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韓信不背叛劉邦的原因 做人要低調

風雲人物 閲讀(2.97W)

三國時期的魏、蜀、吳鼎立引無數英雄豪傑競折腰。三國鼎立的前提就是要出現三個能一呼百應的人物。三國時雖然人才輩出,但曹操、劉備、孫權三人憑藉出色的才華脱穎而出,最終成就了各自的宏偉霸業。

韓信不背叛劉邦的原因 做人要低調

而就在三國之前,項羽和劉邦進行楚漢相爭時,其實也可以形成三國鼎立。那時唯一能和項羽、劉邦相提並論的人便是韓信。他平魏滅趙,降燕伐齊,戰功赫赫,更重要的是,連項羽手下最為得力的悍將龍且在他面前都不堪一擊。

這時候,韓信因為平定了齊地,勢力強大到足以左右楚漢相爭的格局了。劉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趕緊分封他為齊王,而項羽也放下架子對他進行勸降。

但是,韓信小時候受盡了苦難,受過胯下之辱。當初在項羽麾下時得不到重用,是劉邦封他為大將軍,從此才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所以韓信婉言謝絕了項羽的招降。

這麼看來項羽肯定沒戲了,但蒯徹的出現使事情似乎又有了轉機。

在蒯徹的暗示下,韓信馬上跟他約談了一番。兩人的對話從拉家常開始。

“臣最近在學習相術。”蒯徹話中有話。

“哦,都學到些什麼呢?”韓信一聽,好奇地問。

“相人其實只有三招,從骨相上看貴賤,從氣色上看喜憂,從決斷上看成敗。”蒯徹果然胸有成竹。

“哦,那你幫我看看相吧。”韓信不知不覺已中套。

“大王要我説真話還是説假話?”蒯徹欲擒故縱。

“説實話,把假話留給別人去説吧。”韓信眉頭微蹙。

“我觀大王的相。如果單看面相,大王最多隻能封個侯而已,而且還會有危險。而如果相大王的背,卻是高貴得無法形容。臣看了一輩子的相,還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富貴相。”蒯徹不緊不慢地答。

“先生請詳説。”韓信喜憂參半。喜的是自己的背相居然這麼好,憂的是為什麼面相只能封侯,而且還會有危險。

這是蒯徹下的一個套,目的就是為了引韓信上鈎。果然,面對韓信的詢問,蒯徹可以順理成章地“亮劍”了:“您面相的命運就是您追隨劉邦的命運,而您背相的命運,才是本該選擇的命運。”

“那我該如何選擇自己的命運呢?”韓信此時就像小學生對老師一樣,用崇拜和渴望的眼神望着蒯徹。

蒯徹沒有再賣關子,開始發表長篇大論。考慮到廣大讀者的審美疲勞等問題,這裏本着“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原則,歸納他話中的四點主要意思。

第一,形勢判斷。現在楚漢之爭已有三年,劉邦和項羽互有勝負,如今對峙於廣武山之中,雙方都是強弩之末。天下百姓如今已怨聲載道,都想早點平息這場勞民傷財的爭鬥。

第二,戰術分析。項羽和劉邦現在處於平衡狀態,大王您加入任何一方,天平都會發生致命的傾斜。這説明您現在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然而,現在您不是熊掌和魚翅不可兼得的問題,而是明哲保身的問題,其實您的支持對別人重要,對自己卻一文不值,因為不管您支持誰,最終勝利的一方都不會放過您,因為到那時,您是勝利方最大的威脅,這樣一來,您想不死都難。

第三,最佳選擇。既然誰也不能支持,那就只能順應形勢,選擇自立門户這條路了。

第四,戰略部署。大王現在應以齊地為中心,和項羽、劉邦來個三足鼎立,這樣便可立於不敗之地。如此一來,一是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後,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如果劉邦、項羽其中一個輕易冒犯,您可聯合另一個對其進行軍事打擊。二是您擁有齊國這塊肥地,恩威並施,使燕、趙兩國都臣服於您,再勵精圖治,待時機成熟,這天下便是大王您一個人的天下了。

這便是蒯徹“三國論”的四大論點。應該説他的理論的確很高,正如他名字一樣精練而透徹。

韓信聽後,沉默良久,才道:“漢王對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叫我現在背叛他,我於心不忍啊!”

對此,蒯徹不再講理論,而是直接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攻韓信的心。他舉的正是張耳和陳餘反目成仇的事。兩人原本有飯同吃,有衣同穿,勝似親生兄弟,最終卻反目成仇,甚至到了都想置對方於死地的地步,這就是人的慾壑難填,這就是人的私心難測。

“您和漢王的情義比得上當年的張耳和陳餘嗎?”蒯徹最後反問道。

韓信知道不如,但他還是不為所動,並重復了跟武涉説的話,告訴蒯徹在危急時刻劉邦寧可把自己的衣服給他穿,寧可自己沒得吃也要先給他吃,這種大恩大德無以回報啊!

蒯徹直切命脈地説:“此一時彼一時啊!您現在的功勞已經震主了啊!歸附楚國,楚國人不會完全信任您;歸附漢國,漢王會因為您的存在而驚恐。在這種情況下您已無安身之處了。”

蒯徹再次重申自己的主張:只有自立門户才能成就一方霸業,亦可免去將來的血光之災。

這下韓信無言以對了,這是權的誘惑,赤裸裸的權的誘惑。韓信惶惑了、苦惱了,猶豫了,最後只好説:“先生先去休息吧,讓我再考慮考慮。”

其實,無論人的一生是貧賤還是富貴,都逃脱不了一定的生命規律。韓信是用兵如神的神人,但同時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因此人生的規律,他同樣難以超越。

韓信考慮了幾天,最終道義戰勝慾望。他認為自己當個侯就已經足夠了,因此選擇了沉默是金。

對此,蒯徹選擇了“沉默是驚”,他對韓信進行了最後的勸説:“拘小節者難成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對此,韓信只回了一句:“我心已屬,唯漢獨尊;我意已決,請勿復言。”

對蒯徹來説,他這次獻計既是為韓信好,也是為自己好。如果韓信聽從了他的計謀,進行一次超級豪賭,那麼不管成功失敗,他都能一夜之間千古留名。人生能有幾回搏,人生能有幾回賭呢?而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韓信正是因為不採納他的建議,最終落得個“狡兔死,獵狗烹”的下場。悲也,歎也!

而權力賭徒蒯徹眼看勸不動韓信,知道韓營之大,已無自己的容身之處,於是選擇了捲起鋪蓋走人。為了讓自己走得“風雨無阻”,他還使用了“假癲不痴”之計,把自己弄成瘋癲之人,從此歸隱山林,雲深不知處。

不成功便成仁,不成仁便成仙,蒯徹果然是一代世外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