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育兒>

寶寶“異食癖”的症狀與危害

育兒 閲讀(2.96W)

寶寶“異食癖”的症狀與危害

寶寶“異食癖”的症狀與危害

情景回放:

5歲的童童,因為腹痛數月餘,伴腹脹、食慾不振,到兒科醫院就診。經胃鏡檢查發現胃部充滿毛髮狀物,胃幽門內塞滿頭髮,部分呈發球並轉移至腸道。經過胃鏡醫生4個多小時的努力,藉助胃鏡用異物鉗從胃中摘除發球,終於取出一束長約10釐米的頭髮與30~40根頭髮纏在一起的發球。媽媽回憶説,1年前童童好像就開始拔自己的頭髮吃,當時並未引起家長的注意,直到她腹痛,才帶她到醫院就診。。

童童的這個行為其實是一種病,叫“異食癖”。異食癖是指孩子在取食過程中逐漸出現的一種特殊嗜好,對不應取食的食物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與吞食。異食癖孩子喜歡吃沙石、泥土、毛髮、紙片、布類、金屬玩具,甚至某些小蟲等。

“異食癖”及危害

曾有報道,世界上約有7.1%的孩子有異食癖,其中75%喜愛吃泥土,每天食入的泥土量可達5~10克,如果按每天食入泥土5克計,幼兒就可因此食入l50毫克的鉛,相當於體重l0公斤的2歲幼兒每天最大容許量的4倍多。異食癖孩子除了吃泥土以外,還有吃漆皮、紙張的,這都將導致鉛攝入量遠遠超過正常幼兒容許鉛攝入量的最大值。

異食癖在孩子發育階段中比較常見,尤以3~7歲的孩子更為多見,且男孩多於女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愛咬玩具、咬衣襟、啃指甲、咬書本、撕紙,但他們極少吞食。而異食癖患兒就會常常偷偷地吞食異物,如在夜間,或獨自一人活動時,有機會就吞食。如果不讓他們吞食,他們就表現得情緒憂鬱,焦躁不安。

異食癖的主要危害並不在於這種行為的本身,而在於孩子吞食的各種異物所引起的眾多併發症。如吞食污物、糞便等,可引起腸道寄生蟲病;吞服石頭、破布、頭髮等可造成腸梗阻;大量吞食黏土,可導致貧血及缺鋅;吞食大量灰泥,可致鉛中毒。

孩子異食的主要原因

孩子異食癖的發生可能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不過近年來研究發現,在兒科門診確診的異食癖患兒中,多數是因為心理方面出現異常目前,導致孩子心理失常的主要原因是缺少關愛,如父母疏於照顧,缺乏夥伴,缺乏玩具及足夠的食物等。另外還有以下幾種原因:

1、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尤多見於腦神經與植物神經發育不全者。2、患有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鈎蟲等。寄生蟲寄生於腸道,引起感染。如蛔蟲分泌的毒素直接刺激腸管,或鈎蟲寄生引起貧血,造成孩子喜食泥土、生米、煤渣等異食癖現象。3、貧血,特別是缺鐵性貧血。由於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攜帶氧氣,貧血時血液中含氧量減少,而呈低氧血癥,從而引起組織和器官功能的減退,也可以引起異食癖。4、體內缺乏微量元素鋅。鋅是一種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內含量甚少,但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缺鋅可引起很多器官和組織的生理功能異常,如厭食症、異食癖、生長髮育遲緩、傷口不愈、味覺嗅覺及視覺減退、反覆感染等。5、孩子對食品需要的滿足與否,不是以是否吃飽為標準,而是以嘴的運動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來衡量,有些家庭條件較差者,特別是偏遠農村的孩子,易見吃泥土等異食癖。6、精神因素。有些孩子從父母那裏常得不到他所需要的東西,孩子吞食異物來作為補償。有時因為小寶寶出於好奇,偶爾吃一些不能吃的東西,父母在此時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只是粗暴地加以干涉,反而強化了這種不良的異食行為。通常這類孩子缺乏應有的關心和教育。

糾正方法四步驟

發現孩子有異食癖現象,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查找病因,對症治療。父母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的異常表現,不要責罵甚至懲罰孩子,必要時可看心理門診。

1、給予充足的關愛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愛,避免讓他經常感到孤單。當孩子出現良好表現時,能夠給他鼓勵。儘量全面地滿足孩子的情感及心理需求。

2、控制環境巧防止

首先要控制其周圍環境,如不要把粉筆、顏料或其他易於吞食的小玩具放在小孩周圍。對年紀稍大些的孩子,則可用認知教育,即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告知孩子什麼是可吃的,什麼是不可吃的。另外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也可採用強化法進行教育,即當孩子出現某些良好的特定行為之後,給予一定的獎賞,鼓勵他,使他逐漸放棄異食惡習。

3、藥物治療

異食癖的藥物治療,主要應針對病因進行。若屬神經系統的問題,可用些健腦和調節植物神經系統的藥物,如谷維素、維生素B1、維生素B6,若屬貧血,應口服補血劑,並在日常飲食中增加動物肝臟、瘦肉等營養品;若屬缺鋅,則宜服用硫酸鋅等藥;對於上述因嘴的運動需要得不到滿足的孩子,適當地給些零食還是必要的。

4、補充鋅鐵來預防

導致異食癖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孩子有可能在生長期偏食,進而導致身體嚴重缺乏鋅、鈣等微量元素,造成味覺異常。對於體內缺乏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孩子,可適當讓他們服用補鐵、補鋅的藥物,並在日常飲食中增加豬肝、瘦肉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