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古人出遊要帶馬桶 浪跡天涯並不浪漫

野史祕聞 閲讀(2.59W)

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大約是今人古人都可以有的,可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對過去的人而言就是天方夜譚了。條件簡陋不説,沿途的危險重重,教人望而卻步。《論語》所説的“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告誡。

古人出遊要帶馬桶 浪跡天涯並不浪漫

旅行有風險,上路須謹慎

愛旅行的驢友,想必都知道徐霞客。或許,你所瞭解到的徐霞客,是位偉大的旅行家和冒險家,他不但憑藉布衣之身,而且傾盡一生之力,踏遍當時除四川外的兩京十二省之地。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旅途的艱辛以及為完成此次“壯舉”所付出的代價。

明代的旅遊活動十分興盛,尤其到了晚明,大眾化的旅遊更是成為一時的風尚。縱然如此,以冶遊為目的出行,大部分也都是短距離的,雖然一些名山大澤通常是著名的旅遊景點,由於路程遙遠,能夠到達的人並不多,於是散落於城市中的園林便成為了出行最佳的選擇。再看徐霞客遊歷過的地方,生長於江蘇江陰的他,不僅把附近的江浙、安徽、江西、山東一帶的名山大川全都跑了個遍,在最後一次旅程中,他甚至跑到了湖廣、貴州、雲南一帶,四年都沒有回家。他到過的這些地方,有的是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嶺,有的則是荒涼偏僻的邊疆之地。

那時候的交通工具不像現在飛機、高鐵這樣方便,除了騎馬、乘舟,偶爾乘肩輿、轎子,大部分路程,徐霞客都要徒步。長途跋涉最終讓徐霞客在完成最後一次出遊歸來的途中“兩足俱廢”,麗江太守派人用肩輿將他送回江陰的家中後,他已經“不能肅客”,“惟置怪石於石榻前,摩挲相對”。

旅行條件簡陋之外,徐霞客還需要和沿路的盜匪鬥智鬥勇。猖獗的盜匪是旅行中除了自然災害之外對旅客構成的最大威脅。徐霞客本人在旅程中就曾三次遇盜,有一次卧眠於船上,半夜賊竟破艙而入,船伕父子二人慘死,所幸的是,“亂刃交戟”之下,盜匪除了搶走了徐霞客所帶的行裝,未傷及其性命。

明清小説中有很多關於盜賊出沒、劫掠商旅的情節描寫,在一些地方誌中,往往也有盜賊縱橫於要道,商旅不敢行的記載。保存至今的《一統路程圖記》《士商類要》等明清商書中,還有對商人在旅行安全方面的提醒,對於容易出現盜賊土匪的路段,商書一一進行了説明。此外,對於那些以走私為由的小販,以及對外地來客十分熱心的牙行,商書中也做出了警告,這些人往往心懷不軌,外表良善,實則很有可能為盜匪等不法之徒。

徐霞客十六次出遊皆能平安歸來,這個壯舉為他在後世贏得了“偉大旅行家”的美譽,也為他在當時的文人圈中贏得了聲譽和美名。文壇領袖錢謙益曾專門撰文紀念他,時人論及徐霞客時,也多以“奇人”贊之。

稱其為“奇”,部分是由於他的“不務正業”。在那個以科舉入仕為正途的年代裏,他非但不習舉業,反而花了大把時間在外遠遊。不僅如此,他的遊還不以純玩為目的,沿途欣賞風景的同時,他還對各地的人文、地理等進行了考察和記錄,寫下了被今天視為經典的《徐霞客遊記》。這部“皇皇鉅著”在徐霞客生活的年代裏,既不能用來售賣以餬口,亦不能用來作為入仕的敲門磚。用優雅的語言評價徐霞客,他是“奇於時與世”,説白了,在當時的凡夫俗子看來,他就是吃飽了撐着沒事幹。

放棄正大光明的前途,將自己放逐於天涯,這是徐霞客為他的旅行所付出的第一個代價。除此之外,為了完成他的旅行大業,他差不多快要將家業都搭進去了。先來講一個小插曲。古人的長途旅行,一般都是有特定目的的,明代以前多為公差、出使、赴任、離職等公務旅行,再就是為了參加科舉的考試之旅。明代以後,隨着商品經濟的日漸繁榮,從事長途貿易的商人越來越多,為了負貨販運,他們也時常奔波在旅途中。導致以“遊玩”為目的的長途旅遊的稀少,一方面是剛才提到的條件艱辛、風險重重,另外一方面,就是旅費的昂貴。公務旅行可以報銷,商人長途販運可以盈利,科舉赴試可以光耀門楣,而且家族中會有專門的經費支持,唯有像徐霞客這般,只能完全依靠自費。

徐霞客的家境還是比較殷實的,雖然他自己不事生產,他的母親卻“經營有方”。早先幾次出遊,他基本上都是依靠家庭支出。由於出行時日不是特別長,出行的地方也沒有像後來的那麼遠,早期的旅費對他而言還是相對充裕的。不過,後面幾次就不行了,尤其是他的西南之行,不但遠,而且時間長,再加上旅途中遇盜,倘若沒有向友人借貸,沒有同鄉的接濟,或者是地方官府的饋贈,他很有可能會因為難以為繼而選擇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