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戰史風雲>

克里米亞戰爭 近代第一場需要後勤的科技戰爭

戰史風雲 閲讀(2.91W)

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戰爭”),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大陸爆發的一場戰爭,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沙皇俄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才結束,以沙皇俄國的失敗而告終。這場戰爭中英法聯軍使用了線膛槍、蒸汽船等,大大提高了陸海軍作戰效能,鐵路和電報也使軍事行動的後勤指揮產生了革命性變革。

克里米亞戰爭 近代第一場需要後勤的科技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是近代科技戰爭的開端,是兵力兵器、軍事學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階段,它對火炮槍械和水雷武器的進一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許多新的戰爭手段登上歷史舞台,技術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而在此之前,人力被認為是決定因素。

新式線膛步槍、蒸汽動力戰艦、鐵路、無線電通訊等科技發明在戰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法首腦和軍事部門利用無線電從千里之外指揮戰爭,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無線電也使得大眾傳媒可以實時傳遞戰況,戰爭距離大眾不再遙遠,民意對戰爭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軍事後勤體系發展為一個獨立部門,工程保障、戰地醫療、後勤運輸能力得到極大提高。法軍統一對錶校正時間進攻馬拉科夫要塞是指揮藝術的重大發明。

各軍事強國在這次戰爭後都加速淘汰舊裝備,摒棄滑膛式武器及木製帆力戰艦,進行新技術軍備競賽,企圖以不對稱的技術優勢擊敗對手。而在這之前,除了海軍,沒有國家特別在意陸地上的技術優勢。

各國對戰爭理解角度不同,結論也不同。英國認為蒸汽動力戰艦具有巨大優勢,為捍衞海上霸權,英國一直走在海軍軍備革新的前沿。

法國認為新式步槍最具戰鬥效能,因此大力研究新式步槍。到了1870年普法戰爭,法軍相對於普軍裝備有更好的後裝填步槍,因此法軍在普法戰爭中的傷亡低於普軍。

普魯士看重的是鐵路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普魯士發展鐵路的同時就規劃了高效率的戰時使用方案。

奧地利注意到大炮在戰爭中作用降低,因此加強了火炮的改進。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奧地利擁有更好的火炮。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注意到這一點,到了1870年,普魯士用優良的大炮逼迫拿破崙三世投降。

可以説,克里米亞戰爭是世界史上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它從軍事上和政治上改變了歐洲列強之間的地位和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