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秦始皇第一次到洞庭湖 就造了一個這樣的孽

野史祕聞 閲讀(2.22W)

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秦始皇稱帝后的第三年,秦始皇開始第一次東巡。

秦始皇第一次到洞庭湖 就造了一個這樣的孽

為了方便出巡,秦始皇之前是做了許多準備工作的。東巡前一年,他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全國修通了九條主要馳道,有從今高陵通上郡(陝北)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走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走今商洛通東南的武關道,過秦嶺通四川的棧道,出今隴縣通寧夏、甘肅的西方道,沿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等。據説,馳道寬的達五十步(約69米),道旁遍植青松,隔三丈植一棵,筆直寬闊,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

東巡的大致路線是,由咸陽至鄒澤山(山東鄒縣南),登泰山、樑父(山東泰安南),沿渤海東行,過黃縣、腄(黃指山東黃縣,腄指山東福山),走成山(山東成山頭),登芝罘(山東芝罘島)。南至琅邪,過彭城(徐州),西南行渡淮,至衡山,入洞庭湖,至湘山祠,由武關道回咸陽。

一人登天,雞犬不寧,歷代帝王喜歡折騰者甚眾,秦始皇更是如此。他這次東巡歷時半年多,興師動眾,可謂出盡了風頭。他先到泰山封禪,樹碑立傳,又安排徐市,徵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尋長生不老藥。接着,繼續向東,經煙台向南到達膠南,登上了琅琊山。

他站立琅琊山頭,雙手插腰,舉目四望,正當要慨歎幾句之時,看到一古台遺址,遂問左右:“此台何人所建?誰知來歷?”左右有人報告説,此台為越王勾踐所築,勾踐稱霸時,曾於瑯琊山修築一高台,號召秦晉齊楚,在台上歃血為盟,共輔周室,至今已有數百年,如今人去台空,徒留歎息。秦始皇聽後,暗忖道:“一小小越王,僻處東南,尚能修築瑯琊台,爭霸中原,朕如今縱橫天下,擁有寰宇,其蓋世之功誰人能及?”他要與越王爭一高低。

於是,他曉諭左右,即刻削平舊台,重建新台,新台必須又高又大,數倍於前。命令下去後,不久得到彙報説,偌大工程,非數月半年不能完工,請始皇寬限時日。秦始皇不高興了,睥睨道:“修築這麼一個小工程,還要半年,難道要把人等老?朕暫時不走,留此督工,趕快增加人馬,日夜開工。”秦始皇是個暴脾氣,臣工怕掉腦袋,趕快全民動員,安排地方官分派任務,招募伕役,一萬人不夠,增加到兩萬,兩萬人不夠,再加到三萬。這三萬人齊聚瑯琊山,日夜加班,監工們又眼睛賊亮,誰偷懶,鞭子就落到誰的背上,工地上一片鬼哭狼嚎。

不想剛過三月,一個巨大的台子竟然有模有樣地建成了,只見台基三層,層高五丈,台下可居數萬人家,巍峨雄偉,美輪美奐。秦始皇親自督造的工程,他當然也非常滿意,高興之下,即令給予有功者嘉獎,安排這三萬工役遷居台下,免役十二年。

儘管是個勞民傷財的重複建設,但建了這麼一個大工程,當然要勒石為記,吹捧吹捧,於是立琅琊石碑,其中有這樣幾句:“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户,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功蓋五帝,澤及牛馬”,偌大的台子,偌大的口氣,其內心之腫脹可見一斑。

數月之後,秦始皇由水路乘船到達洞庭湖,準備一湘山祠一遊。誰知,船過洞庭時,狂風驟起,巨浪滔天,船在風浪中飄搖,幾次險些翻沉,嚇得秦始皇魂飛魄散。幸虧皇帝的船與普通的船不一樣,它更堅固,船工技藝又更精湛,最後終於駛近了岸邊。

上得岸來,秦始皇驚魂未定,怒火中燒,他沒好氣地問身邊人,湘山祠中供奉何神?回答説湘君。秦始皇一把無名怒火撒向了湘君,他怒道:“皇帝出巡,百神開道,甚麼湘君,也敢來驚擾?!”馬上下令,伐木燒山,左右遂安排地方官,徵三千人,開到君山,把山上所有樹木統統砍掉,然後一把火把個湘君老巢燒個精光。不難看出,拿神出氣,也是秦始皇的一大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