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戰史風雲>

揭祕八路軍最慘痛的一次敗仗 五萬大軍僅剩一千人

戰史風雲 閲讀(4.64K)

1938年10月初,八路軍四縱政委鄧華主持召開了九間房子會議,決定八路軍主力和冀東抗日聯軍全部向平西轉移,西撤整訓,結果慘遭失敗,冀東抗日力量遭受嚴重挫折,出發時的五萬大軍,到達平西的只有高志遠部千餘人和薊縣遵化一帶的幾百人。

揭祕八路軍最慘痛的一次敗仗 五萬大軍僅剩一千人

10月中旬,抗聯和四縱開始了大規模的西撤。高志遠部在前,洪麟閣、陳宇寰部居中,李運昌部斷後。5萬人的大軍拉成一字長蛇陣浩浩蕩蕩向西進發。前邊的過了潮白河,後邊的李運昌部剛起步走。部隊從遵化,經薊縣、平谷、密雲過潮白河。時值深秋,戰士們穿單衣,沿途又沒有根據地依託,缺乏糧草準備,走到哪裏吃到哪裏,沿途羣眾難以支應,風餐露宿,又冷又餓,步履艱難;同時,暴動羣眾大多是第一次遠離家鄉,拋棄妻兒老小,又沒有經過訓練,沒有堅強的政治工作基礎;在狹長的地帶,頻遭敵人的截擊,抗聯戰士傷亡慘重。

在薊縣,敵人截擊了高志遠部。抗聯三路獨立大隊長曹致福率200人迎敵。抗聯三路副司令陳宇寰陣亡,他率領的三個總隊瓦解潰散。洪麟閣率領的抗聯隊伍在馬伸橋北遭到敵人的截擊,抗聯副司令洪麟閣犧牲,餘部由李楚離、楊效昭帶領繼續西撤。冀東抗聯昌黎支隊西撤途中,行至遵化縣宮裏村一帶宿營。日偽軍步騎兵一部祕密包圍了宮裏村,佔領高地向抗聯司令部攻擊。抗聯退守在一個大院裏倉促應戰。冀東抗聯昌黎支隊司令丁萬有壯烈犧牲。李運昌部的戰鬥在瓦罐頭最為慘烈。上邊有敵機轟炸掃射,兩邊有日偽軍的夾擊。抗日聯軍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游擊隊的優勢全部失去,完全處於捱打的被動局面。人們紛紛倒下,或者潰逃。損失慘重。打了一天惡仗,死傷600餘人。

隨後,日偽軍嚴密封鎖潮白河。這時,李運昌的部隊和李楚離領導的原來洪麟閣的部隊總共只剩下六千餘人,如果再繼續西進,必將前後受敵,全軍覆沒。鑑於這種形勢,李運昌、胡錫奎和李楚離在平谷縣樊各莊召開了二路領導幹部會議,決定抗聯停止西進,返回冀東,保持力量,重新發展,堅持游擊戰爭。李運昌帶6000人的部隊經三河、寶坻,在國民黨第七、九路軍的幫助下,橫渡薊運河,過玉田,繞豐潤,到達灤縣北部的楊柳莊一帶。途中遭到敵人不斷地圍追堵截,連日苦戰,疲憊不堪,部隊天天傷亡減員,轉戰到遷安柳溝峪時,他身邊只剩下130人。

抗聯五總隊被敵人打散,總隊長李潤民、政治主任高培之流落北平被捕,慘遭殺害。過了潮白河的高志遠部,連遭敵人襲擊,部隊成批地散去,到達平西根據地的不足1000人。

這次嚴重挫折的根本原因是錯誤高估了敵人的力量,認為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對幾萬人缺乏實戰經驗的抗聯隊伍長途行軍的困難估計不足;李運昌等同志的正確意見沒有被採納,九間房會議上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正是這一錯誤決定,使得冀東抗日將士付出了慘痛代價,使得冀東抗日大業遭受巨大挫折。正如毛主席在當年的電報中所指出的那樣,“……沒有儘可能保持並發展這一勝利,沒有很好地團結地方黨及軍隊,沒有很鎮靜地應付那裏的局面,以致退出原地區,軍隊及羣眾武裝受到相當大的損失”。

平西大撤退雖然以失敗而結束,但為共產黨開展敵後游擊戰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也為以後冀東的抗日遊擊戰爭作了幹部和組織上的準備。來平西整訓的大批幹部和部隊,先後派回冀東,大力加強這一地區的領導和鬥爭力量。1939 年的七、八、九月,在一年前暴動失敗後隱蔽起來的武裝力量的基礎上,利用“青紗帳”的時機發展游擊戰爭,各縣的小武裝建立起來,原八路軍留下的三個小支隊很快發展到1000人,縣、區、村政權和黨羣組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復和發展。李運昌在遷安縣柳溝峪召開了抗聯幹部會議。決定恢復地方工作,收攏部隊,到年底又集中1400多人,重新建起3個總隊。他們加上四縱留下的3個支隊,組合成堅持冀東遊擊戰爭的中堅力量。

抗戰八路軍哪場戰鬥創敵我傷亡6比1輝煌戰績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有這麼一片火紅的印記,它以寬厚和忍耐記錄了硝煙瀰漫的烽火歲月,也銘刻着蕩氣迴腸的抗戰歷史。

位於黎城縣境內的黃崖洞溝壑縱橫、斷壁如削,秋風送爽的季節,我們來到了這裏。山門上的“黃崖洞”三個大字是由鄧小平同志題寫的。穿過一線天“甕圪廊”,攀過小司號員崔振芳烈士堅守過的“斷橋”陣地,記者一行來到了黃崖洞烈士公園的紀念碑前。清風徐徐,山谷幽幽,只有遍野的山花在陽光下翻滾着色彩斑斕的波浪,在無言地講述着那悲壯而難忘的故事……

當時,作為八路軍在敵後最大的兵工基地,黃崖洞兵工廠的年產量,可以裝備16個團。這樣的發展,使日本侵略者感到恐懼

1941年11月,日軍糾集其號稱為“鋼鐵大隊”的三十六師團的5000餘眾,分幾路進犯黃崖洞,妄圖摧毀我兵工廠。我總部特務團在左權將軍的指揮下,和敵人激戰8天8夜,終於取得了這場氣壯山河的保衞戰的勝利,殲敵1000餘人,以敵我傷亡6∶1的輝煌戰績,開創了中日戰況上敵我傷亡對比空前未有之紀錄。並被中央軍委譽為1941年反“掃蕩”以來最成功的模範戰鬥。由此誕生了以下故事;

八路軍最年輕的烈士——小號手崔振芳堅守崗位、英勇殺敵、壯烈殉國。1937年,年僅13歲的他就參加了八路軍,14歲被調到總部特務團司號班學習司號通信技術,16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在7連當司號員。黃崖洞保衞戰打響後,崔振芳幾度請纓要把守黃崖洞的唯一通道——南口。在那裏整整7天7夜,崔振芳孤身戰鬥在陡崖上,居高臨下,投出了120多枚手榴彈,炸死敵兵數百人。最後,所有的手榴彈都投光了,人也累得爬不起來了。這時他聽到了增援部隊趕到的呼喊,使盡力氣剛站直身體準備迎接戰友,不料卻被一塊炮彈崩起的石塊擊中了喉嚨,頓時血流如注……

彭清理是生於斯、長於斯的一個普通山民。他一家6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着一種寧靜淡泊的生活。我軍轉移後,敵人闖進了黃崖洞。他們抓住了曾幫助八路軍掩埋過機器的彭清理,並用刺刀將他全家人押到了一座山崖上,逼他説出兵工廠機器的埋藏地點。彭清理沒有屈服。於是,黔驢技窮的敵人用刺刀挑起他最小的孩子,拋進了萬丈深崖。幾分鐘過後,又挑起一個孩子……不到一小時,彭清理一家五口人都被敵人活活摔死了。彭清理最後一個被敵人挑下了山崖。他僥倖落到了一棵樹杈上而活了下來。有人對他搭上全家人的性命為八路軍保守祕密感到不可理解。彭清理卻説:“雖然我不是共產黨員,但我知道誰跟咱老百姓親,誰是為咱老百姓做事的。”

太陽快落山了。峯巒起伏,蒼茫巍峨的太行山雲蒸霞蔚,如大海般壯闊,到處都顯示着一種激動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