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宮廷喪禮 乾隆皇帝為崇慶皇太后送殯

野史祕聞 閲讀(1.54W)

中國人將白色作為喪禮的顏色,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幾乎和所有現代人都不一樣。這一習俗可能的原因是中國人覺得應該穿未經染制的布料。古以色列人在同一場合穿的粗布衣和中國的喪服非常相似。

宮廷喪禮 乾隆皇帝為崇慶皇太后送殯

第一個人物展示的是夏季的喪服。長袍是白色的,頭上戴的是尖頂的無邊軟帽,既沒有紅色絲綢的流蘇,也沒有裝飾普通男士便帽的牛毛。他們的鞋同樣也是白色的。一號區域裏的年輕人一隻胳膊裏夾着一卷白布,這卷布是用來覆蓋他們的房子用的。他手裏拿着一杆同樣顏色的布幡,這杆幡是用來代替家門前尤其是店鋪前的裝飾用的。這種幡包括流蘇和棉質的飾帶,懸掛在一個小亭子上用來模擬中國花園裏的涼亭。人物2展示了一個喪禮上的中國人。首先要注意到他的頭上,他戴的是一頂和我們的睡帽相似的無邊帽,頂上有一條寬帶子。

1777年3月,太后——乾隆之母去世,北京舉辦了一套完備的宮廷喪禮。

太后剛斷氣,一名朝廷重臣就去傳令打開皇帝進出的城門。皇帝緊隨其後回到他的宮殿,等待太后的靈柩。抬靈柩時不能哭,就像太后還活着,只是夜裏微服出行一樣。同一天,巡查就會命令店鋪收起大街上的鍍金招牌和彩色的裝飾。

第二天,所有官員無一例外要參加喪禮,也就是説,他們要穿上素白布做的長袍,外面穿黑緞子做的馬甲,散開頭髮,摘下帽子上的紅絲線,穿上布制的靴子。整整十七日內,他們不許去別處,尤其不能舉行任何娛樂活動,比如唱戲、遊逛、宴請等等。律法甚至規定這時他們應暫時和妻妾分居。為了不違反這一點,大部分官員都日夜待在各自的衙門。

百日之內,任何人,無論其地位條件,都不許剃頭,不許奏樂,不許舉行典禮。婚嫁也被禁止,但這一禁令僅持續一個月,且自太后殯天之日而非發佈諭令之日算起。簡而言之,所有人都被迫表現出一種表面上的悲痛。

之後,朝廷偶爾會用一些告示來向老百姓展示天子(即皇帝)的悲痛。

這些告示有:第一,皇帝向臣民公佈太后生活、生病及殯天的細節。第二,太后的遺詔。

遺詔用很長的篇幅恭維了使其八十六歲高壽仍然身體康健的朝廷,之後,太后又提到了突如其來的一場疾病,而疾病的發展使她察覺了自己生命的盡頭。遺詔的最後是太后安慰皇帝,並且根據中國的學説,在太廟裏祭祀天地並向列祖列宗祈福。

到了出殯的日子,太后的靈駕浩浩蕩蕩地出了宮。跟在皇帝家眷後面的是靈幡、靈傘、華蓋等。這些物品都做五色,每樣都有五件。

這些儀仗後面是一些駱駝和馬匹,雙列並行,馱的是出遠門的所有用具。後面跟着的是小車、輪椅、轎子、扶手椅、靠背椅、凳子、墊子、箱子、盆以及所有梳洗用品。這些物品全部排成二十四行。太后的首飾珠寶以及最喜歡的用品,比如鏡子、衣刷、扇子、盒子、錢袋以及其他類似的物品都由侍奉的太監拿着。然後還有人極其恭敬地捧着太后晚年走路用的小手杖。太后宮中的高級官員以及皇子皇孫在梓宮前扶靈。太后的梓宮由八十個抬夫抬着,他們都穿着深紅色緞子做的、繡滿了不同圖案和刺繡的五色長袍,用肩膀抬着太后的靈柩,沉重緩慢地走着。時不時他們會被旁邊穿着同樣服飾的抬夫替換下來。

梓宮後面跟着的是皇帝的嬪妃們、皇子的福晉們、朝中重臣的誥命夫人們,以及宮中的公主們。她們都騎在馬上聚在一起,四周由層層太監和執長矛的士兵守衞着。

靈駕經過時,閒散宗室見到梓宮就要立刻下跪迎接,靈駕過去之後才能起身按等級跟隨在後面。

出殯隊伍會不時停下,禮部官員走到靈柩旁,向靈柩跪拜磕三個頭,斟三杯酒,將酒灑在地上。如此重複兩次之後,他們再焚燒五千張紙錢,然後繼續前進。

皇帝走在靈駕前直到皇宮的外宮門。在一間建立了追思台的宮殿裏,他跪拜九次,祭三杯酒,然後上香貢獻祭品,最終皇帝還是忍不住哭起來。

這些都是在離京城兩公里郊區太后的行宮舉行的。存放太后靈柩的宮殿取名為九經三事殿。

紀念這位母親的儀式日夜舉行。5月20日,也就是太后殯天后的六十九日,靈駕出發去西陵。西陵距北京超過三十公里,是先帝雍正的陵墓,在他的陵墓的旁邊就修建了另一座宏偉的陵墓。這次大出殯禮儀毫不輕鬆。大出殯時比較奇特的是,皇帝御道旁邊會修另一條快捷的道路。這條路有時會穿過農田,農田的主人可以得到按預計最豐盛收成的賠償。埃米爾特神父説:“用這種方法,地主可以獲得雙份好處。根據可能的好收成計算的賠償,以及他們能真正得到的豐收。因為送殯結束以後他們可以立刻收回他們的地,犁地後就可以及時地播種。”

5月31日,太后梓宮送至陵墓,而且“皇帝在痛哭一場之後,永遠地關上了陵墓的大門”。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小小不足,”埃米爾特神父補充道,“中國人的不足就是喜歡將事情做到極限,尤其是,當生養他們的父母去世時,他們的痛苦的外在表現。堯舜時期更甚。喪禮的嚴格程度應與人們的體力相適應。孔子説,只需要三天不吃不喝、使人虛弱到需要拄枴杖而行就可以了。所以,他不同意,父母去世三天之後還剋制一切飲食。”

乾隆作為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他非常鼓勵且全力支持所有臣民尊敬老人。皇帝在全國範圍內給德行高尚或者年老體衰的老人賞賜物品或者銀兩以褒獎他們的高齡。最後,皇帝在紫禁城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了三千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