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忽必烈的稱霸之路 忽必烈的後裔有誰

風雲人物 閲讀(6.59K)

蒙古帝國發動過三次西征,第一次是成吉思汗親率大軍,第二次是窩闊台派遣拔都等人,第三次是蒙哥派遣旭烈兀。而忽必烈打仗的主要地方是在現在中國各地,比如雲南的大理國、南宋等,沒有西征過。

忽必烈的稱霸之路 忽必烈的後裔有誰

蒙古西征(網絡圖)

第一次西征開始於1219年,最後經歷了五年,在成吉思汗的親自率領指揮、託雷等兒子的幫助下,蒙古戰勝滅亡了西邊接壤的花剌子模國,取得第一次西征的勝利。第二次西征開始於1235年,這次不是大汗親征,而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帶兵攻打當時西邊沒有臣服於蒙古的幾個國家。拔都以及蒙哥等人,接連征服了許多城池和地方。最後因為窩闊台去世,拔都才率軍回到蒙古。第三次西征開始1252年,當時率軍的是旭烈兀,是蒙哥的三弟,也是忽必烈的同胞弟弟,這次主要進攻的是波斯。旭烈兀先後攻佔了巴格達、敍利亞等地。最後因為蒙哥去世,旭烈兀也只能率部東歸。

雖然蒙古的後兩次西征都是因為大汗去世,統帥西征大軍的將領必須回去參加選汗大會而結束。但是總的來説,三次西征都是以勝利告終,因為蒙古大軍無不征服了許多國家和地方,蒙古帝國的疆域版圖也是因此不斷擴張。

但是,蒙古的西征的確與忽必烈關係不大,一定要説的話,第三次西征和他關係較為密切些。比如統帥是他的親弟弟,比如旭烈兀東歸也是因為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而他支持的就是忽必烈。

忽必烈滅南宋

蒙古的窩闊台、蒙哥和忽必烈三位大汗都先後發動過對南宋的戰爭,第一次開始與1235年,而最後南宋宋朝滅亡在忽必烈手中,已是1276年,宋蒙之戰(後來元朝建立,改成宋元之戰)持續了45年,所以可以説南宋反而是蒙古帝國攻打最久最難的國家。

忽必烈滅南宋(網絡圖)

窩闊台在位時,開始了蒙古對南宋的第一次戰爭,不過六年後以蒙古戰敗告終,也是蒙古帝國征服他國第一慘遭失敗。後來,蒙哥繼位,兵分三路攻打南宋,其中自己親率中路大軍討伐四川攻破了成都,可是在合州久攻不下,自己也在那裏突然病逝。忽必烈進攻鄂州也沒有進展,雖然南宋丞相賈似道派人來割地請和,但第二次大戰又是失敗。

忽必烈成為大汗後來平定內亂,建立了元朝,1268年發動了元滅宋之戰。元軍這次首先攻打的是襄陽,歷時六年才攻下這座城池。之後,元軍一路沿長江而下攻陷臨安,南宋皇帝投降。不過,南宋殘餘勢力又另立皇帝,在福建廣東等地繼續抵抗。1279年,元朝和南宋在廣東崖山爆發最終決戰,南宋戰敗而徹底滅亡。元朝因此統一了中國。

忽必烈能夠滅亡南宋,除了元朝軍力的強大、南宋朝廷的腐敗等原因外,從軍事角度看,是正確的戰略決定的。忽必烈把攻下襄陽作為滅亡南宋的關鍵,這與之前不同。而這一戰略,不是元朝自己提出設計的,反而是南宋的一個投降的將領劉整進獻的。

忽必烈年號

忽必烈是蒙古帝國最後一位大汗,也是元朝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共35年,使用過“中統”和“至元”兩個年號,前者只用了四年,後者一直到忽必烈病逝。

忽必烈(網絡圖)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中原登基為蒙古帝國的大汗,一個多月後,他就宣佈建立年號“中統”。這兩個字大概是中原的統治者的意思,因為當時忽必烈雖然還沒統一中國,但已經統一了中原。

不過“中統”這一年號只用了四年。在1264年的中統五年,忽必烈把年號改為“至元”。據説這一年號出自《易經》,原文是“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由此可見忽必烈對漢族文化的喜愛。三個月後,忽必烈又把國號也改了,“大蒙古國”改為了“大元”,元朝從此正式建立。由此可見,忽必烈之前改年號,是為了後面改國號,從蒙古帝國改為元朝做準備。

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朝廷用來紀年的一個名號,是漢族人的傳統。蒙古族人沒有年號一説,所以忽必烈之前的成吉思汗、窩闊台等人都沒有使用年號。而忽必烈使用年號,是因為他從小喜歡並學習漢族文化,尤其是尊崇儒家,之後也一直主張蒙古族接受漢化,所以在即位成為皇帝后自然更要使用漢族朝廷的那一套制度。他在詔書裏自稱“朕”,給祖父、父親、母親等人追尊廟號、諡號,這些行為也都可以看出這一點。

忽必烈打日本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曾經兩次攻打過日本,不過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忽必烈想要攻打日本主要是因為,日本從唐朝以後一直沒有臣服中國;日本是南宋的貿易對象甚至可能成為外援;日本也是元朝剛征服的朝鮮半島的威脅。

忽必烈打日本(網絡圖)

1274年,忽必烈命令本來駐守朝鮮高麗的洪茶丘率領一萬五千人,以及九百艘大小戰船跨海出征日本。元軍選擇進攻的日本的北九州,在博多灣大勝日本。可是不久,出現了一次颱風,元朝的戰船大部分都遭到了失事或者損壞,據説大部分元軍都淹死或者失蹤,於是元軍只能撤軍返回。

第二年,忽必烈見戰爭無法征服,就想派人去招降。可惜派去的禮部侍郎一到日本就被他們處死。因此,忽必烈十分惱怒,決定再次討伐日本,當年就徵調軍隊成立了徵東行省,也叫日本行省,來主持攻打日本的軍事行動。

1281年,此時忽必烈已經滅亡南宋統一中國,他認為時機已到就開始了第二次東征日本。這次忽必烈出動了大約15萬人,兵分兩路。元軍登陸後遭到了日本方面的截擊,傷亡較大。之後海上的元軍又一次遇到颱風,因為戰船是倉促建造所以此次損失更是慘重,於是第二次征討再次失敗了。

據説忽必烈後來還想發動第三次東征,可惜沒有實施。從兩次失敗可以看出,元朝的蒙古軍隊擅長的只是陸戰,尤其最強大的是騎兵,但對於進攻日本這樣的島嶼而言,他們並不適應。而這兩次讓元軍損失慘重的颱風被日本人尊稱為“神風”。

忽必烈後裔

蒙古族常年四處打仗,打仗到哪血脈傳播到哪的風流成性的習慣,比如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據説目前全球就有1700萬人。作為他的孫子,忽必烈自然也不會留了祖宗的面子,雖然史書上就記載了他十個兒子幾個女兒,但後裔絕對不少。

忽必烈劇照(網絡圖)

不過相比起成吉思汗把子孫後代像種子一樣地播撒到歐亞大陸的幾乎所有地方,忽必烈因為沒有西征過,他的後裔應該就集中在中國、蒙古國、俄羅斯這一帶。他們大多是蒙古族人,或者是蒙古族演化的民族,比如阿爾泰人、圖瓦人之類。

這些人大多是忽必烈統治的那一方蒙古族軍隊或者百姓的後裔,比如在忽必烈滅亡南宋統一中國後,有一部分蒙古人留在了現在的雲南、四川等地,演變成今天的南方蒙古族。但是,這些人準確的説不算是忽必烈的後裔。忽必烈真正的後裔是元朝的皇室,一代代的皇帝以及各位封王等。

因為後來元朝滅亡明朝建立,忽必烈的後裔自然需要遷移和逃亡,大部分回到了蒙古故地,也應該有不少四散到了中國其他地方。之後,蒙古族被清朝征服統治,清朝為了加強與蒙古的關係,還冊封蒙古貴族為台吉。而,一般只有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血統的人才能被封為台吉,因此其中必然有不少就是忽必烈的後裔。而在中國各地,也時有人聲稱自己是忽必烈的後裔,甚至拿出了所謂的家譜,但具體如何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