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文人方苞自幼就能對詩 是清代桐城古文派鼻祖

風雲人物 閲讀(1.25W)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這是清朝乾隆年間世人對桐城文章的讚譽。桐城派,又稱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劉大魁、姚鼐均系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是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參與作家之眾、播布地域之廣、綿延時間達200年之久,皆為中國文學史上罕見。桐城派文論體系和古文運動的形成,始於方苞,經劉大魁、姚鼐而發展成為一個聲勢顯赫的文學流派。方、劉、姚被稱為“桐城派三祖”。

文人方苞自幼就能對詩 是清代桐城古文派鼻祖

方苞自幼就能對詩

方苞1668年生於南京六合,祖籍安慶桐城。他自幼聰明,4歲能作對聯,5歲能背誦經文章句,6歲隨家由六合遷到江寧舊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16歲隨父回安徽桐城參加科舉考試。24歲至京城,入國子監,以文會友,名聲大振,被稱為“江南第一”。大學士李光地稱讚方苞文章是“韓歐復出,北宋後無此作也”。

安慶師範學院教授朱洪在近期出版的《方苞傳》中説:冬日的一天,方苞父親方仲舒雞鳴而起,見大霧矇矓,山前樹木一篇迷糊,遠處傳來公雞此起彼伏的叫聲。他對剛剛起來的方苞説:“我出個上聯,你能對出下聯嗎?”方苞年齡小,但已和父親、哥哥後面學對對子了。他馬上説:“你出吧!”“雞聲隔霧。”父親慢慢説。

方苞看了看屋外瀰漫的霧氣,果然有公雞“咯咯咯”的叫聲。他抬頭看看灰濛濛的天,似乎要下雨的樣子,應聲雲:“龍氣成雲。”母親聽了,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她對丈夫説:苞聰明,將來是讀書的料。方仲舒笑笑,他打算明年起,口授經文、章句,為兒子啟蒙。

方苞四五歲能對對子、誦章句,七歲讀《史記》,十歲開始讀經書古文,皆能背誦。一次,方苞在野外玩耍,時值鄉村五月農忙時節,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頭一個拔秧的農夫一邊用稻草捆秧,一邊念道:“稻草扎秧父抱子。”方苞聽了,佇足田頭。農夫見是一小孩站在這裏,口裏又唸了剛才的一句,笑着問方苞:“你能對出下聯嗎?”方苞認真尋思,自言自語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舉目前望,見不遠處的竹林裏,幾個婦女正把竹筍投入竹籃裏,他眉毛一揚,自信地點點頭,高聲對道:“竹籃裝筍母摟兒。”農夫驚喜不已,誇方苞真是個“神童”。

因《南山集》文字獄獲罪

早在青年時代,方苞就有“以八家之文,載程、朱之道”的志向。32歲舉江南鄉試第一,39歲中進士,適逢母病未能參加殿試。方苞44歲時,即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發,方苞因給《南山集》作序,被株連下江寧縣監獄。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獄,定為死刑。在獄中兩年,仍堅持著作,著成《禮記析疑》和《喪禮或問》。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極力營救,始得康熙皇帝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遂免死出獄,被貶為貧民。

在方苞散文選集裏記錄有,一次康熙微服私訪,在駱馬湖鎮上的茶館裏結識了被廢為貧民的方苞,當時改名叫歐陽宏,引入驛館裏吃酒傾談。聊至“東宮洗馬”的笑話,聰明過人的歐陽宏馬上就敏鋭地覺察到面前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當今皇上。

康熙見其神色,大驚,想到“這個面目醜陋的老人天分極高,怕再順着這個“洗馬”的題目説下去,會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連忙把張廷玉叫來,把話岔開了。康熙和張廷玉通過聊天方式,考察這個歐陽宏的學問,發現其“學問淵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麼事都有獨到的甚至是驚人的見解。”康熙後來發現,這個歐陽宏原來就是方苞,將他以布衣身份錄入上書房。能在上書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數。

方苞是桐城文學派的鼻祖

安慶桐城派研究的知名人士操鵬説:桐城文派源遠流長,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桐城人方以智、錢澄之、戴名世,在古文理論和創作實踐上,初步體現桐城文派的某些特徵,可以認作桐城文派的前驅。方苞對中國古代散文創作的最大貢獻,是他“集古今文論之大成”的“義法”説。“義法”説是方苞文論的核心。

方苞根據“義法”剖析具體散文作品時,多次指出“義法”最精者莫如《左傳》、《史記》,而學習“左”、“史”的“義法”,必須研讀唐宋八家之文,從中揣摩體會。這就使練習古文者有軌跡可尋。這些主張均比較切實,便於人們掌握古文的正確寫作方法,是對唐宋以來古文運動創作經驗的總結,這在文學史上具有積極意義。

方苞提倡“義法”,為桐城派散文理論奠定了基礎。後來桐城派文章的理論,即以方苞所提倡的“義法”為綱領,繼續發展完善,於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壇的桐城派,影響深遠,至今仍為全國學術界重視,方苞也因此被稱為桐城派的鼻祖。

鏈接:方苞(1668年5月—1749年9月),字靈皋,亦字鳳九,晚年號望溪,亦號南山牧叟。漢族,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轄域含今安徽省桐城市、樅陽縣及楊橋、羅嶺地區)人,祖居在今安徽省桐城市區鳳儀裏附近,生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六合留稼村)。桐樅“桂林方氏”(亦稱“縣裏方”或“大方”)十六世祖,與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屬“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創始人,與姚鼐、劉大魁合稱桐城三祖。早在青年時代,方苞就有“以八家之文,載程、朱之道”的志向。32歲舉江南鄉試第一,39歲中進士,適逢母病未能參加殿試。44歲因受鄉先輩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案牽連而入獄,經大學士李光地等人營救,得以赦免出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