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他名不見經傳卻遠勝呂布 魏吳兩家都吃過虧

風雲人物 閲讀(2.81W)

説起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都會放到劉備、關羽、張飛及呂布的身上。這也難怪,《三國演義》的影響實在太大,讀者很容易就將小説情節當成了歷史。什麼“温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已經成了耳熟能詳的故事。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些故事都是虛構的。華雄是死於孫堅之手,與關羽一點關係都沒有;劉關張是否參加過討董之戰都是一個謎,戰呂布更加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他名不見經傳卻遠勝呂布 魏吳兩家都吃過虧

説起關東聯軍討董時期戰功赫赫的將領,其實並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劉關張、呂布,而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榮。

説其名不見經傳,是因為不但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沒有他的傳記,范曄的《後漢書》中也只有片言隻語。他的事蹟,在史書中介紹的很少,就連他的籍貫,都要進行一番考證才能知曉。不過,但從流傳下來的一些資料上看,此人是討董戰爭時期影響戰局的關鍵人物。

首先談談徐榮的籍貫。這點在史料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在陳壽的《三國志·公孫度傳》中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介紹:公孫度經過徐榮的介紹和推薦才當上了遼東太守。而公孫度與徐榮是同郡人。公孫度,籍貫是遼東襄平,因此也以斷定,徐榮亦是幽州遼東襄平人。

眾所周知,董卓集團是以涼州、幷州人物為主建立的。徐榮作為一個幽州人,卻在董卓手下擔任要職。據《後漢書·董卓傳》中説:“(董)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胡三省的《資治通鑑》卷五九注中提到:“將、校謂中郎將、校尉。”如當時涼州軍事集團的主要干將李傕、郭汜、段煨、董越、牛輔等人均屬將、校之列。此時徐榮的職務就是中郎將,因此是董卓的親信之一。

至於徐榮在討董戰爭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從以下的兩個事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

首先是《三國志·武帝紀》中的一個記載。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曹操率所部數千人及張邈的部將衞茲、鮑滔等部從酸棗出發,進軍成皋。此時徐榮也在向成皋地區集結,雙方在滎陽附近的汴水岸邊展開激戰。

兩軍剛一交鋒,曹操的軍隊立即陷入了下風,陷入苦戰。徐榮衞茲、鮑韜先後戰死,曹操被亂箭射中,多處負傷,坐騎也被敵軍的弓箭射中。曹軍士兵看到主將負傷,援軍未至,無心戀戰,全線崩潰。幸好堂弟曹洪將自己的坐騎交給曹操,曹操趁着夜幕,終於衝出重圍,僥倖逃脱,在其個人軍事生涯中寫下了一段悲壯而慘痛的一頁。汴水一役後,曹操軍力受到嚴重削弱,隊伍傷亡慘重。曹操不得已回到了聯軍的大本營——酸棗。

另外,在《後漢書·董卓傳》中還有一個徐榮大敗孫堅的故事。孫堅向樑縣以東地區展開攻擊前進,準備向南線駐守的董卓軍隊發動進攻,正巧徐榮、李蒙等人也正在向樑縣活動。對方不期而遇,戰鬥隨即展開。孫堅不敵,遭遇失敗,帶着數十名親隨突圍。徐榮在後苦苦追趕。眼看追兵越來越近,孫堅靈機一動,將戴在頭上的紅色頭巾交給部將祖茂,命祖茂假扮自己向衝向其他方向,自己率領少數兵士從小路突圍。徐榮誤以為戴着紅色頭巾的祖茂就是孫堅,大軍主力爭相追逐祖茂,孫堅趁機從小路逃脱,倖免於難。配合孫堅作戰的潁川太守李旻、豫州從事李延及聯軍將領張安及眾多士兵則被徐榮抓獲。

如果説徐榮對付曹操是能征慣戰的軍隊對付一羣新兵蛋子的話,那麼對付孫堅這支勁旅,則體現出徐榮的軍事指揮能力

曹魏文學家繆襲曾經創作了一篇名為《戰滎陽》的詩歌,對徐榮的戰績做了一個介紹:

戰滎陽,汴水陂。戎士憤怒,貫甲馳。陣未成,退徐榮。二萬騎,塹壘平。戎馬傷,六軍驚,勢不集,眾幾傾。白日沒,時晦冥,顧中牟,心屏營。同盟疑,計無成,賴我武皇,萬國寧。

董卓死後,徐榮變成了呂布的手下,死於與涼州殘餘勢力的戰鬥中。馬革裹屍,算是武將的歸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