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古人類使用石英砂巖製作串珠飾品來做裝飾

歷史解密 閲讀(2.55W)

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的泥河灣盆地又有考古新發現。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關瑩14日透露,他們在距今約1.6萬年的馬鞍山遺址發現了古人類使用石英砂巖製作的串珠裝飾品,為研究中國北方宗教起源、美學起源提供了重要資料。

古人類使用石英砂巖製作串珠飾品來做裝飾

馬鞍山遺址位於泥河灣盆地中部西水地村西南,屬於虎頭樑遺址羣的一部分,距今約1.6萬年。

“東方人類探源工程——泥河灣2016年工作彙報會”於13日開幕。負責馬鞍山遺址現場發掘工作的關瑩介紹了有關情況。她説,他們在該遺址發掘出上萬件石製品、碎骨、動物牙齒、炭屑、鴕鳥蛋皮裝飾品、染料、植物種子等遺物。“其中,2016年發掘出土了與鴕鳥蛋皮裝飾品在大小、形態、方式上一模一樣的石英砂巖裝飾品,直徑0.5釐米以內,表面附着紅色染料,應該是赭石或者是紅色的砂巖。”

此外,在馬鞍山遺址新近發掘的石器遺物中,被認為只在該遺址舊石器時代出現的細石葉技術在全新世地層中被發現,這為中國北方乃至東北亞地區細石葉技術的起源、擴散等科學問題增添了新的座標和證據。

關瑩介紹,這批加工精緻的細石葉石器寬度多在0.5釐米以內,細小而鋒利。“此前細石葉技術在泥河灣盆地的其它地點也被發現過,該技術在舊石器時代結束後並沒有消失,生命力非常頑強。”

關瑩稱,在以往發掘並沒有發現磨製石器,但該遺址處於新舊石器時代過渡的關鍵時期,不排除有磨製加工材料的可能性。為驗證猜測,考古隊在火堆遺蹟旁選取了具有磨光面的礫石斷塊表面,後經實驗室提取,發現了加工植物遺留下來的澱粉粒。“種種跡象表明,該遺址並非單純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古人類在該遺址的活動可從舊石器時代一直外延到唐、宋、遼、金時期,是被古代人類頻繁利用的一個區域。”

泥河灣遺址羣是世界最早的人類發源地之一,分佈在河北陽原縣桑乾河兩岸,因具有國際地質考古界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和人類舊石器遺蹟而聞名於世,是能與東非奧杜威峽谷媲美、對“非洲單一起源論”提出挑戰的世界級人類文化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