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諸葛亮謀殺了魏延親手把蜀漢送上絕路 悲乎

野史祕聞 閲讀(3.33W)

諸葛亮一生足智多謀,用兵如神,使劉備“如魚得水”,三分天下而得其一。然而他事必躬親,不給後生鍛鍊的機會,從而導致蜀漢後期無人才可用,廖化當先鋒就是最好的諷刺。

諸葛亮謀殺了魏延親手把蜀漢送上絕路 悲乎

其實,即使蜀漢後期無人可用,有文武雙全的姜維與此人在,不説拖死司馬懿一統三國,防守成都,以待時變是綽綽有餘的。此人是誰,唯都亭侯魏延不能勝任也。那麼魏延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下:

部曲投奔,屢立戰功

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北還,軍事重鎮荊州則被曹、劉、孫三家瓜分。當時曹操據有河北四州、豫州、兗州、、徐州、司州、雍州部分、荊州部分地區,勢力依然相當雄厚,孫權佔據揚州、荊州部分地區,後來又得交州,國險民附。唯獨劉備實力最弱,雖然後來從孫權手中借得荊州的南郡部分地區,但仍然很弱小,劉備勢力要生存並發展,只有如隆中決策所言,西取蜀川。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進擊張魯,魏延以部曲投奔劉備,隨劉備入蜀,因為驍勇善戰,數有戰功,所以被提拔為牙門將軍,深受劉備信任。

不負君命,鎮守漢中

劉備進位漢中王,政治軍事中心將要遷到成都,這時候,需要一位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軍事重鎮——漢中,(今陝西漢中)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必定是張飛,張飛也以為必定是自己。劉備卻拔魏延為都督,總督漢中,封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劉備大會羣臣,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劉備稱讚道:“好”,眾人都認為他所説的很有氣勢。

魏延鎮守漢中的時期,正是蜀漢政權岌岌可危之時。建安二十四年(218年)下半年,劉備的荊州三郡被盟友孫權奪去,關羽也被東吳殺害。劉備怒不可遏,在稱帝后不久,就傾全國力量東征孫權,結果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擊敗。這一敗,導致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內部引起了騷動和反叛,曹魏隨時有可能進攻漢中,但是由於魏延治軍有方,守衞得當,使得曹魏不敢窺視漢中,後來魏延死後,王平等人沿用魏延的鎮守方針,成功的擊退了曹魏軍的進攻。

西入羌中,大破郭淮

建興八年,曹魏司馬懿率大軍入寇蜀漢漢中地區,被蜀漢軍隊在正面擋住了曹魏軍隊的進攻。

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魏延不愧為蜀漢名將,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居然在陽溪破郭淮、費瑤等。

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還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時,魏延曾經進獻過“子午谷奇謀”:“讓諸葛亮分撥自己一萬軍隊出子午谷,奪取雍州長安和潼關,諸葛亮自祁山攻雍州,然後異道會於潼關。”可以説這時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即使不能一舉統一大業,至少有望將雍州併入蜀地。當時魏國派駐邊防的安西將軍夏侯楙乃曹操女婿,"素無武略","又多蓄妾",因着與魏文帝曹丕的關係才獲得這一荷守一方重鎮的職位。魏延看準此一機緣,遂大膽向諸葛亮提議道:"給我一萬人,自帶糧草,循秦嶺以東疾進,不出十日可到長安。膽怯的夏侯楙見我蜀兵天降,必然倉皇而逃。曹丕若想率軍親征,最起碼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達。這樣,咸陽以西可一舉而定。"

今天的公論是:魏延的計劃雖然冒險,但成功的可能極大,因為他對當時敵我形勢及當地特殊地形的判斷都是非常準確的。考慮到後來蜀漢滅於魏國之手,乃是由於魏國大將鄧艾採取了相似的"奇險"戰略,諸葛亮對魏延提議的否決,便只能讓我們深感遺憾了。

對於如此膽識過人,有勇有謀的魏大將軍,我們的孔明軍師只因他腦後長有反骨,死後都要設計殺他。魏延之忠心日月可鑑,在《三國志》中記載得很清楚:“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魏延背上“反賊”的罵名真乃千古奇冤。就算不採納他的計謀,也不必殺他啊,這實在是諸葛亮的一大過錯。

倘若魏延不死,綿竹可守,劍閣可守,漢中可守,成都可守!其與姜維併力抗敵,定能打敗鍾會鄧艾等輩。如此説來,是我們的諸葛軍師一手造就了魏延的慘死,從而把蜀漢送上了絕路。悲乎!(原文來自小娛大樂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