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包公破案的故事有很多 但正史記載的只有一個

歷史解密 閲讀(1.86W)

從古至今,為官者可説車載斗量,貪官不少,青史留名的好官也很多。這些人中,要説在民間名聲最大的好官,還是非北宋的“包黑子”莫屬。

包公破案的故事有很多 但正史記載的只有一個

當然,“包黑子”其實長得並不黑,黑炭臉那都是後人藝術創造的結果。

“包黑子”就是包拯,俗稱包青天或包公,寄託了古代老百姓對吃官飯者最美好的憧憬。由於古代為官者多數都不怎麼樣,至少達不到造福一方的清官標準,只要能夠不肆意欺壓老百姓,老百姓就得謝天謝地了,於是,在這些恆河沙數般的不肖官員的襯托下,模範官員包公就在後人的心目中,形象越來越偉岸,越來越高大,終於幾乎等同於神明。

直到今天,老百姓對包公的崇拜、仰慕之情,也不曾稍減,那流傳至今數之不盡、神乎其神的包公故事,就可見一斑。而且,今天的藝術工作者還在不停地創作着新的包公故事,好盡情地宣泄人們對包公的膜拜之情。

包公,在真實的歷史上也確實算得上是一位極其優秀的人物,但有幸生於北宋仁宗年間的包拯,他的一生其實並沒有經歷太多的波瀾,後人口中那無數精彩曲折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杜撰的。

包拯28歲登進士,隨後做了短短一陣子的小官,就以父母年邁為由辭官回家,孝養雙親。父母相繼去世後,包拯守孝期滿,才重新出山。那時候,他已經38歲了。

此後,包拯歷任天長(今屬安徽)知縣、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府、殿中丞等官。53歲的時候,包拯被任命為龍圖閣直學士,所以後世又稱包公為包龍圖。57歲的時候,包拯被召任權知開封府,雖然沒有幹多長時間,但貢獻突出,影響很大,後世許多人提到包公,還以為開封府就是包家的呢,狗頭鍘的故事更是路人皆知,這真可以算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包拯最大的官做到了樞密副使,差不多相當於軍委二把手,不過只幹了不到兩年,就病死於任上,終年64歲,諡號孝肅,所以包拯又稱包孝肅。

包拯為官剛正不阿、清正廉明、執法如山,那是不消説的,最有名的段子就是他勸諫宋仁宗時,唾沫星子噴到了仁宗臉上,仁宗還無可奈何,最後只好從了包拯。當然,這則故事也很能説明仁宗的肚量。

上面囉囉嗦嗦扯了一大堆,都沒有扯到正題,下面就簡單説一下正史上記載的有關包拯斷案的唯一一個故事。

天長縣任上,包拯遇到了一件偷割牛舌案。有一個無賴,將一户與其結怨的農家的牛舌割掉了。户主告到官府,包拯對那人説,你回家把牛宰殺吃了。那人回家後按照包拯吩咐把牛殺了。宋代法律規定,擅殺耕牛是犯法的。因此,那個無賴到縣裏,控告那農家殺牛。包拯升堂,立即審問那無賴,你為什麼把人家的牛舌割了。無賴大驚,只得如實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