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皇太極為何將國號改為大清?是迷信還是自卑

風雲人物 閲讀(3.11W)

歷朝歷代,關於本朝的國號都有自己詳盡的解釋,但唯獨清朝在正史中卻從來沒有提及國號的來由,只是在1636年,明朝崇禎九年的時候,皇太極突然將"大金"國號改為"大清",年號為崇德。那麼是什麼促使皇太極在繼位女真大汗十年之後有了這樣的舉措?大清的國號又有什麼意義?

皇太極為何將國號改為大清?是迷信還是自卑

在崇禎九年農曆四月之前,李自成的農民軍已經成為如火如荼之勢,也就在前一年農民軍攻陷了鳳陽,又挖掘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大明江山已經岌岌可危。但反觀皇太極統治下的後金,也在崇禎八年將後金舊有的民族名稱“諸申”即女真,改為滿洲。同時他不斷地通過聯姻與戰爭的方式在崇禎九年將漠南蒙古的16個部族49位領主全部征服,將蒙古地區收入囊中。

而作為大明忠實藩國的朝鮮也在皇太極改國號之前受到了後金的威脅“二月丁丑,八和碩貝勒與外藩49貝勒各遺書朝鮮,約其國王勸進尊號”。皇太極命令八旗的各個頭領和剛剛征服的蒙古49位首領一起向朝鮮國王遞交書信,讓他和這些貝勒一起向皇太極勸進,讓他更改國號。作為大明的屬國,朝鮮拒絕了,但因此也給朝鮮招來大禍,三年之後,皇太極率兵圍困漢城,朝鮮國王在內無精兵,外無救援的情況下出城受降,成為了大清的藩臣。

不但如此,在更改國號之前,後金曾派人“致書明帝,索其報書”。在此時皇太極已經將自己的後金視為了和大明一樣的國家了,不再是像努爾哈赤一樣只有佔據東北一隅的滿足感了。在此前他設計讓崇禎皇帝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同時又一改努爾哈赤肆意殺戮漢族文人的做法,不但大力拉攏漢人,還舉行考試,選取了滿、蒙、漢生員二百餘人。而他最鍾愛的漢族忠臣范文程,也在這時為他出力不少。

有了窺伺華夏國家神器的想法,皇太極自然要做好統御廣大漢族地區的準備,因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民族改革。所以他才會將與漢民族帶有世仇色彩的女真二字改為滿洲,並且他在自己的名字之上也大做文章,本來皇太極按照漢人的音譯標準應為“黃台吉”,台吉者是漢語“太子”的音譯,是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稱謂。而“黃台吉”,也極有可能是漢語“皇太子”的音譯。但為了擺脱這種漢人對於蠻夷的看法,他將所有書中的名字都改為皇太極,而且也可以彰顯他的正統氣派。

而對於他改國號為“清”一般解釋為“掃清廓清”之義,就是掃清污穢,清淨宇內的意思。而且按照中國國運五德相生相剋的理論,明朝為火德,清為水德,以水克火,自然能夠消滅大明,統御萬民。並且“清”在某種意義上與“明”的同義詞,有與明朝比美之意。而將年號改為“崇德”,也可以從旁證明,“崇德”與“崇禎”亦有比美之意,而這樣的做法也肯定是出於他身旁的漢族大臣所謀劃的。所以這些都是為了消除漢人的敵意,也為了讓自己名正言順的取代明朝做好輿論造勢。

為了更好地造勢,皇太極還命令蒙古各部落為他尋找北元時期失落在草原上的傳國玉璽,而且也找到了(極有可能是假的)。因此他以此為突破口,在瀋陽於1636年“夏四月乙酉日,祭告天地,行受尊號禮,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清。改元崇德,羣臣上尊號曰:寬温仁聖皇帝。”

而在這一番運作之後,終於崇禎十七年,北京城被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攻破,統一的大明王朝就此消亡。而此時的皇太極也早在一年前病逝,但大清依舊點齊兵馬,打出為明朝報仇,誅滅李闖的口號,在吳三桂的帶領下進入山海關,由此開啟了大清對於華夏大地正式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