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歷史大唐宰相上朝路上被刺殺?

歷史解密 閲讀(6.09K)

宰相是我國封建社會朝廷最高官職的職稱,唐朝有位宰相在回家的途中被殺,皇帝左右為難,不知兇手該不該抓,這是怎麼回事呢?

歷史大唐宰相上朝路上被刺殺?

815年(唐元和十年)6月3日早晨,天還未亮,當朝宰相武元衡從靖安裏的宅邸出來,像往常一樣乘轎前去上朝。當車轎走到靖安坊東門時,突然從路邊閃出一羣黑衣蒙面人,他們先是一箭射中武元衡的肩膀,然後一刀砍中了他的左腿。這些不明身份的刺客身手極好,宰相的侍從完全不是對手。最終這些人將武元衡殺死,並砍下了這位大唐宰相的首級。

與此同時,大唐的御史中丞、刑部侍郎裴度也遭到一夥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襲擊。裴度的頭上、後背、腿上被砍了三刀,身負重傷。

兇案立即震動了整個京城,當朝皇帝唐憲宗大驚失色,這是大唐開國200年來前所未有之驚天大案。唐憲宗,這可不是一位普通的皇帝,在他統治早期,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不斷以強硬手段削藩,取得巨大成果,中央政府的威望得以重振,史稱"元和中興"。而武元衡和裴度正是他削藩的積極支持者,是國之棟樑,尤其是武元衡,有“鐵血宰相”之稱。就在前一年,淮西節度使吳元濟謀反,武元衡力排眾議,傾全國兵力對其討伐。

沒想到淮西鎮兵精糧足,戰爭整整打了8個月,還沒見勝負,雙方進入到了膠着狀態。憲宗憂慮日深,生怕怕這場戰爭演變成為一場覆亡王朝的大混亂。就在此時,兇案發生。

不用多問,幕後元兇必是藩鎮無疑。眾位朝臣對真相瞭然於胸,然而在朝堂之上卻沉默不語,他們想的只是自身安危,不願招惹藩鎮。負責追捕的官署甚至接二連三地收到來自刺客的威脅字條,京城人人自危,負責追捕的官員為求自保,甚至下令停止追捕兇手。

憲宗心煩意亂——戰爭陷入泥潭,平盧李師道、成德王承宗兩大藩將也正在轄區招兵買馬,積極備戰,到底是撤兵還是再堅持一下呢?據説,此時忽然傳來女官杜秋娘的歌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歌聲深深打動了唐憲宗。一個普通的女子都知道“莫待無花空折枝”的道理,自己怎能逃避?

幾日後,宮外傳來了裴度昏迷數日之後終於醒來的消息,一同帶回的還有他清醒後説出的第一句話:“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

唐憲宗下定決心繼續用兵,並下令全力追索兇手,凡擒獲刺客者賞錢一萬貫,授五品官。

當時天下藩鎮大多已歸順朝廷,只剩下平盧、成德、淮西等寥寥數鎮保持半獨立狀態,若是朝廷打下淮西,那麼成德與平盧也指日可待。脣亡齒寒,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和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採取各種手段意圖阻止朝廷用兵。王承宗還派遣心腹尹少卿攜帶大批珠寶前往長安,大行賄賂之事,結果被宰相武元衡轟出家門。但就在第二天,兇案就發生了,因此王承宗就成為當仁不讓的頭號嫌疑犯。

果然案情很快取得進展,有人舉報,成德進奏院(差不多就是成德鎮的駐京辦)的史卒張晏等人舉止反常,行動可疑。憲宗認定,此次暗殺就是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指使,下令將嫌疑犯迅速逮捕。

經過簡單審訊,憲宗認定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為幕後元兇,下令將張晏等人處死。因淮西戰事未完,在裴度建議下,為避免兩線作戰,暫時不討伐成德。

同時憲宗下旨,升裴度任宰相,親自前往淮西前線督戰。又經過3年的戰事消耗,裴度的一支奇兵穿越敵軍腹地,準備出其不意直取蔡州,生擒了淮西節度使吳元濟。脱離了大唐中央政府30多年的淮西,終於收復。此後,剩下的成德等藩鎮紛紛上表請求歸順朝廷,重新向中央繳納賦税。兩年後,唐憲宗又討平平盧,分裂動盪了半個多世紀的大唐帝國終於恢復了統一。

直到此時,事件真相才顯露出來,平盧的兩個被俘將軍供認,原來刺殺案並非王承宗指使,而是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所為。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眼看大唐帝國就要中興,但此時的唐憲宗認為自己功德圓滿,進取心減弱,開始大肆鋪張享受,信用宦官。他還繼承皇室“傳統”,大量服食丹藥,結果在服藥後變得性情暴烈,動甄對身邊人責打甚至誅殺。最後唐憲宗被宦官陳弘志所殺,只有43歲,大唐中興半途而廢,繼續滑向滅亡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