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張學良的人生巔峯:一紙電文決定一場大戰勝負

風雲人物 閲讀(3.24W)

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制造了舉世震驚的“皇姑屯事件”,把奉系軍閥的大帥張作霖給炸死了。大帥一死,少帥張學良繼位。之後,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接受南京國民政府的領導,在名義上促成了國家的統一。

張學良的人生巔峯:一紙電文決定一場大戰勝負

統一中國後,蔣介石意氣風發,馬上宣佈進行軍隊的整編,以達到削弱別人、提升自己的目的。可是,當時的中國,只是名義上的統一,實際上,還是軍閥林立。比如,桂系的李宗仁,山西的閻錫山,西北的馮玉祥,都是手握重兵的主兒。

這些人,起於亂世,明白槍桿子的強大威力。所以,裝裝樣子,在名義上給你個面子,倒也罷了,真要來實的,動一動他們手裏的槍桿子,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於是,1930年5月,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聯合起來,一致對付蔣介石,一場大戰轟轟烈烈地打起來了。因為主戰場在中原地區,因此,史稱“中原大戰”。

當時,蔣介石投入部隊60萬人,閻、李、馮投入部隊80萬人。鑑於蔣軍的作戰能力略勝一籌,因此,在這場大戰中,雙方几乎是勢均力敵的。

這樣一來,擁有30多萬部隊的第三方勢力——張學良的東北軍,就成為決定這場大戰勝負的關鍵因素了。

此情此景,張學良有點類似於楚漢相爭時的韓信。當時,項羽的軍隊與劉邦的軍隊打到了白熱化階段。韓信幫誰,誰就能勝利。

蔣介石和閻、李、馮等人當然明白張學良的重要性。因此,他們一邊打着仗,一邊派出説客積極拉攏張學良。可是張學良呢,只是作壁上觀,跟誰都接觸着,就是不表態。同時,還讓東北的兵工廠開足馬力,生產軍火,既賣給蔣介石,也賣給閻、李、馮,誰都不得罪,悶聲發大財。

直到這年的9月份,張學良看到勝利的天平已經朝着蔣介石傾斜了,同時,權衡多方面的利弊,張學良終於表態了。9月18日,他向全國發出通電,宣佈支持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派兵出關,武裝干預。第二天,10萬奉軍鐵騎,浩浩蕩蕩地入關。然後勢如破竹,很快就控制了整個華北。

閻、李、馮的聯合軍失敗了,蔣介石勝利了。

但是,張學良的電報不是白髮的,張學良的兵也不是白白入關的。幫着蔣介石打贏中原大戰後,蔣介石當然要付出必要的酬勞。

酬勞是什麼呢?一虛一實。

虛的:張學良被任命為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僅僅位居蔣介石之下——這個職務雖然沒有實權,但是聽起來很威武啊。

實的:黃河以北的大半個中國,實際上歸張學良掌控——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地盤啊。

這一虛一實,既有好看的,又有好用的,讓張學良登上了人生的巔峯。而這一年,小六子僅僅只有30歲。

可惜,張學良的巔峯期太短暫了。僅僅一年之後,也就是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淪陷。張學良一下子從巔峯跌入了低谷。

都説“爬得越高,跌得越慘”,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