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劉備東征為何不帶趙雲?本文告訴你全部結果

風雲人物 閲讀(2.57W)

劉備東征五虎將中因關、張、黃皆亡,馬超鎮守蜀北,無法調動,趙雲因反對伐吳而留為後援,而無一人在陣中。

劉備東征為何不帶趙雲?本文告訴你全部結果

三國演義》中將星雲集,其中既有如呂布、關羽、張飛一類斬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猛將,又有如周瑜、張遼一類智勇雙全的智將。但如果説到文武雙全的將領,趙雲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趙雲的遠見卓識在小説中獨樹一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劉備稱帝之後,降旨起兵討伐東吳,為二弟關羽、三弟張飛報仇。劉備表示:“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生擒逆賊,以雪此恨。”(見第八十回)這時候又是趙雲第一個站出來勸阻劉備,與劉備進行了一番辯論:

趙雲諫曰:“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願陛下察之。”先主曰:“孫權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馬忠皆有切齒之仇:啖其肉而滅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雲曰:“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先主答曰:“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遂不聽趙雲之諫,下令起兵伐吳(見第八十一回)。

這個故事同樣出自《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只不過史料中趙雲的勸阻更加直接。趙雲説:“

目前的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我們應該先去討伐曹魏,如果曹魏被我們消滅,東吳自然也就臣服了。如今曹操已經斃命,曹丕公然篡漢自立,成為天下公敵。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有利時機發動討伐曹魏的戰爭。先攻佔關中、佔據渭水、黃河的上游,然後順流而下對曹魏發動總攻。如果是這樣的話,曹魏佔領區的義士和百姓們都會自告奮勇的來響應陛下,消滅曹魏也似指日可待的。在這種情況下不應該放棄討伐曹魏而去東征孫權。而且與孫權的戰事一旦展開,也不容易很快分出個勝負,這不是一個明智的決策。”

不過,趙雲的主張並沒有得到劉備的採納。不僅如此,劉備也沒有將這位文武雙全的大將留在自己身邊去討伐孫權,而僅僅是讓趙雲領兵鎮守江州,作為東征大軍的後援。

不過劉備雖決心東征孫吳,但並未失去理智,這從他的兵力部署就可見一斑:蜀漢戰鬥力最強的兩大軍團,馬超坐鎮蜀北,魏延駐防漢中,以防曹魏趁火打劫;作戰經驗豐富的趙雲軍團作為東征軍團的總預備隊,留守江州。這一方面表示劉備對趙雲反對東征的不滿,但也許更重要的一方面也是為了預防東吳軍隊從其它路線偷襲益州,以確保益州根據地的安全;至於東征的主力,劉備則調集了一切可以調動的機動部隊,以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先鋒,吳班、陳式統率水軍,黃權、傅彤、趙融等統率步兵。留諸葛亮留守成都,輔佐皇太子劉禪,蜀中監國,而以馬良、程畿為謀士。這次劉備徵調的軍隊,還包括了許多少數民族部隊,其中就有相當有名的沙摩可(玩過三國遊戲的相信都有印象)。

這次東征,劉備所調集的兵力大約有十萬之眾,其中真正出師東征的主力軍團大約為八萬,前鋒兵力約有四萬。看了劉備這一次的兵力編組,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一個印象:兵強而將弱。此次出師,五虎將中因關、張、黃皆亡,馬超鎮守蜀北,無法調動,趙雲因反對伐吳而留為後援,而無一人在陣中。劉備所用將領,多為川將,經歷陣戰較少(這也可以算是劉備自己種下的苦果,奪取益州之後,劉備用於南征北戰的主力軍團仍是從荊州帶來的部隊,而川軍則主要擔負地方治安的職責,而川軍中原來較有經驗的將領,諸如吳蘭又不幸在漢中之戰中陣亡),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這也使得劉備不得不以皇帝之尊,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這一點在後來的夷陵決戰中,也成為了蜀軍的致命之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