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百名專家破解秦俑為何人設計製作等八項謎團

野史祕聞 閲讀(2.81W)

在秦兵馬俑發掘35週年和秦兵馬俑博物館開館30週年之際,國內外100餘位專家學者前日雲集西安,召開秦俑學第七屆學術研討會,對秦俑進行再次審讀和研究,並提出一些新的觀點。

百名專家破解秦俑為何人設計製作等八項謎團

NO.1誰是兵馬俑的主人

“秦俑坑是誰的陪葬坑?這是秦俑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的重大學術問題。”被譽為“秦兵馬俑之父”的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著名考古專家袁仲一告訴記者,有人認為兵馬俑坑是宣太后墓的陪葬坑。宣太后葬芷陽(今臨潼區韓峪鄉),墓不在俑坑附近,此説不正確。秦俑考古隊於1975年明確提出:秦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事實證明這一指認是正確的。

NO.2地下軍陣應是宿衞軍

關於秦俑坑的性質問題,學術界意見不一,概括起來有:送葬的俑羣説;紀念戰功的“封”説;三種衞軍説(一號坑為守衞宮城的衞士,二號坑為京師屯衞兵,三號坑為郎衞);守衞京城的宿衞軍説等。

袁仲一研究認為,秦中央軍有三種:一是郎衞,擔任殿內警衞,出充車騎扈從;二是守衞宮殿門的衞隊;三是守衞京城的部隊。3個兵馬俑坑均位於始皇陵園外城垣的東側,應是第三種,即守衞京城的衞隊,名曰宿衞軍。

NO.3秦俑坑何時開建

兵馬俑坑何時開建,史料沒有明確記載。俑坑內出土的銅兵器銘文中時代最晚者為5件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寺工鈹。由此推測,秦俑坑的修建當是在統一全國後進行的。俑坑修建的時間下限應是在公元前209年,俑坑修建大約用十年左右時間。

NO.4誰是秦俑設計製作者

兵馬俑的設計者是誰,文獻沒有記載。古代帝王陵園的規劃藍圖是由相邦受王命主持設計的。兵馬俑是在公元前221至前210年修建,在此期間的丞相有隗狀、王綰、馮去疾、李斯等人。這幾人誰是主持設計者很難斷定,只能籠統地説是右丞相主持設計的。

NO.5秦軍中如何區別地位高低

秦軍陣中區別地位高低的標誌不是服裝的顏色,而是鎧甲與冠形制的不同。高級軍吏俑身穿彩色魚鱗甲,頭戴鶡冠。中級軍吏俑身穿帶彩色花邊的前胸甲或帶彩色的齊邊筒子甲,頭戴雙板長冠。下級軍吏俑身穿不帶彩色花紋的黑色甲,頭戴單板長冠。一般士兵俑身穿黑色甲。根據上述標識便知其職位高低。

NO.6俑坑內為何沒有鐵兵器

兵馬俑坑出土的基本上都是青銅兵器,鐵兵器只出土鐵矛一件,鐵鏃兩件。有人認為,秦王朝時期銅兵器已成為陳舊落後的兵器。

對此袁仲一説,戰國和秦朝時雖出現了鐵兵器,但戰國及秦王朝時軍隊裝備的主要是青銅兵器,這是因當時鍊鐵工藝不足,不能大規模製造鐵兵器。秦俑坑出土的大批青銅兵器,製作工藝精湛、殺傷力很強,不能説是陳舊落後的兵器。

NO.7戰馬為何不披馬甲

俑坑戰車的車馬為什麼不披馬甲呢?袁仲一説,車馬披甲為重裝車,用作衝車有較大的威力,但臃腫、笨重、行動不便,所以戰國及秦王朝時多用輕車,馬不披甲。俑坑出土的騎兵馬不披甲,應是輕騎兵。

NO.8武士俑為何不戴頭盔

兵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一律不戴頭盔,於是引起人們種種猜測。石鎧甲坑出土了大批頭盔,説明秦軍的裝備是有頭盔的。但秦軍作戰時非常勇猛,常脱去頭盔英勇殺敵。不戴頭盔是英勇的表徵。

罕見的幾項發現

發現一:帶銅廓的弩機。秦俑坑出土的弩基本上都是木廓,但在1996年對一號坑清理的過程中,發現兩件帶銅廓的弩機。銅廓較木廓弩機提高了機械的靈敏度和穩定性,增強了弩的殺傷力和使用壽命,是項重要的發明。新的發現證明它始創於秦。

發現二:銅弩輒。一號俑坑在第二次發掘中,於一輛戰車的前軨上發現並列的鴨獸形的銅鈎兩件。戰車上用的多為強弩。強弩要用蹶張,在戰車疾馳的過程中不便用雙腳蹋拒弩弓以手引弦張弩,利用弩輒代替雙腳是項重要的發明。

發現三:金鈎。一號俑坑出土金鈎兩件,形如彎月,齊頭、兩刃,可用來勾殺或推殺,是儀衞性的短兵器。此為考古史上首次發現。

發現四:銅鈹。一號俑坑出土帶長木柄的鈹16件。如此完整的鈹為考古史上首次發現。鈹是春秋流行的長兵器,漢代以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