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趣聞 清朝滿人官員為何以自稱奴才為榮?

野史祕聞 閲讀(3.03W)

在清宮戲中我們常能見到,好多大臣官職極高見到皇帝仍然自稱奴才,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些自稱奴才的大臣都是滿臣,只有滿臣會自稱奴才,而漢族大臣則大多數用“皇上”稱呼皇帝,用“臣”自稱。有時會讓人捧腹大笑,還以為滿人天生當奴才上癮似得。其實在清朝,這是滿族內部固有的主奴體系,是貫串清朝一朝的滿族文化現象。

趣聞 清朝滿人官員為何以自稱奴才為榮?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後,建立八旗制度,八旗旗主為努爾哈赤及其嫡系子孫,八旗稱呼自己的旗主滿語為“領主”,我們後賴翻譯成漢語為“主子”,與之對應的即為我們日常理解的自稱:“奴才”。此説法是旗人內部的説法。這種人身依附關係類似於中世紀歐洲的領主和家臣,日本戰國時期的大名和家臣的關係。跟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主子和奴才的關係並不太一樣。

有清一朝,主奴關係也是在變化的,在乾隆之前,由於上三旗乃皇帝親統之旗,皇帝本人即為旗主,上三旗的旗人能稱皇帝為主子,對皇帝自稱奴才,同時內務府為皇室服務,所以內務府的包衣奴才也可以稱皇上為主子。下五旗的旗主是各旗旗主王爺,所以下五旗的人只能稱自己的旗主王爺為主子,而不能這樣稱皇帝。雍正帝就時常批奏摺時告誡漢臣不要自稱“奴才”,不合身份,用今天的看法是,你想當奴才還不夠格。

到了乾隆時期,皇帝被稱為“八旗共主”所以所有八旗子弟都可以稱皇帝為“主子”而自甘為“奴才”了。到了乾隆後期,為了便於統一認知,乾隆規定,公事上都稱呼為“臣”,有請安、謝恩之類的可以自稱“奴才”,漢軍旗稱呼嚴禁自稱“奴才”,與漢人大臣一樣以“臣”自稱。

主奴文化統治不是我們日常理解的奴隸主和奴隸的關係。在清朝,滿人作為整體的特權團體,有着獨特意識識別性,即“滿人是一家”。皇帝相當於這個大家族的族長,各旗旗主相當於家的主事人,而旗下滿人則是從屬於這個特權家族的成員。對外,他們依靠這個家族管理漢族、蒙族、藏族、回族等龐大的其他族羣,從其他族羣身上獲得養分,對內他們團結在以皇室為核心的特權階層中,積極壯大自己的族羣,已獲得分享權力的資格和能力

為了以示與漢臣的區別,滿族官員以這個特定稱呼來彰顯自己作為“天子近臣”的地位。而現實也證實了這一點,在滿清一朝,滿人集團為自己族羣開闢的特權、特供的特殊途徑異常快捷。旗人的奴才和包衣的權利甚至大過很多的通過科舉而來的大臣,能被直接任命為顯赫官僚。比如滿人中的和珅,漢人中的李衞,曹寅等等。因為有着現實的利益訴求,所以在清朝一代,有人一旦被“抬旗”,整個家族都會出現歡欣鼓舞當奴才的場面。這證明他們終於進入到了特權階層,可以享受更好、更多的待遇。

這種主奴關係不僅僅侷限在高層,即使在農村田莊的羣體中也很流行。將田莊掛在一個滿洲旗人下面,自稱奴才,從而避免納税。每年只需給旗人主子定點上供田莊產出即可,每逢莊子裏的婚俗嫁娶,身為主子的旗人還會賞下來金銀物品,賞賜的東西的價值要遠遠高於上供的產出。這是這種現實的利益訴求,導致了人們爭當奴才的現象。而到如今了,還有人以祖上為包衣奴才自得,簡直不明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