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名人養生>

修身克己壽自常 聖人孔子的養生保健之道

名人養生 閲讀(2.47W)

目錄:

修身克己壽自常 聖人孔子的養生保健之道

第一章:修身克己壽自常 孔子養生之道

第二章:141歲藥王孫思邈的長壽養生保健大法

第三章:錢鍾書養生16字祕訣助其益壽延年

孔子是我國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名揚四海,是中國文化的大成者。除此之外,他還善養生,那麼孔子都有哪些養生之道呢?歷史上還有哪些名人養生值得我們借鑑呢?

修身克己壽自常 孔子養生之道

提起孔子,人們多半會想到道德的文章,想到誨人不倦……似乎很少人會聯想到養生。但孔子的確在養生方面頗有建樹,堪稱養生大家。明代有名的養生家萬全就十分推崇孔子的養生之道,認為“孔子養生之備,衞生之嚴,其飲食之節,萬世之法程也,何必求之方外哉!”清代着名學者李漁也在《閒情偶寄》中評價:“從來善養生者,莫過於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73歲時因病而浙,這個壽命放在現在可能稀鬆平常,但在2400多年前醫學極不發達、生產力相當落後的春秋時代,絕對算得上高壽。

勞逸結合身體強健

人的一切活動依賴於肉體,身體才是一切之本,“德、智、體、美”應全面均衡發展。

幼時的孔子就極為聰明好學,3歲那年,父親叔梁紇病逝,此後,家境愈加貧寒。追於生計,他從事過許多當時被視為卑賤的休力活/,吃了不少苦,所幸遺傳基因還不錯,繼承了以勇着稱的叔梁紇的體質,倒還能擠出不少閒暇飽覽羣書,為以後從事傳道、授業、解惑奠定堅實基礎。

也許是因為“儒家”事業做得大了,不少後人想當然地認為孔子一定是文質彬彬、儒雅至極,事實上,孔子除了頭腦發達外,四腋也不逞多讓,身高九尺六寸,按現在的説法是196.8釐米,且臂力過人,走起路來健步如飛據説還曾徒步追上野兔。喜好運動的孔子對登山、游泳、射箭、駕御這些運動無一不愛,尤其是射箭,頗為擅長,常引得圍觀者甚眾,都欲一睹為快。

每年暮春時節.孔子常與學生實行“野外教學”一一結伴去沂水路青游泳,去舞雩台登高吹風,盡興後高歌而回。一方面是為了勞逸結合,另一方面也鍛鍊了身體,陶冶了情操,讓學生能“通習禮、樂、射、御、書、數六藝,臻於智、仁、勇三德’,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模範生。

這種教掌方式深受學生歡迎,但其中一位名叫宰予的學生就很不樂意了。這個宰予挺懶,生平最討厭運動,最大的嗜好是睡懶覺,討厭懶散行為的孔子對其頗為不齒,認為他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屬於“朽木不可雕也”的類型,長此以往,會四肢不勤,思想怠惰,精神渙散,萎靡不振,難盡天年。於是將宰予做為反面教材,告誡其他學生要完成自己樹立的目標,除了自強不息,不懈努力外,身體強健也是很重要的,否則何有精力完成大業。宰予面有愧色,認真反省了一番,下決心改掉了懶散的毛病,憑藉天資聰穎,終成孔門十哲之一。

飲食有忌 食養真諦

吃乃人生第一要義。飲食原則,禮儀及烹飪技術一樣不能少,孔子對於飲食的嚴格要求程度,並不亞於他對人道的追求和修養的要求。

也許是因為孔子少時家庭條件不好,口腹之慾難以滿足,導致他長大後對吃很是遊究,要求頗多。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孔子很強調的一點。雖説人不是為了吃飯才活着,但若是條件許可,當然要吃得更有營養、更考究、更舒服。有人就提出疑問了,若是條件不合適時叉怎麼辦呢?需要這樣嚴格執行碼嗎?

孔子笑道,凡事也有變通嘛,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從有利營養吸收的角度來説,能做到固然很好,但若因經濟條件不許可,也沒必要過於執着,畢竟吃飯只是解決基本生理需求,我們還應有更高的目標追求,沒必要老是糾纏在吃飯這個小問題上,但要注意“食無求飽”和“不時,不食”,保證飲食規律也是對身體健康很有利的,同時還能杜絕“飽暖思淫慾”情況的出現。

每餐只吃八分飽的孔子偶爾也有例外的時候。有一次,孔子在一個名叫少施氏的人家裏吃飯,當孔子準備在飯前祭祀神靈時,少施氏就站起來説:“粗菜淡飯不值得您一祭。”於是祭祀作罷,動筷吃飯,這時,少施氏叉站起來説: “粗菜淡飯不敢用來損傷您的胃口。”

孔子深為感動,認為雖然飯菜水平非常一般,但貴在彬彬有禮,很是符合自己的“禮”之道,於是胃口大開,一不小心就吃多了,導致脾胃鬧起了意見,此後,深以為戒,再也不敢多吃。

另外,少食肉多吃素、頓頓生薑不能缺、酒應限量勿喝醉、吃相文明不説話、拒絕變質和不衞生食品,這五大飲食要求也是孔子的經驗之談,他解釋道:肉食吃多了不利消化,且易在臟腑內積食積熱,反而會導致體力下降;保健驅寒的生薑能升發體內的陽氣,讓人充滿活力,每頓可少食一些;酒少飲有益,多飲傷身,我雖然是個酒徒,酒量也不錯,但絕不會喝醉;吃飯時要細嚼慢嚥,這樣不僅能體現出人的修養,還能幫助腸胃消化,防止食物誤入氣管導致嗆咳等現象;另外,不符合食品衞生標準的食物當然不能吃了。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能幫助身體保持健康狀態,從而減少生病的機率。

由於人食五穀,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適與疾病發生,於是免不了要看醫生吃藥。孔子對藥物使用一向保持謹慎的態度,有次魯國的季康子聽説孔子有疾,特意贈送藥物,孔子拜謝後,不肯服用,理由是: “丘未達,不敢嘗。”意思是對所贈之藥不瞭解、不熟悉,不能隨便服用。這種觀點可謂給那些病急亂投醫的人提了醒,很是值得推崇。

養德立仁 樂以忘憂

其為人也,憤發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一份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對身心健康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少年時的孔子學識就已經非常淵博,被當時人稱讚為“博學好禮”。他一生一門心思想走仕途,因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年少氣盛得罪了不少人。30多歲那年,曾問禮於老子,老子善意提醒,説他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鋭,得罪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孔子大悟,此後言語間收斂了很多.並以與人為善為基礎理念,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説。

後來,孔子的學生子貢因才華較高,經商很成功,政治外出色,但很容易犯不饒恕人、不善體諒別人的毛病,很有些他當年的風範。這時候,孔子反過來教導子貢: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成人之惡必有惡報。富與貴,此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並把“恕”字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送給了他,勸他佈施仁政,待人要寬度隨和,不要做損人不利己的事。

孔子認為,“仁者不憂”、““仁者壽”、 “大德必壽”,即有德之人,注重德行的修養,自我人格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精神爽朗,邪氣難侵,有益於健康長壽。小人則相反,由於其心術不正,損人利己,纖巧勢利,耗心傷神,必然有損於身心健康,與長壽無緣。故而“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他的一生,十分注意養德立德,主張推行“忠恕之道”, “為政以德”,造福於民,最為鄙視貪官污吏,提出。“損者三害”,即:驕奢得意有害,遊樂忘返有害,沉溺於酒色有害。

孔子任魯國大司寇期間,廉明清正,兩袖清風,受到廣大百姓的愛戴。當時,魯國的國君魯定公喜愛淫歌妖舞,齊國為了腐蝕削弱魯國,便投其所好,送去80名美女歌妓。於是魯定公終日沉迷於酒色淫樂之中,不問政事。孔子屢屢勸諫無效,無奈便辭去大司寇的職務,離開魯國,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周遊列國之行,這一行就是9年,其間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

有一次,孔子準備應楚昭王之邀,前往楚國做官,路上需經過陳國和蔡國。這兩個國家的官員們認為,學問淵博的孔子前往楚國任職,對他們是非常嚴重的威脅!於是就派出了大批士兵,前往孔子去往楚國的路上攔截。

結果孔子和他的學生們被圍困了七日七夜:進退不得,只能靠吃野菜為生,即使在這種困境下,孔子依然慷慨激昂地講課、誦詩、彈琴、唱歌,順帶還給受不了這種苦處的學生做思想工作,這份樂觀向上,甚至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心態實在令人欽佩。

寢居宜逸 舒適悦身

居不容,寢不言,寢不屍,順應生理規律,給身體一個自由自在的空間。

公元前492年,孔子60歲日寸,魯哀公見他身體依舊強健,很是羨慕,當面向他求教長壽祕訣,孔子回答道: “寢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遼度者,疾共殺之。”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凡生活沒有規律、飲食上不加節制、不注意勞逸結合的人,時間久了就會積病而死。聽得魯裒公頻頻點頭。

這份順應自然之道的理念一直深深根植於孔子心中,即使在短暫的為官生涯中,他的日常起居生活也一直保持着簡樸自然。他認為,居室需以舒適為好,無須講究排場、奢華,在家時可以穿着隨使一些,這樣也能幫助身心放鬆。孔子在家經常是隨便穿着一件寬鬆服飾,炎夏時穿的是葛布單衣,既透汗又涼快,在外穿的正式衣着在家裏是絕不會穿的,反正也沒別人看,不會失禮於人,睡覺時則是單獨的一套睡衣,謂之“居不容”。

就寢前是絕不能説話的,因為睡眠時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如果胡思亂想,很容易思慮過度,造成失眠,或做惡夢,所以應“寢不言”。睡覺時的姿勢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長時間仰面朝天躺着像死人一般,這樣對內臟運化活動和呼吸都有障礙,會造成不良後果。孔子睡覺時堅決執行右側卧位,避免了心臟受壓,呼吸時也能正常順暢,他稱之為“寢不屍”。

君子三戒階段養生

人們應按不同時期的體質特點來養生,即年齡不同,生理,心理特點不一樣,養生方法也應有所區別。

清心寡慾的精神狀態也是孔子最為欣賞的,為此提出了着名的“君於三戒”,即根據人的年齡與生理狀況,將人的一生劃分為三個階段: “少之時、及其壯、及其老”。強調在不同的時期,要遵循不同的養生規律,後世儒家學者認為這三個階段分別對應於“29歲以下、30—50歲。 50歲以上”。

第一戒是“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是説少年時,腎氣日盛,雖然具備了生育能力,但生理結構尚處於發育期,血氣未寧定,過早沉湎色慾之中,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與健康,而且對一生的健康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第二戒是“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毒鬥“。這裏所講的“鬥”指喜歡“鬥氣、鬥勇、鬥勝”者,壯年時期,血氣方剛,身體發育完全,精力充沛,易怒好鬥,應注意調節情緒,克服爭強好勝的心理狀態。

第三戒是“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人在老年之時,血氣衰落,機體的各種生理功能已經減退,體力與精力均明顯下降,要警戒自己不要貪得無厭。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講,自己已經對社會和家庭盡了應盡的義務,晚年的生活不應再繼續追求事業或金錢,而應注意順應天道,安其大命,追求自己的身心健康。

這“三戒”,極為準確的抓住了不同年齡段人性中的弱點,分析了不同生理階段血氣的階段性變化特徵,指出其既失品德、又傷身體的危害性,併為之注入了心性慘養的內涵,強調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來防止血氣失衡帶來的不良影響,開創了後世養生領域“階段養生”的先河。

141歲藥王孫思邈的長壽養生保健大法

藥王孫思邈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活到141歲才仙逝,其長壽心得必有過人之處。但事實上幼時的孫思邈體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學醫,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牀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兩部醫學巨着———《千金藥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的養生之法相信會對您有所裨益。

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髮”,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髮和脱髮。

目常運

閤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閤眼,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複3次。有助於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鬚髮出聲響,做36下。可以通上下顎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做12圈。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可以強健腸胃。

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複做10下;雙手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穀道(即提肛)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

錢鍾書養生16字祕訣助其益壽延年

錢鍾書享有“文化崑崙”之譽,其高壽的因素可概括為:“幽默風趣、淡泊名利、夫妻情深、童心童趣”十六個字。

幽默風趣

錢鍾書的幽默是出了名的,無論是日常談話還是寫作。例如《圍城》中,他比喻那位張小姐“身材將來準會跟她老太爺那洋行的資本一樣雄厚”;“飯店周圍濃烈的尿屎氣,彷彿這店是棵菜,客人有出肥料灌溉的義務”……有人説,看錢鍾書充滿幽默的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條最有效的養生保健途徑。

淡泊名利

錢鍾書對名和利的淡漠也是出了名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邀請他前往講學。實際授課時間加起來只有8小時,開價16萬美元,交通、住宿、餐飲費另行提供。錢鍾書不假思索地回絕了。

夫妻情深

半個世紀以來,錢鍾書楊絳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即使不得已分開,也總是鴻雁頻傳。這種夫妻之情為他們的健康長壽打下了牢固的心理基礎。據楊絳回憶,錢鍾書寫《圍城》時,她自願包攬了劈柴、生火、燒飯等全部家務。兩年裏他“錙銖積累”地寫,她“錙銖積累”地讀,讀完後夫婦“相視大笑”。

童心童趣

錢鍾書有一顆不老的童心。楊絳回憶説,錢鍾書喜歡臨睡前在女兒的被窩裏埋“地雷”:把各種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台和毛筆一股腦兒埋進去,女兒驚叫,他大笑。同時,他還愛看兒童動畫片,愛看電視劇《西遊記》。

結語:養生貴在平常心,從古至今但凡長壽、健康的老人都有一顆平常心,遇事處變不驚、對生活給予的每一件事都抱着感恩的心,這樣的人才能長命百歲。(文章原載於《養生雜誌》,刊號:2012.02號,作者楊楊,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