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少年虞詡有何妙計定涼州?東漢名將虞詡怎麼死的

歷史解密 閲讀(9.45K)

在東漢名臣中,虞詡是一位以儒出仕,卻在武功上頗有建樹的一位儒將。

少年虞詡有何妙計定涼州?東漢名將虞詡怎麼死的

虞詡少年大才,據説在十二歲的時候,就精通《尚書》。此人不但學問出眾,而且是個大孝子。當時虞詡少年喪父,小小年紀就承擔起家庭的重任,撫養祖母。當時家鄉陳國的國相推薦虞詡出來當官,但虞詡卻以祖母九十高齡,自己一定要為其養老送終為名,表示推辭。一直等到祖母壽終正寢,又服喪期滿,虞詡才出來當官。

在漢代,出仕一般有兩種途徑,一個叫“舉秀才”,就是你在文章方面有非常出色的才能,精通儒家學説。虞詡十二歲通《尚書》,可謂秀才;另一個途徑是“舉孝廉”,在孝順父母長輩方面行為卓異,地方官員進行舉薦,虞詡喪父之後主動贍養祖母,拒絕出仕,可謂孝順。二十歲不到的虞詡,早早的享有大名,加上太尉徵辟,虞詡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可是虞詡此人比較耿,第一次登台表演就得罪了領導。

在永初四年,涼州的羌人、胡人反叛,攻略州縣。當時的大將軍鄧騭主持全國軍務,覺得涼州連年叛亂,砸了很多錢,可是效果不大,不如放棄。召集公卿議事的時候,大家沒什麼人反對。

本來事情也就這麼決定下來了,何況多數人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放棄也好,保全也好,和自己又有什麼利害呢?可當消息傳到虞詡耳中,虞詡匆忙去早推薦自己的太尉李脩,向李脩陳訴利害,主張涼州絕對不可以放棄。他認為涼州地區是京畿地區的屏障,一旦放棄涼州,外敵將可以很輕易的進攻京畿,涼州絕對不可以放棄。

李脩身為朝廷太尉,如果在他的任期上做出放棄涼州的重大決策,萬一事後翻案,罪責難逃。既然虞詡説得挺有道理,於是李脩就在朝廷決議時表示不能放棄,鄧騭也無可奈何。

鄧騭很生氣,放棄涼州早就是他和眾人商議好的事情,其中也牽涉到了很多的人事調動,可是李脩不同意,但就無法執行。鄧騭就責令虞詡想出一個法子來治理涼州,如何才可以保證涼州平定之後不再反叛呢?

鄧騭本以為虞詡不過是一介儒生,書生談兵,空發大言而已,一旦虞詡無言以對,那鄧騭就可以舊事重提,並且除去礙眼的李脩和虞詡了。

沒想到虞詡不換不忙,説出來一條妙計,安定涼州。

虞詡説,現在涼州騷動不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是百姓受到官府的騷擾,但是更主要的是當地一些豪強,部落的首領挾持百姓作亂。

確實,官員迫害百姓,百姓無法生存,大都是歷代造反的主要原因。但是百姓動亂很容易平定,畢竟人心散亂,各有不同。不過,一旦有地方豪強勢力加入,一些人有才幹,有金錢,更有野心,把所謂的民心操控起來,那危害就大了。

於是,擒賊先擒王。要想平定涼州之亂,首先要把涼州地區的豪強搞定。但是武力征伐是不行的,動用軍隊,必然激起更大的變亂,朝廷消耗的也必然更多。剿不如撫。虞詡提出,不如徵召涼州各郡縣一些長官、豪強的子弟到各地當官,給他們一些領工資又沒有實權的職務。對外,是告訴天下人,只要心向朝廷,就會受到褒獎;對內,是把他們作為人質,拘禁起來,用來預防他們的家人叛變。

李脩一聽,大加讚賞。大將軍鄧騭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就只能同意了。

涼州的豪強聽聞朝廷政策大喜過望,紛紛送上自己的子侄赴京任職,根本沒想到這項優惠政策背後的真正含義,而涼州的動亂也很快的平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