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奉系軍閥張作霖是如何成功當上“東北王”?

風雲人物 閲讀(2.85W)

坐等時機

奉系軍閥張作霖是如何成功當上“東北王”?

坐奉天瞰東北等時機收漁利

張作霖得隴望蜀,他不滿足於僅僅統治奉天,試圖“奉天人治東三省”。除了個人野心膨脹的因素外,奉天在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不可忽視。清末的東三省總督就是坐鎮奉天統轄整個東北軍政事務的,袁世凱時期的鎮安上將軍張錫鑾也是“節制三省軍務”。看來,張作霖憧憬成為“東北王”,也在情理之中。

客觀地説,張作霖具有稱雄東北的優勢。 1917年3月,北洋政府陸軍部曾“點驗”全國各省的陸軍正規部隊,得出的數據是:奉天省軍隊有三萬三千五百人,吉林省只有一萬二千人,黑龍江省也不過一萬五千人。也就是説,張作霖實際掌握的軍隊,比吉黑兩省軍隊的總和還多。

但是,張作霖沒有盲目樂觀。他發覺,吉林、黑龍江兩省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並非唾手可得,要想控制這兩省的政局,除了具備相當的實力外,還必須要等待時機,最好的方式就是趁兩省政權內部混亂之際巧取豪奪,坐收漁人之利。

1917年夏天,張作霖的設想在黑龍江率先變為現實,他苦苦等待的黑龍江內亂終於爆發了。

辛亥革命以後,黑龍江的政局一直動盪不穩。該省地處邊陲,北洋政府很難有效控制,加上沙皇俄國勢力趁機染指,使得黑龍江形成了複雜的政治局面,儼然東北邊疆的“半獨立王國”。 1913年,主政黑龍江的宋小濂因為得罪了沙俄,當沙俄總領事向北洋政府提出驅逐宋小濂的無理要求時,袁世凱竟因不敢得罪沙俄而將宋小濂免職,當時輿論譁然,譴責袁世凱為博得洋人一笑就撤掉了一個封疆大吏。

宋小濂在黑龍江為官二十餘年,史料記載,他在任期間“多次與俄交涉,屢挫其鋒”,因此成為俄國人的眼中釘,他去職後,黑龍江政局的混亂局面無法收拾。朱慶瀾擔任督軍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就因地方實力派的排擠而離開,接替他的是外交官出身的畢桂芳。

畢桂芳是個“俄國通”,曾赴俄國留學,還當過駐海參崴領事,在對俄外交上可謂駕輕就熟。然而作為一省的督軍兼省長,畢桂芳的最大“軟肋”就是不會帶兵,對麾下的黑龍江軍隊指揮調度不靈,“督軍”徒有虛名。

畢桂芳的弱點很快就被政治對手們抓住。此時,在黑龍江軍界説了算的人物是陸軍第一師師長許蘭洲。許蘭洲文武雙全,有“賽天霸”的綽號,畢業於湖南講武堂,後來領兵一方。民國初年,東三省的正規軍隊只有四個師,四位師長即張作霖、馮德麟、孟恩遠和許蘭洲,並稱為“東北四雄”。隨着孟恩遠、張作霖先後躍升為督軍,許蘭洲也開始蠢蠢欲動,謀取黑龍江的軍政大權。

借雞下蛋

利用許蘭洲趕走畢桂芳

許蘭洲和張作霖是老朋友。許蘭洲當上師長後,每次來奉天“走動”,張作霖都要親自接待作陪,兩人談天説地、飲酒娛樂,似乎成了知己。許蘭洲年長張作霖三歲,張作霖以禮相讓,讓“許大哥”好生感動。然而,通過近距離和許蘭洲接觸,張作霖發現此人野心不小,是個難以駕馭的人物,遂從心底設起了防線。

張作霖頭腦靈活,善於審時度勢。許蘭洲磨刀霍霍之際,張作霖正忙於和馮德麟爭鋒,無暇也無力干預黑龍江軍政,於是他採取了“借雞下蛋”策略,最大限度發揮許蘭洲的能動性,對許蘭洲排擠畢桂芳的做法大力支持,並答應給予經費上的援助。

有了張作霖的照應,許蘭洲的膽子大了起來。趁着畢桂芳立足未穩,許蘭洲極力抓權,把自己的師參謀長李景林安排為督軍署參謀長。畢桂芳對此十分不滿,但也沒有辦法,畢竟自己無法駕馭一兵一卒。

畢桂芳素以怕老婆聞名。一天,他大擺宴席為夫人慶祝生日。許蘭洲為發泄不滿,派親信李景林等人故意在宴席上吆五喝六、大吵大鬧,引得畢桂芳一陣辱罵。席間,騎兵第四旅旅長英順和步兵第一旅旅長巴英額與許蘭洲的心腹任國棟密謀説:“我們打算請許師長出來當督軍,你説怎麼樣? ”任國棟當然贊成,並秉承許蘭洲之意當場許諾,若是許蘭洲當上黑龍江督軍,將巴英額提升為師長,英順兼任鎮守使一職。

在利益的驅使下,第二天,任國棟、英順等就到督軍署逼畢桂芳讓位。在槍口之下,畢桂芳仍然留戀官位,提出自己仍任督軍,可將省長職位讓給許蘭洲。許蘭洲圖謀的就是當督軍,對此當然不允。為了使畢桂芳徹底死心,許蘭洲“限令”畢桂芳在二十四小時內離開省會齊齊哈爾。無奈之下,畢桂芳只好於6月14日通電下野,灰溜溜地離開了省城。

許蘭洲用野蠻的方式趕跑了畢桂芳,夢想從此可以像張作霖那樣主政一省。還不等北洋政府任命,許蘭洲就迫不及待地宣佈自任黑龍江督軍兼省長。然而,許蘭洲笑得太早了,目光短淺的他最終輸掉了牌局。

原來,在驅走畢桂芳事件中,兩個旅長英順、巴英額沒少出力,都是有“功”之將。可事成之後,許蘭洲違背諾言,提拔親信任國棟當了師長,對英順、巴英額,只開了一張“今後有機會再予提拔”的空頭支票。英、巴兩人感到受騙上當,憤怒至極,立即與許蘭洲翻臉。此時,被驅走的前任督軍畢桂芳滯留在哈爾濱,英順、巴英額趕到哈爾濱,表示願意支持畢桂芳返回齊齊哈爾與許蘭洲對抗。謹慎的畢桂芳認為兩個旅長反覆無常,不願意受他們擺佈,僅同意兩人用自己名義發表通電,向全國揭露許蘭洲武力奪權的真相。英順、巴英額按照畢桂芳之意通電全國,同時宣佈與許蘭洲決裂。許蘭洲得知消息立即反咬一口,通電宣稱英順、巴英額叛亂,決心加以征討。

不過,許蘭洲畢竟心虛,他在通電中雖然措詞嚴厲,卻不敢理直氣壯地以督軍兼省長自居,他知道這兩個職務未經中央任命是不合法的,遂請求北洋政府從速加以確認。

黑龍江省的形勢發展到了兩軍對壘、短兵相接的緊張狀態。而此時的北洋政府正陷入“府院之爭”中,亂局紛紛,所謂的大總統黎元洪根本顧不上黑龍江,內閣也因總理段祺瑞被免職而陷入癱瘓,只有7月1日公然擁戴宣統皇帝復辟的張勛搭理了一下許蘭洲,“任命”許為黑龍江巡撫。可這個復辟鬧劇的有效期還不到半個月,連“巡撫”的官印官服還沒有發放到許蘭洲手中,張勛便倒台了。

出其不意

推薦兒女親家鮑貴卿主政黑龍江

坐山觀虎鬥的張作霖出面了,黑龍江的混亂局面對他來説可謂是千載難逢。張作霖決定亂中取勝,借調停兩派衝突之名,派得力干將孫烈臣到黑龍江進行斡旋,實際上是去摸摸爭執雙方的底。

孫烈臣先來到呼蘭縣的英順、巴英額駐地,三人曾一起受訓於清末的東三省講武堂,有同窗舊誼。老同學相見,英順言無顧忌,表示如果張作霖能兼併黑龍江,自己和巴英額願唯張作霖之命是從。而當孫烈臣來到齊齊哈爾時,許蘭洲正因為兩軍對峙而愁眉不展,困境中的許蘭洲也盼望張作霖能出兵干涉。顯然,張作霖成了兩派爭相倚靠的對象。

張作霖此番派人進行摸底調查,苦心沒有白費。黑龍江衝突雙方互相掣肘,誰也難以吞併誰,如果硬幹,就會兩敗俱傷。不過,繼續觀望事態發展帶有冒險性,狡猾的張作霖意識到,萬一哪一方因為支撐不住而妥協,來之不易的黑龍江亂局可能隨之結束。

時不我待。張作霖當機立斷,他既沒有支持英順、巴英額,也沒有助許蘭洲一臂之力,而是向已經復職的北洋政府國務總理段祺瑞發去電報,推薦鮑貴卿主政黑龍江。

鮑貴卿是張作霖的同鄉和兒女親家,張學良的同母姐姐張首芳嫁給了鮑貴卿長子鮑育才。從這點上説,鮑貴卿和張作霖可謂親上加親。更重要的是,鮑貴卿是段祺瑞信賴的老部下,有了這層關係,鮑貴卿很快就名正言順地被任命為黑龍江省督軍兼省長。

為了確保鮑貴卿順利赴任,張作霖命令部下張明九率領十個營奉軍護送鮑貴卿到黑龍江。同時,在張作霖的策劃下,北洋政府陸軍部“命令”許蘭洲率領麾下八個營調到奉天歸張作霖指揮,等於削奪了許蘭洲的兵權,消除黑龍江的不安定因素。直到此時,“許大哥”才看明白張作霖的險惡用心,可是為時已晚,中央的電令猶如尚方寶劍,許蘭洲不願落下個對抗中央身敗名裂的下場,只好乖乖就範。

在以後的歲月裏,“許大哥”甘拜“張小弟”下風,老老實實地聽命於張作霖,還積極地為張作霖出謀劃策,成為奉系班底中的重要人物。也許正是由於轉向快,離開黑龍江後的許蘭洲繼續活躍于軍界,他當過張作霖的東三省巡閲使署參謀長、東北騎兵第一師師長、陸海軍大元帥府侍從武官長,賦閒後致力於武術事業。值得一提的是,許蘭洲活了93歲,直到1964年才去世,算是民國軍閥中的高壽者了。

許蘭洲服了,黑龍江另外兩個“刺頭”英順、巴英額卻還在負隅頑抗。他們將部隊開到齊齊哈爾近郊,企圖用武力向鮑貴卿施壓。鮑貴卿是久經沙場的陸軍上將,哪能像畢桂芳那麼懦弱無能,眼看着“逼宮”的一幕又要重演,鮑貴卿緊急電請張作霖發兵援助。這回,張作霖派出好哥們吳俊升親率精鋭之師開赴黑龍江。鮑貴卿趁機行使職權,以挾制長官、吞沒公款等罪名免去英順和巴英額的旅長職務。黑龍江軍界的騷亂就這樣平息了。黑龍江省也就此納入了張作霖的勢力範圍。

左搖右擺

打小報告碰上了硬釘子

奪取黑龍江,對於張作霖來説無異於吃到了一塊肥肉,心中甚是欣喜。如果説謀得該省是乘虛而入、兵不血刃的話,兼併吉林省則顯得不那麼容易。

起初,張作霖也想輕鬆拿下夾在奉天和黑龍江之間的吉林,但隨着時局的發展,張作霖發覺此事非短時間能夠奏效。吉林督軍孟恩遠資歷深厚,是北洋軍的老將,統治吉林已十餘年,可謂根深蒂固,勢力遍及全省,根本不把張作霖放在眼裏。張勛復辟時,孟恩遠起初積極響應,後看到大勢已去才轉而宣佈“擁護共和”。

擁護復辟成了孟恩遠的“小辮子”,張作霖試圖藉此大做文章,用剪除馮德麟的模式趕走孟恩遠,遂鼓惑段祺瑞撤掉孟恩遠,沒想到正中段祺瑞下懷。 1917年10月18日,段祺瑞下令免去孟恩遠的督軍職務,派自己的嫡系干將田中玉取而代之。

然而,孟恩遠的督軍職務並不是北洋政府的一紙命令就能免除的。孟恩遠不是許蘭洲,也不是馮德麟,他寧肯孤注一擲也要保住實權,堅決抵制段祺瑞下的免職令。 10月23日,孟恩遠公然宣佈吉林省獨立,脱離北洋政府。張作霖注意到,孟恩遠被惹“毛”了。一頭髮瘋的老虎,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更何況,孟恩遠察覺到了張作霖在背後搞小動作,已經在心裏忌恨張作霖。如果吉林繼續和中央對抗,奉吉兩省的矛盾一觸即發,那樣將是得不償失的。

張作霖本來的如意算盤是:借孟恩遠去職之際,推薦自己的親信孫烈臣當吉林督軍,這樣就能掌控吉林。沒想到的是,段祺瑞這個政壇“老油條”趁機想把親信田中玉塞到吉林來。田中玉也是親日派,還是皖系干將,比孟恩遠還難對付。幾經權衡,張作霖覺得與其讓田中玉來吉林,還不如讓孟恩遠繼續留任,於是轉而支持孟恩遠。最後,段祺瑞為了避免吉林發生武裝叛亂,不得不允許孟恩遠延長督軍任期,隨之吉林省取消獨立,一場政治風波總算平息。

“飛來橫福”

“寬城子事件”讓孟恩遠自動下台

經歷了這一番博弈,張作霖意識到謀取吉林不能速戰速決,只有積蓄力量,耐心地等待時機。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張作霖整軍經武,擴充部隊,實力大為增強。 1919年6月,張作霖向孟恩遠發難了。

張作霖利用東三省巡閲使的名義,發文給孟恩遠,指責他擅自招兵買馬,致使吉林紙幣貶值,財政發生混亂,要孟恩遠辭職。他還鼓動吉林省一些士紳給北洋政府寫告狀信,舉報孟恩遠的徇私枉法行為,請求免除孟恩遠的職務,另委任孫烈臣為吉林督軍。孟恩遠拒絕辭職,不肯做任何讓步,令北洋政府左右為難,只好對張作霖提出的方案進行調整,在下令免去孟恩遠督軍職務時,調黑龍江督軍鮑貴卿擔任吉林督軍,改派孫烈臣為黑龍江督軍,這樣就不至於給輿論留下“中央聽命於張作霖”的口實。孟恩遠得知自己被免職,惱羞成怒,再次以武力對抗。

事情的結局出人意料。就在吉奉兩省軍隊如箭在弦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發生了“寬城子事件”,日本人在無意中幫了張作霖一個大忙。 1919年7月19日,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的一名日籍員工因為在火車站附近穿越吉林軍隊駐地而與士兵發生衝突,隨後,駐紮在附近的日本鐵道守備隊趕到,與吉林軍隊士兵發生槍戰,日方傷亡達36人。事件發生後,日方把責任完全推到中國方面,向北洋政府提出交涉。北洋政府指責孟恩遠把軍隊調到鐵路線附近,責令他迅速將督軍職務交給鮑貴卿。

在內外交迫之下,吉林軍隊不得不撤離長春。孟恩遠懼怕日本人報復,於8月5日將督軍印信交給鮑貴卿。時至今日,“寬城子事件”仍然迷霧重重,如果僅僅是偶發事件,怎麼就那麼碰巧發生在孟恩遠拒不交權之際?而目前還沒有確鑿證據能説明此次事件是日方為了支持張作霖而故意製造的。無論如何,張作霖是“寬城子事件”的受益者。至此,張作霖完全控制了東三省,實現了成為“東北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