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幼兒教育>

6招培養獨立自主好習慣

幼兒教育 閲讀(1.06W)

最近大家發現,曉歡不那麼聽話了。什麼都要自己來,而且大人越不讓乾的,他越要幹。不但如此,曉歡還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爸媽説那個東西危險不要碰,曉歡非要伸手不行。説不聽、攔不住,直鬧到被打屁股了哇哇地哭。還比如,和姥姥從外面回來,曉歡卻還要在下面玩,説什麼也不肯上樓。常常是弄得媽媽打、姥姥鬧。這孩子是怎麼了?

6招培養獨立自主好習慣

為何孩子開始“鬧獨立”

其實,曉歡的表現,不過是鬧獨立的表現。

孩子在一歲左右,邁出人生中獨立行走的第一步,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由此萌芽。兩歲以後,孩子開始學習使用第一個人稱代詞“我”,這標誌着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初步發展。慢慢地我們會看到,隨着孩子的一天天長大,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活動能力不斷增長,知識經驗不斷增多,就表現出獨立的願望,總想獨立的做事情,雖然能力不夠也總想自己動手自己幹,比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處去。

我們要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一來,作為一種人格特徵,獨立性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怎樣説都不過分,可以説是一個人終生髮展的心理原動力。離開了獨立性,其他一切心理品質的作用都會大打折扣。二來,雖然獨立性的發展,離不開生命的天性,離不開身心的自然成熟,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一個人的獨立性發展水平,並非完全與生俱來的,並非完全自然形成的,關鍵的決定因素好是後天的培養和鍛鍊。而家庭的早期教育,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首要場所。所以,我們要抓住獨立性的早期發展這個最好時機,最大限度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幹。對稍大些的孩子,就該引導他多來點自我服務性的勞動,比如,自己穿衣,自己洗臉,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搞牀上鋪下的衞生,等等。孩子會從中體驗到自己的力量,逐步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增強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自己幹,或許很笨拙,或許很不像樣子,但更為重要的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教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難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時候,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可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面對類似的困難,有的孩子可能就不幹了。這時候有的家長就心軟了,就包辦代替。其實,所謂力所能及,都有一個從困難到不困難的過程。所以,當孩子獨立做事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完成任務。如果孩子向家長求助了,也要先鼓勵孩子自己克服,然後再做適當指導,最終讓孩子感覺是自己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

教孩子自己去獨立思考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僅要引導孩子獨立去做事,還要引導孩子獨立去想問題。孩子提出問題,有的家長會立刻告訴他答案。這樣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會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所以,應該鼓勵孩子多獨立思考。比如,給孩子講故事,家長可以只講故事的開頭,故事的發展和結尾由孩子自己編。再如,家長還可以提出簡單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自己做選擇

但凡沒有明顯是非對錯的事,都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讓孩子自己決定,從而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家長應該多説這樣的話:這由你決定,這由你選擇。比如,每天上幼兒園穿什麼衣服,就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回家來了做什麼遊戲,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星期天是跟媽媽去上街還是跟爸爸在家裏玩,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一旦孩子自己做出決定,家長必須使他意識到,他要對自己所做選擇的後果負責,比如自己選擇穿了單薄的衣服,就要不怕冷。

給孩子更多的發展自由

家庭教育上往往跑兩個極端,對孩子要麼嬌寵過度,要麼管教過嚴。這都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發展。我們説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當然不是“管教過嚴”,也不是“嬌寵過度”,更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從整體的角度,從獨立性培養上,不過分期望孩子按大人的意願去做,為孩子創造各種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給孩子充分的“解放”和“自由”,讓孩子的個性自由發展。

鼓勵孩子多參加友伴活動

獨立不是孤立。孩子在幼兒園裏的各種活動中,在與小朋友們的交往中,鍛鍊了能力,長了本事,獨立性才越來越強。所以,要引導孩子多參加夥伴活動。還要教孩子懂得,遇事自己拿主意當然好,但對夥伴的好生意,也不能隨便拒絕,要學會採納別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