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文史百科>

泰山《飛龍篇》碑刻與“繡虎”曹植

文史百科 閲讀(3.1W)

泰山魏曹植的《飛龍篇》詩碑現存於岱廟漢柏院東碑牆上,與東漢張衡的《四思篇》同刻於一塊碑上。碑高60釐米,寬110釐米。詩文13行,滿行11字,字徑4。5釐米,隸書。此碑原在岱廟環詠亭,為明萬曆年間重修環詠亭時所刻,書寫人不詳。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駐泰安時,改岱廟為中山市場,在環詠亭、道院建旅館澡塘,環詠亭被毀後,歷代名碑大都散失,此碑倖存,1958年置此至今。

泰山《飛龍篇》碑刻與“繡虎”曹植

曹植的《飛龍篇》是寫登泰山遇道人的詩篇。《飛龍篇》全詩為“晨遊泰山,雲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長跪問道。西登玉堂,金樓複道。授我仙藥,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翻譯出來為:“早上游覽泰山,雲霧繚繞。忽然遇到兩個仙童,臉色童顏煥發很有精神。乘坐着白鹿,手握靈芝草。我知道這就是修真之人,就長久地跪下來向他們請教。真人就走向西面玉石砌造的亭台,在黃金修建的樓上向我説道。給我仙藥,是神仙皇帝所製造的。他還教我怎樣個吃法,説是能還精補腦。壽命向金石一樣長久,永遠不會衰老。”

自東漢張道陵創道教後,其信徒很多,黃巾軍起義,就是以道教相號召的。泰山周圍,為黃巾軍活動地區,道教傳播亦廣。道家講究煉丹服食,可以長生不老,曹植遭兄曹丕的妒忌,抑鬱寡樂,其亦有惑於此,作為精神寄託,詩中多涉神仙怪誕之説。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字子建,曹操和卞氏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史載,他聰穎不羣,l0歲出頭的時候,就已經誦讀了幾十萬字的詩論及辭賦,還寫得一手好文章。一次,著名文人邯鄲淳從荊州來投奔曹操,曹操讓他去見曹植。曹植十分興奮,沐浴之後,披髮袒胸地舞了幾個回合,又背誦小説千言不止,接着他整頓衣冠,與邯鄲淳縱橫古今,侃侃而談,談罷宴飲,席上又是一番風流。邯鄲淳出來就對人説,曹植真是一個神人!所以當時人們便盛傳曹植是“繡虎”,意思是説他文采斑斕,獨領風騷,雄如虎王。

作為建安詩壇的代表,曹植的詩中有十餘首寫到了泰山,其中的代表作是《飛龍篇》、《驅車篇》、《仙人篇》等。這些作品中充滿了遊仙詩的奇幻和縹緲。詩中的泰山宛然仙境,羣山環抱、晨霧繚繞之中,白鹿、芝草、道童、真人,配以玉台、金樓、仙丹等,塑造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方外奇妙世界。

當然,曹植也只是藉此表達希冀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的願望,展現他擺脱塵世束縛,獲得生命自由的渴求。想想他當時的處境,“繡虎被囚”,有的應該只是苦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