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文史百科>

司馬睿和王導的關係 司馬睿是如何死的

文史百科 閲讀(3.31W)

遙想當年,漢高祖將韓信從草莽中提拔出來,任命為大將受到高祖劉邦的厚待和信任,韓信憑藉過人的軍事才能,迅速壯大了自己的力量,一度成為與漢高祖抗衡的勢力,讓深居朝廷的高祖劉邦,心裏甚是憂懼,最後由於忌憚韓信的勢力,而不得不在宮外處死了韓信。這種君臣之間相互對抗的例子不勝枚舉,時間到了西晉,同樣的故事也在上演着。

司馬睿和王導的關係 司馬睿是如何死的

魯愚遲鈍 無力馭政

司馬睿是中國封建皇朝中最少權威的一位開國之君。他之所以能夠稱帝於江南一隅,不是憑藉他本人的權威或者實力,而是因為他出身的西晉皇室在當時已成為漢族政權的象徵。只有在這一旗號之下,北方的大族才能在江南立足,南方的大族才能來自北方的各種勢力。在擁立司馬睿的大族中,琅邪王氏的勢力最強,影響最大,在司馬睿建立東晉朝的過程中,他的所有政治活動和各項政策都與王氏家族的關係極大。後來司馬睿試圖擺脱扶植者對他的控制,但是由於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這種努力不但沒有成功,還終於引發了王敦之亂,導致他的受辱身亡。

晉元帝司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東晉的開國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司馬睿,公元276年(咸寧二年)生於洛陽,祖父琅琊王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魏帝曹芳正始年間,始受封為南安亭侯。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從而控制了曹魏政府的實權。之後,司馬懿分別派諸子出任境內幾個重要地區的都督。司馬伷以寧朔將軍之職坐鎮鄴城。鄴城是曹操封魏時的都城,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素為屯兵屯糧的重鎮。司馬伷被委鎮此地,反映了司馬懿對他的重視。

公元290年,司馬覲去世,年僅十五歲的司馬睿依例襲琅邪王爵。同年四月,晉武帝司馬炎去世。繼立的司馬衷魯愚遲鈍,無力駕馭政局。而在此時,司馬睿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王導,他的出現對司馬睿登基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王導字茂弘,出身於北方頭等士族的琅邪王氏,公認的名士領袖王衍是其族兄。王氏家族在司馬睿的封地裏是大户士族,而司馬睿雖遲鈍沒有實權,但偏偏他的琅邪國在西晉裏又是大國。

公元304年七月,“八王之亂”進入高潮。東海王司馬越挾晉惠帝司馬衷親征鄴城。時任左將軍的司馬睿才29歲,他奉命參加了討鄴戰爭,和好兄弟王導一起奔赴討伐的前線。此次征伐,司馬越兵敗,逃回封國東海。惠帝及隨軍大臣被司馬穎劫掠入鄴,司馬睿也在其中。尤其幸運的是,司馬睿居然在此次劫難中,成功脱逃並在江東建立了自己的一個政權。

公元317年4月6日,司馬睿承製改元,即晉王位,改元建武,東晉建立,史稱東晉。對於當時傑出的人才,司馬睿皆有任命,紀瞻為軍祭酒,卞壼為從事中郎,周閗為倉曹屬,劉超為舍人,張闓及孔衍為參軍。

人才到位,司馬睿無異如虎添翼,更有了放開手腳大幹的條件,緊接着,王導又為他制定了“謙以接士,儉以足用,清靜為政,撫綏新舊。”的十六字戰略,司馬睿悉數採納,一時江東歸心。此後,又利用長江天險造成江東地區相對獨立的地理位置,休養生息,大力恢復生產,相對於中原的動亂,和平穩定的江東成了士民爭相避亂的理想之地,一時間又俊賢濟濟。

憂憤交加 撒手人寰

只不過,司馬睿做得最聰明也最愚蠢的一件事情是任用了王導。司馬睿即位後,因為在皇族中聲望不夠,勢力單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穩。但是,他重用了王導。王導運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馬睿,使北方南遷的士族也決意擁護司馬睿,穩定了東晉政權,維持了偏安局面。司馬睿十分感激王導,任他為宰相,執掌朝政。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完全信任王導,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蕭何”,司馬睿也知王導為蕭何,卻不知“成也蕭何敗蕭何”,實在是令人惋惜。

在司馬睿當政的時期,王氏家族出過八位皇后,可見晉朝外戚專權的程度,大權旁落,使得王氏家族牢牢控制着長江中游,朝廷內外的大臣、豪傑多被籠罩在王氏的權力之下。一時間,一抹灰色的雲朵逐漸籠罩在晉朝的天空之上,司馬氏家族的統治受到了威脅。

大權旁落引起司馬睿極大的不滿,他引用劉隗、刁協、戴淵等為心腹,試圖壓制王氏權勢,王導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導致司馬睿一敗塗地。無奈之下,司馬睿“脱戎衣,著朝服”對王氏兄弟低聲下氣,但是王氏兄弟並不買賬,反而日益猖狂。晚年的司馬睿,明明自己穩坐寶座,卻如同囚徒一樣被“軟禁”在皇宮之中任人擺佈。

他在惱怒中患上了憂鬱症,越病越重。有一個大臣叫荀組對他忠心不二,司馬睿最後一次掙扎,任命他為太尉兼太子太保,希望能發出一絲光亮。沒想到荀組不久就病死。司馬睿就此放棄了所有的幻想,322年,也就是建康城破的半年多後,司馬睿帶着無窮的憤恨和幽怨撒手人寰,終年4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