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民國曾定八月八日為父親節 取其諧音為“爸爸”

歷史解密 閲讀(7.61K)

又到父親節。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個舶來的節日,其實不然,早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中國就曾有過屬於國人自己的父親節。

民國曾定八月八日為父親節 取其諧音為“爸爸”

1945年8月,籠罩在中國上空8年之久的戰爭烏雲逐漸彌散,勝利的曙光已然初露。在上海,包括京劇大師梅蘭芳在內的一些文人突然間想到,這8年間,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無數的英雄們拋頭顱、灑熱血,甚至獻出了生命,這其中就有很多父親。為激發民眾對“抗戰必勝”的信念,也為了紀念那些為民族大義捐軀的父親們,這些愛國文人提出設立“父親節”。他們還建議將日子定在8月8日,認為“八八”的諧音是“爸爸”,兩個“八”字上下重疊在一起,變形後就是個“父”字,簡單響亮又好記。倡議一提出,各界人士反響強烈,紛紛響應。

當時,社會輿論對父親節活動極為重視,很多名人也紛紛撰文表達對父親的追思。在8月6日上海的《申報》上,刊有一則名為《八八父親節緣起》的消息,文章深刻闡述了發起父親節的目的和意義:“美國的茄維絲女士在悼念戰爭死難者時發起了創立母親節的倡議,以紀念和讚揚那些戰爭英雄們的母親;而今,無數愛國將士戰死沙場,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孩子的父親,為了記住這些英勇的父親,故在此發起‘八八父親節’活動。”

次日,該報又在一版再次刊發了消息《明日“父親節”,盡孝道莫忘助學》,再次強調發起父親節活動的初衷,並倡議為人子女者應在8月8日這天,胸佩白花,紀念那些為守護子女和國家存亡而逝去的父親們。

在發起“父親節”倡議一週後的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消息傳來,中國民眾無不歡欣鼓舞。上海市各界名流更聯名呈請國民政府將每年8月8日定為父親節,並通令全國遵行。在這份聯名呈請中,不僅可見吳稚暉、李石曾等國民黨元老的身影,連有名的“黑幫大亨”杜月笙也都參與其中。面對高漲的愛國熱忱,當時的國民政府在召開專題會議商論後,最終通過了民眾的提議。於是,8月8日便成了民國後期法定的父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