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科舉考場死亡事件 清朝考生壓力大自碎睾丸而死

野史祕聞 閲讀(3.33W)

在古代,考場中的死亡事件時常會發生。但是出於自身原因的死亡想必還是屈指可數。在清朝就有一個考生,因為自身產生的壓力過大了自殺,他自殺的方式也很特別:“自碎睾丸”。那麼這件事是如何發展的這位考生選擇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呢?難道他已經得了抑鬱症?一起接着往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科舉考場死亡事件 清朝考生壓力大自碎睾丸而死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福建鄉試時,由於天氣酷熱,考生中暑生病,頭場就有4個人死在考場,第二場又有3個考生還沒有考完就病死在號舍中。咸豐年間某次浙江鄉試,一名山陰考生突然發瘋。他不答題,只在試卷上題了兩首絕句,其中一首是:“黃土叢深白骨眠,淒涼情事渺秋煙。

何須更作登科記,修到鴛鴦便是仙。”回到寓所便死了。光緒十一年浙江鄉試第二場即將開始的黎明,一個考生用小刀在自己的腹部猛劃了十幾下,被抬出了貢院。光緒壬寅科(1902年)浙江鄉試,有的考生不堪忍受考場的巨大壓力,直接在考場中自殺。“場會考生死者三人。一死於蛇,一以燭籤自刺,一自碎其睾丸。”那得是多麼巨大的苦楚和壓力,才讓後兩位考生選擇了那般痛苦的死法啊!

中國古代科舉的"連中三元"

我國的科舉制度始於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終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前後經歷1300餘年。科舉考試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童生,考中後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考秀才是初級考試,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鄉試才是科舉正式考試的開始。鄉試每隔三年在省城舉行,秀才可以參加,考中的叫舉人,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最高層次的考試是殿試。殿試又稱御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殿試在皇帝的金鑾殿舉行,參加考試者是貢士,考中以後一甲叫進士及第,二甲叫進士出身,三甲叫同進士出身。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再高一級是會試,因由禮部主持,在春天舉行,所以又稱“禮部試”、“春試”。會試在京師舉行,赴考者是舉人,考中之後稱貢士。會試的第一名叫“會元”。

一個考生只有在這三次考試中都是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三項桂冠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稱為“連中三元”。

因此,在長達1300餘年的科舉中,能夠摘下“三元”桂冠的,僅僅17人,平均百年才有一人。他們是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寘、王若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黃觀、商輅、王名世;清朝的錢檠(qíng)、陳繼昌、戴衢亨和王玉壁。他們不愧是歷史之俊彥,人傑中的人傑,奇才中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