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幼兒教育>

預防兒童性侵犯 家庭性教育先行

幼兒教育 閲讀(4.73K)

在國內家庭教育中,“性教育”一直處於很尷尬的境地,一方面社會和家庭本身都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在普遍對性較為嚴謹的社會中,如何討論和教育孩子正確的性知識和身體安全防範成為家庭和社會一個共同面對的問題。

預防兒童性侵犯 家庭性教育先行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是自我保護意識的第一步

儘早提供性教育知識,為孩子打安全預防針:

學齡前階段是孩子較容易受到性侵害的時期之一,這個時候寶寶習慣在父母的呵護之下,防範意識低、對抗傷害能力小。曾有一組實驗,分派給女童紙片,讓其表示出玩偶身體不能被人隨便觸碰的部分,結果7歲以下的孩子大多數只貼在眼睛和鞋子上,這説明低齡的孩子還不清楚身體哪些地方需要保護。

如何對孩子展開“性”話題?

每天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和“性”相關的話題。在電視上看到年輕男女主角出去約會、在樓道中遇到懷孕的鄰居阿姨,以及生活裏碰到的各種人際關係等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好題材,畢竟“性”的話題不單是知識,還讓我們學會怎麼與別人維持友好的關係。

當孩子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時,就已經適合和孩子討論關於“性”的話題了。對低齡的孩子來説,可以首先教他們認清自己身體各個部分,以及幫他們分辨清兩性的區別。

在引導或者回答孩子問題時,需要儘量讓表達符合孩子的年齡。如果是5歲的孩子提問“生孩子是怎麼回事?”,我們最好回到:“就是小寶寶從媽媽身體裏面出來了。”而如果同樣的問題來自10歲的孩子,我們就需要提供更多細節和過程,“經過九個月左右,寶寶在媽媽的身體里長大了,就會通過媽媽的陰道分娩出來。”

面對孩子提問,需要耐心和真誠

我們的孩子充滿純真的好奇心,所以在他們提到關於“性”的話題時,我們只要坦白和直率地解答他們的疑問。如果用責備、緊張或冷淡的態度迴應,那不管回答的內容是否正確,都會讓孩子敏鋭地捕捉到父母的情緒,從而覺得性是不好的東西。

* 留心孩子的提問,找出問題背後的真實:有時孩子的問題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直接,需要我們細心留意和反問“你是從哪裏聽到這件事?”或者“你怎麼看這件事?”來找到孩子傳達的真實想法。

* 回答簡短即可:面對孩子的突然提問可能會讓家長措手不及。我們對於這樣的問題,如果心中並沒有明確答案,就讓回答儘量保持簡潔,只需將孩子以前不瞭解的詞彙作一下解釋即可。

* 瞭解孩子的接受程度:在回答孩子提問之後,我們還可以適當地補充“這個答案能夠解決你的問題嗎?”來觀察孩子接受的程度。

提高孩子自我防範意識

廣東婦聯與檢察院聯合調研結果顯示,近三年來廣東有逾2500名女童遭性侵,過半在14歲一下,性侵者近65%是熟人,其中包括鄰里、親屬和老師等,年齡集中在20歲以下和50歲以上居多。

父母是引導孩子意識的首要導師,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讓孩子提高自我防衞意識:

尊重孩子的感覺,打開內心的警鐘:在親友熟人見面時,喜歡以身體接觸來表達對孩子的喜愛,但對敏感的孩子來説可能會有牴觸的情緒,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感覺,因為這是孩子最本能的反抗能力。由此及彼,可以提醒孩子,在任何情況任何人對自己作出不適當的身體接觸,而感到不適和難受都可以馬上提出制止,並告訴父母。

我們需要彼此信任:在熟人性侵的案例中,侵犯者容易以和孩子之間的“小祕密”來誘騙孩子不要將事實説出去,家長需要讓孩子理解不論是大人還是年紀稍大的孩子都沒有權利讓他保守祕密。家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建立起彼此信任的關係,讓孩子在突發情況下也能夠及時向家長求助。

留意兒童性侵害的信號

察言觀色:

在受到侵害後孩子可能未必及時告訴父母,但在言語中會多有暗示,譬如他們會突然對某些事物感到不適:“我不想再回學校”“我討厭練琴”……

性格突變:

從安靜到特別煩躁、或從活潑到異常孤僻。

圖畫暗示:

孩子在繪畫中會透露很多內心想法,當孩子在繪畫中過多地着重畫有關火的畫,或者在繪畫中使用大量紅色時,需要特別關注,在研究中表示火、紅色和遭受性侵害有相關聯。

生活規律突變:

孩子可能會受到祕密或隱私的困擾,出現睡眠失調問題;部分孩子也會出現飲食規律絮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