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清朝皇貴妃與明朝皇貴妃有什麼不同之處?

野史祕聞 閲讀(1.94W)

我們在看影視劇的時候,常常會聽到裏面的侍女喊什麼“淑妃娘娘”、“皇后娘娘”、“貴妃娘娘”等等各種娘娘的稱號,那麼,這個“貴妃娘娘”與我們所瞭解到的“皇貴妃”又有什麼區別呢?而我們所熟知的清朝的皇貴妃,比之以前朝代的皇貴妃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我們就好好來説道説道。

清朝皇貴妃與明朝皇貴妃有什麼不同之處?

“皇貴妃”這個稱號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是在明朝的時候,而在明朝的歷史上,第一位得到人們認可的“皇貴妃”還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萬氏。在之後,“皇貴妃”這個稱號也由此延續了下來。

而説到“皇貴妃”與“貴妃”的區別,簡單點來説,“皇貴妃”就是在“貴妃”二字之前加了個“皇”字,明顯就是要比“貴妃”的等級要高一級,是僅次於皇后之下的。若宮中沒有皇后,那皇貴妃就是六宮之主。其職位就相當於副皇后。

但與明朝的可以同時冊封多人為皇貴妃的冊立不同,清朝的皇貴妃僅可設一人,不會出現同時冊封多人為皇貴妃的時候,並且清朝大多皇帝在位的時候,也都只冊封了一人為皇貴妃。

另一個不同就是,明朝的皇貴妃,原是用來冊封明朝後宮最得寵、尊貴的妃子。也就是所,這些妃子並不能冊封為皇后,但是皇帝確實有非常喜愛她們,就讓她們作了皇貴妃,作後宮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但在清朝,在順治帝冊封了董鄂妃為皇貴妃之後,後來的皇帝在想將妃嬪繼立為中宮的時候,一般會先封為皇貴妃,暫時管理後宮,然後再封為皇后。

也可以説在清朝,封妃子為皇貴妃,就相當於是在她們成為皇后之前的一個考驗,或是一個測試。皇帝通過你管理後宮的這段時間的表現,再來決定是不是要將你立為皇后。譬如:清聖祖康熙的皇貴妃佟佳氏,即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也就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歷史上著名的“一天皇后”;還有清高宗乾隆的皇貴妃烏喇納喇氏,即純帝繼皇后;還有清仁宗嘉慶的皇貴妃鈕祜祿氏,即孝和睿皇后;以及清宣宗道光的全皇貴妃鈕祜祿氏,即孝全成皇后。這四位都是在皇帝還在位的時候先由妃位封為皇貴妃,然後再封為的皇后。所以可以説,封為了皇貴妃,就相當於一半踏進了皇后的門檻。

還有一個不同,那就是明朝的皇貴妃,大多都是在皇帝還在位的時候,由他們自己所冊封的,但在清朝歷史上所冊封的二十八位皇貴妃中,只有十位是在皇帝還在位的時候所冊封的,其他的要不就是已死,被皇帝所追封的諡號,要不就是被下一任皇帝所加尊為皇貴妃。清朝算上建號之後,總共是十三位皇帝,但其在位時所封的皇貴妃卻只有十位,而其中的四位後來還被封為了皇后,由此可見他們對冊封皇貴妃一位的重視,當然,也可以説,能夠被冊封為皇貴妃,在很大程度上也説明了此妃子的受寵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