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步步為營的信陵君 品德只是一種智慧

風雲人物 閲讀(2.47W)

公元前259年,秦王派兵伐趙,直攻趙都邯鄲,想一舉滅亡趙國。而趙國剛經歷了長平之戰的慘敗,實力大不如前,面對強大的秦軍,隨時都有覆滅的危險

步步為營的信陵君 品德只是一種智慧

趙國多次向魏王和信陵君求教,魏王派晉鄙率軍十萬救趙。秦王派人威脅魏王説:"我滅亡趙國是遲早的事,誰要是敢幫助趙國,等我滅趙後接着就滅了他"。魏王對秦國非常恐懼,便命晉鄙停止救援,駐紮在趙魏兩國邊境觀望。信陵君多次勸説魏王發兵救趙,但魏王始終不肯。

無奈之下,信陵君請求如姬盜取了魏王的兵符,殺了晉鄙,奪其兵權,挑選八萬精兵,奔赴邯鄲,與趙國內外夾擊,大敗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信陵君讓魏軍回了魏國,自己因懼怕魏王怪罪,便帶着門客留在了趙國。

趙王感激信陵君竊符救趙的義舉,打算封賞五座城池給信陵君。信陵君聽到這個消息後,產生了居功自傲的情緒。

正在信陵君得意的時候,有一個門客勸説道:“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忘記的,有些事情卻不能不忘記。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況且假託魏王命令,奪取晉鄙的兵權以救趙國,這對趙國來説是立了大功,但對魏國來説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卻因此自以為有功,覺得了不起。我私下認為公子不應該這樣。”信陵君聽了,連連自責,彷彿無地自容。

門客的這番話是勸信陵君不要接受趙國的城池,難道只是希望信陵君做個道德君子嗎?

當然不是,至少不僅僅是。所以睿智的信陵君馬上就明白了言外之意,認識到了自己的過失,並改正了過失。

下面,我站在門客的角度來給信陵君解釋一下,大概原因有這麼幾個:

第一,你挽救趙國於生死存亡之際,是趙國的大恩人。趙王心裏肯定是很感激你的,為了顯示自己的知恩圖報,重賞五座城池給你,你如果理所當然就接受了,趙王難免不會心疼,對你的感激之情也會大打折扣。如此,你在趙國的處境,就會從趙國的恩人變成了趙國的臣子。而且,你是魏國的公子,魏王的弟弟,身份特殊,也不一定能受到趙王的信任。

第二,你初來乍到就擁有五座城池,很容易遭到趙國貴族和大臣的嫉恨。畢竟你是新來的,強龍難敵地頭蛇。

第三,你是竊取魏王的兵符,殺了魏國的將軍救的趙國。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對魏國而言,這是背叛國家的滔天大罪。現在你在趙國獲得重賞,魏王如果認為你這是“賣國求榮”,那麼就等於把迴歸魏國的路徹底堵死了,以後你就沒有機會再回到魏國了。

第四,你救援趙國原本是義舉,可是一旦被人認為是“賣國求榮”,那麼你名滿天下的聲譽就會嚴重受損,那些有道德的士人就不會追隨你了。

信陵君很清楚:以前自己之所以被天下人所敬重,是因為自己是魏國的公子,有魏國作為依靠。而現在自己成了魏國的叛臣,不得不寄身於趙國,以後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趙王的尊重和士人的敬仰。

趙國為感謝信陵君舉行盛大的宴會,趙王親掃殿堂台階,又親自到門口迎接信陵君,並執行主人的禮節,領着信陵君走殿堂的西邊台階。信陵君則側着身子走,一再推辭謙讓,並主動從東邊的台階升堂。宴會上,信陵君對趙王表現的非常恭敬有禮,並一再稱:自己對趙國沒有什麼功勞,對魏國感到很自責和愧疚。趙王和信陵君喝了一天酒,見信陵君如此謙遜,都不好意思提封賞五座城池的事。

其實,信陵君對趙王表現謙遜,對魏國表達自責。除了展示自己謙謙君子的形象外,更重要的是要告訴趙王:我雖然身在趙國,但我只是你的客人,不是你的臣子。我是魏國的公子,魏國依然是我的依靠,我還要和魏王修復關係,重回魏國。

趙王很識趣,於是借坡下驢封賞了一座城池給信陵君。魏王怕把信陵君逼急了會死心塌地跟趙國幹,也恢復了信陵君原有的封地。這也算是皆大歡喜的結果吧。趙王省下了四座城池,魏王給自己和信陵君之間留下了修復關係的餘地,信陵君也得到了自己看重的美名。

信陵君在趙國禮賢下士,聲名遠播,就連地頭蛇平原君的門客,都有一半轉投到了他的門下。信陵君一直努力積累實力,等待着重回魏國的機會。

十年之後,秦國出兵攻打魏國,魏國無力招架,魏王只得派人到趙國去請信陵君。夢寐以求的機會終於來了,但信陵君卻遲遲不願歸國,並告誡門客們説:“有敢替魏王使臣通報傳達的,一律處死。”門客毛公和薛公兩人去見信陵君説:“公子所以在趙國備受敬重,名揚諸侯,是因為有魏國的存在。現在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即將滅亡而公子卻不相救,假如秦國攻破大梁,把供奉你祖先的宗廟夷平,公子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呢?”話還沒説完,信陵君臉色立即變了,囑咐車伕趕快套車回去救魏國。

信陵君在魏國最危急的時刻,回到了魏國。魏王和信陵君十年未見,再次重逢終於冰釋前嫌。魏王為了表示對信陵君的信任,任命信陵君為上將軍,將魏國最高軍事指揮權交給了信陵君。信陵君再次獲得了對魏國的控制權,而且擁有比過去更大的權力。

信陵君憑藉自己強大的號召力,合縱各國,率軍打敗了秦軍。

有些人看這段歷史只覺得信陵君品德高尚,竊符救趙而不居功,又在關鍵時刻不計前嫌挽救了魏國。我每次讀到這裏,總是會不禁產生一個疑問:信陵君的所作所為究竟是品德高尚,還是智慧過人?他總是一次次地,既展現了自己的品德,又能夠權衡利弊,步步為營,增加自己的實力。或許,一切都是博弈的結果,品德也只是博弈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