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強大的齊國為什麼會被弱小的燕國幾乎滅國?

野史祕聞 閲讀(5.03K)

“戰國七雄”當中,齊、楚、燕、韓、趙、魏、秦,其中韓、趙、魏,都是從春秋時期強大的晉國當中分裂出來的新興國家,齊國經歷了“田氏代齊”,國君從姜姓呂氏,換成了媯姓田氏,可以説也是一個新國。剩下的秦、楚、燕,都是春秋時期就存在的國家。這三國當中,秦國、楚國在春秋時代,就是強國、大國,只有燕國,一向是個弱國,存在感一直不太強。

強大的齊國為什麼會被弱小的燕國幾乎滅國?

燕國的確弱啊,它被封在當時整個華夏文明圈的邊緣地帶,本身離中原核心區就很遠,周圍又被“蠻夷”所包圍,生存實在是艱難。在春秋時期,它被山戎入侵,有賴於齊桓公的幫助,燕國才免於滅亡。進入戰國時代,眼見着魏國、齊國、趙國、秦國,中原這些大國相繼崛起,很長一段時間當中,燕國都躲在東北的角落裏,看着各路諸侯互爭雄長,很少有他什麼事。

但是到了戰國後期,燕國徹底火了一把,也終於證明了自己“七雄”的地位絕非幸致。

不過,在證明自己雄起之前,燕國要先受一次亡國之厄。燕王噲仰慕堯舜禪讓之遺風,決定把王位禪讓給丞相子之,這就把原本太子的繼承權給剝奪了。各方勢力難以平衡,燕國國內大亂。在戰國之世,一國動亂很容易造成國際影響,燕國的動亂成功吸引了虎視眈眈在國門之外的齊國的目光。這時候,齊國的國勢正如日中天。齊王看到有機可乘,發兵攻燕。燕人對自己的君王也很不滿,對於齊國來軍並不反感,反而開門迎接。於是齊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攻下了整個燕國。

但是燕國人心未附,本來只是把齊國當作解放者來看待的,等發現齊國有併吞燕國之意的時候,齊國在燕國也就待不住了,只好撤軍。但是齊國這次佔領,對燕國來説,是一次奇恥大辱,這埋下了日後燕國復仇的種子。燕國復國之後,燕昭王即位,發誓要報齊國這滅國之仇。他建黃金台招賢納士,招來了樂毅這樣的名將前來投奔。此時的齊國,西侵三晉,南拒楚國,又將新近膨脹起來的宋國給滅掉,勢力如日中天。但這也招致了諸侯的恐懼。齊國到處樹敵,諸侯所欠缺的,不過是一個機會罷了。

機會很快就來了。燕國發兵攻齊,除了楚國之外的剩下五國組成聯軍,一起攻進了齊國,短短几個月,連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只剩下了即墨和莒城,強大的齊國居然在頃刻之間,幾乎滅國。雖然日後齊國在田單等人的努力下,得以復國,但是齊國聲勢不再,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實力。

為什麼強大如斯的齊國,會被一個一直弱小的燕國給弄得幾乎亡國呢?這就不能只從這兩個國家的國力來看了,而要綜合考慮當時的“國際”局勢。可以説,燕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幾乎將齊國滅掉,和齊國後來竟然能夠復國,原因是一樣的,那就是各國勢力的平衡。當齊國勢力達到頂峯之時,也就是其他諸侯恐慌之時,他們不能允許齊國繼續再強大下去。這個時候,燕國以復仇的名義攻齊,各國正好藉機聯合起來,共同削弱齊國,這當然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於是也就都樂意出兵,幫燕國一把。

而在聯軍已經削弱了齊國,燕國仍然不依不饒繼續攻打齊國剩餘的兩座城,齊國幾乎已經亡國的時候,國際平衡又朝相反的方向被打破了。各國實力此消彼長,如果聽任燕國滅亡齊國,那麼吞下齊國這樣一個大國的燕國,將會變的多麼恐怖?那怎麼能行呢?

所以,表面上看,是齊國在田單等人的努力下,行反間計擠走了名將樂毅,又用“火牛陣”大敗燕軍,之後一路高歌猛進,終於得以復國,但是從背後看,在外國勢力的齊心合力干預下,在東方,既避免了崛起一個一家獨大的強大齊國,又沒有過度削弱齊國以至於讓燕國崛起,這是最符合各國利益的一種安排。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燕國火了這樣一把,可也沒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對燕國來説,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