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揭祕:梁啟超如何管教兒女?共生九子個個是才俊

歷史解密 閲讀(5.2K)

古人講求“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梁啟超無疑是這方面為數不多的幾個登頂者之一。耐人尋味的是,全面開花之外,他蔭及後世,同時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他有九個子女,個個了得。

揭祕:梁啟超如何管教兒女?共生九子個個是才俊

長子樑思成、次子樑思永、五子樑啟禮三人均為中國院士,三子樑思忠是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國民黨軍官,四子樑思達是畢業於南開大學的經濟研究者,長女樑思順為詩詞研究專家,次女樑思莊為著名圖書館學家,三女樑思懿為社會活動家,四女樑思寧是新四軍早期革命者。

而反觀常與梁啟超並稱的康有為,在前者眼裏他的“兩個兒子一點事不懂,活是兩個傻大少。兩位在家的小姐,將來不知被那三姑爺擺弄到什麼結果。”樑曾為老師歎息,“像南海先生這樣一個人,為什麼全不會管教兒女,弄成這樣局面”。一樣人傑,兩般結果,徒令人歎。

在花城出版社出的《大家小集》系列梁啟超這集中,專門選取了部分樑的家書。通過他給下一代的信,能看出他對兒女的教育何以如此成效卓著。

梁啟超把子女看做是平等親愛的朋友。因為行蹤無常,他常和孩子們寫信交流,所談話題甚廣,文學、歷史,家常,人生無所不談,總是親切自然,不裝不端。這位“縱筆所至不檢束”的文字豪傑在給孩子們寫信時,卻是罕見的温柔、囉嗦、流水賬,稱呼也全是“大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老beby”“達達”“忠忠”等,發自內心的親暱。他給子女很多建議,卻並不要求他們一定照辦,即如思莊選專業,他一開始希望她選學生物,寫信勸勉,後來瞭解到她沒興趣,便又寫信説“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所推薦的學科未必合你的式,你應該自己體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話”。

舊式的父母,總免不了架子和麪子。在孩子面前,以長輩和權威自居,而不會平等交流。維珍集團創始人布蘭森回憶其創意無限的起源正是其開明的家庭。“父母雙親一向以平等的姿態對待我們,認為我們的看法跟他們一樣有價值。”“總是鼓勵我們獨立思考,很少給我們指指點點地提意見——除非我們要求他們提供建議”。

梁啟超對子女總取樂觀鼓舞的態度。思莊未能立進大學,他説“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的厚越好”。她勉勵孩子們“一個人什麼病都可醫,惟有“悲觀病”最不可醫,悲觀是腐蝕人心的最大毒菌。”“失望沮喪,是我們生命上最可怖之敵,我們須終身不許它侵入。”思成擔心歐洲學習數年專做呆板工夫,恐怕變成畫匠,他便勸慰寬心,“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着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裏是哪裏,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無獨有偶,柳傳志的父親也是這樣的態度。柳在回憶父親時感慨不已,“我17歲那年,突然面臨嚴峻的考驗,您和媽媽對我説,‘我的孩子不管做什麼,只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這句話是多麼刻骨銘心,刻骨銘心!爸爸您知道嗎,就這麼一句話,指導我好好走過了40年的路程!”

梁啟超對子女常給體貼細緻的幫助。他教導思莊做學問別耍孩子氣,做人卻要帶幾分孩子氣;為思永聯繫考古專家;為思忠約請西點軍校推薦人;牽掛最多的似乎還是思成,指導他《中國宮室史》、《中國美術史》的寫作,為他謀清華的教職,尤為操心的還是他和林徽因的婚事,推薦婚禮的地點,約請嘉賓,準備聘禮,籌劃新房,還細心囑咐結婚後第二天要到領事館向兩家祖宗及父母雙雙遙拜。

收錄的這些家信都寫於上世紀20年代,從中窺見的是一副父慈子愛的動人圖景,梁啟超心疼兒女,兒女也敬愛他,個個“拿爹爹當寶貝”,並以出色的成績告慰父母。此前幾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我們今天怎樣做父親》,在其中提出了為人父母者的三個核心:一是理解,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二是指導,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三是解放,使子女成一個獨立的人。對應於此,梁啟超真是一個難得的好父親的典範。

但環顧周圍,多少父母還是禍害,而子女還是其奴隸?多少家庭關係仍是畸形、變態與扭曲的?在考學時,戀愛時,創業時,很多父母成了子女自主選擇的最大阻力,而很多子女一方面委曲求全,在“孝”的重壓下喘不過氣來,另一方面又謬種流傳,在將來把這一悲劇繼續向下傳遞。魯迅説: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比照今日,前者便是屢見報端聲名狼藉的豪門惡少,後者便是深夜電台情感熱線裏哭訴被父母棒打鴛鴦的屌絲男女。

已近百年,還在懷念魯迅,説明我們鮮有長進。而今天的社會風氣,的確常有怪異的方向。父母對兒女好,兒女對父母好,難道不是天然應該的嗎?難道不應該是一種發自本心的美好情感嗎?但在電視上,朱軍們會流着大把廉價的眼淚來把所謂的“孝”作為一種秀,藝能界更會定期評選“十大孝子”來昭告天下,而法律甚至會將體制性漂流在外不便經常回家的人定義為違法者。微博上卻自有毒舌一語道出真相:開始就“孝順”立法,説明社保真的快破產了。正如蘇小和所説,一旦道德越過私人的範圍,就成了打手,成了工具,成了藉口。

不管世相如何,覺悟了的父母都應該學習梁啟超,“自己揹着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