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古代銅鏡:每星期要打磨一次 清代用做嫁粧

野史祕聞 閲讀(2.9W)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古人用的銅鏡到底長什麼樣呢?昨日,西安博物院展出的113件(組)古代銅鏡精品,讓觀眾近距離地感受古人的時尚生活

古代銅鏡:每星期要打磨一次 清代用做嫁粧

古代銅鏡每星期打磨一次

西安博物院收藏曆代銅鏡集英萃華,數量浩繁。為了慶祝第39個國際博物館日,西安博物院從該院典藏的4000多面銅鏡中精選出113件(組),推出此次“清冶銅華光耀長安”銅鏡精品展。其中大部分銅鏡是首次與公眾見面。

銅鏡是中國古代器物類文物中的重要品類,綿延4000多年,其精湛的工藝、華美的紋飾和豐富的精神文化含義,都受到人們廣泛的重視和喜愛。此次展覽通過對銅鏡形制、紋飾、銘文以及工藝的展現,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歷史記憶。

西安博物院藏品保管部楊弘毅告訴記者,古人用銅、錫、鉛等金屬鑄成銅鏡,以求對鏡梳粧。其中銅的比例一般佔70%左右,由於銅容易與空氣發生反應,所以要經常“護理”,通常每星期都要打磨一次。

漢代彩繪鏡再現貴族生活場景

展覽中,一面漢代彩繪車馬人物鏡引人注目。這面鏡出自西漢京畿地區,彩繪非常精美,色彩鮮亮明麗。鏡為圓形,三絃鈕,圓鈕座,緣飾十六連弧紋,鏡背一週寬弦紋將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內區紋飾以淺綠色為地,上繪雲氣紋及四朵盛開的紅花,外區底色塗朱彩,其上繪有人物、奔馬和樹木等,為出行、狩獵等場景。

楊弘毅介紹,彩繪鏡是在素鏡背上施以彩繪圖案,出土數量極少,屬銅鏡中的罕見品類。彩繪鏡流行的時期較短,多集中在戰國時期。這面彩繪鏡與戰國鏡風格迥異。銘文鏡也是漢代的獨特創造。“見日之光,長毋相忘”是常見的漢代鏡銘,寓意“永不相忘”。所以漢鏡成為象徵忠貞愛情的信物。

展覽中,一件唐代金背瑞獸葡萄鏡,鏡背貼一金殼,其上錘鍱出浮雕式裝飾紋樣。據《舊唐書·高季輔傳》載:“太宗曾賜金背鏡一面,以表其清鑑”,這裏所説的“金背鏡”指的就是這種背面貼金殼的銅鏡。鏡背的紋樣將漢代流行的瑞獸紋飾與西域傳入的葡萄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突破了傳統的規矩格局,創造出了活潑、開放、富於變化和具有神祕色彩的裝飾圖案,也是盛世唐朝對外文化交流的實證。

清代銅鏡主要用做嫁粧

到了宋代,銅鏡開始大量普及,鏡型趨向多樣化,還出現了具柄鏡。“貴族對鏡梳粧都有人伺候,這種帶柄的銅鏡則便於普通平民使用。”楊弘毅解釋道。

由於玻璃鏡的廣泛使用,銅鏡於清代中期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展覽中,一面清代五蝠雙喜鏡在祝福着新人的同時,也成了中國銅鏡發展到最後的歷史見證物。五蝠雙喜鏡是舊時女子出嫁時極受歡迎的嫁粧。蝠取諧音“福”,五蝠便是“五福”,雙喜表示喜上加喜。

在漫長歲月的延宕中,銅鏡文化在國人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長期影響依然保留。用銅鏡和其他鏡子“趨吉避凶”的文化習慣也依然存在,並保留在西安地區的民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