛亂,徐敬業為什麼造反就順理成章的發生了。

唐朝徐敬業為什麼那麼快兵敗

徐敬業,唐朝著名的開國功勛李績的孫子,因父親李震早亡,承襲祖父的爵位英國公,歷任唐朝的太僕少卿,眉州司馬,柳州司馬,在公元683年,發動了揚州叛亂。

唐朝徐敬業為什麼那麼快兵敗,首先從起義動機説起,當時公元683年,徐敬業因為坐事牽累,被貶為柳州司馬,武則天改朝換制在朝廷中引起震動,有相當多的人不滿武氏專權,除敬業也在此列,而被貶官,更是加深了他對武氏專權的不滿,在揚州時,和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聚會,大家對武氏專權都早已不滿,而且都因事貶官,可以説是天涯淪落人,於是他們一致推舉徐敬業為起兵反武的主將,在公元683的8月在揚州起事,因為駱賓王滿腹才情寫就的《為李敬業討武曌檄》,為起義軍集聚了大量的人氣,因為匡復李氏江山,是正義的理由,得到了很多的民心,這也是為什麼能在短時間起義軍擴張到十萬人之眾的原因。

徐敬業在起義初期有個很好的開頭,為什麼那麼快兵敗了,要從他的進攻策略上説起,當時軍師魏思温建議徐敬業,直取東都洛陽,讓人民看到正義之師就是為了匡復李氏政權,消滅武則天的決心,但是徐敬業聽取了另外一位謀士的話,他先攻取有長江之天險,有金陵之帝王氣的潤、楚二州,這就是徐敬業想自己為王的私心,動機不純,失了先機,然後,在武則天派大軍三十萬大軍鎮壓時,又沒有能力與之抗衡,於是,徐敬業為什麼那麼快兵敗就再自然不過了。

徐敬業馬腹藏身

徐敬業,是唐朝開國將領李績的孫子,因祖上功德,而承襲英國公爵位,後來在公元683年發動了揚州叛亂,公開反對武則天專政,最後在武則天的強力鎮壓下,身首異處,功敗垂城。

徐敬業馬腹藏身的故事,流傳了千年,話説,徐敬業因為膽識過人,而相貌醜陋很不得家人的歡心,特別是祖父,更是擔心很有野心的徐敬業會給家族帶來災難,於是在一次家族狩獵中,李績讓徐敬業擔任驅趕獵物的角色,待徐敬業隻身去驅趕獵物時,便命人放火燒山,秋天的樹林異常乾燥,火勢連成一片,順勢就快要燒到徐敬業身邊了,眼看大火逼近,才智過人的除敬業,異常冷靜,他把他自己的馬殺死,剝開馬腹,鑽了進去,雖然馬腹裏炙熱難當,但是好歹保住了一條命,當大火燒盡時,李績上山尋找徐敬業的屍體,卻便尋不着,只見徐敬業從燒黑的馬身中,一躍而出,血淋淋的一個大活人,李績見此情景,不得不感歎徐敬業藏身馬腹,是天註定不要徐敬業亡,不由仰天長歎,天要絕我徐家,不敢違抗啊,於是,李績就放任徐敬業的所做所為了,後來,果然如祖父李績的預料,徐敬業在公元863年,被貶官後,起兵討武,被武則天平定後,把徐敬業的祖墳平了,而且株連九族,應驗了李績的話。

徐敬業藏身馬腹,充分説明了除敬業的才智過人,冷靜心狠,膽識超羣,這樣的性格也是造成了他起兵反叛的內因,終究功敗垂成。

徐敬業叛亂

徐敬業,唐朝開國將領李績的孫子,李震的兒子,因為父親早亡,而直接承襲了祖父的爵位英國公,從小機智過人,善騎射,歷任唐朝的太僕少卿,眉州司馬,在公元683年,因為坐事獲罪,而被貶為柳州司馬,於是心生不滿,對武則天把持的政權深感不平,於當年,在揚州,夥同一幫同道中人,起兵反叛,史稱揚州徐敬業叛亂。

徐敬業叛亂時,身邊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大多官場失意,對武氏不滿,其中就有李敬猷,魏思温,駱賓五,唐之奇等人,在叛亂前期,駱賓王寫了一篇著名的《為李敬業討武曌檄》,為徐敬業的叛亂行為正名,是為了匡復李氏江山,消除武氏禍亂,徐敬業叛亂是正義之師進行了正義戰爭。

這篇檄為徐敬業叛亂爭取了大量的人氣,本來已經有很多人對武氏專權不滿,徐敬業迅速結集了十萬之眾的軍隊,而朝廷得知後,立即派遣李孝逸率兵三十萬討伐徐敬業,徐敬業聽從了手下謀士薛仲璋的意見,先圖潤、楚二州,不僅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更有金陵王氣之象,於是徐敬業叛亂首先佔領了潤、楚二州,在江南和李逸、黑齒常之展開決戰,被對方的三十萬大軍打得潰不成軍,兵敗身死,被手下將領王那相砍下頭顱,藉此投降,至此,徐敬業叛亂在武則天的大力鎮壓下平定,而揚、潤、楚三州已回到朝廷控制下。徐敬業叛亂失敗,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